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已将其列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许多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内超声.因此,内超声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消化病专科医院的必备设备.本文就其在消化系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术 消化系疾病 疾病诊断 大型综合性医院 临床常规 检查手段
  • 简介:食管癌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病人就诊时多为晚期,已不适于手术治疗或其他因素不愿手术,只能做姑息治疗,所以研究食管癌的其它治疗疗效极为重要。本文分析本院1997~2000年58例病例,内下局部微波治疗再放疗的经验,对其近期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微波治疗 放射疗法 临床资料 近期疗效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胶囊内(CE)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5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胶囊内检查,详细观察统计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胶囊内摄片时间平均为507min(480~545min),检查过程中均无不适,6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本组65例内检查结果阳性48例,一例可疑阳性,16例阴性。小肠多发溃疡并出血17例,空肠憩室并出血6例,空肠肿瘤6例,回肠出血3例,缺血性肠病2例,小肠血管瘤2例,小肠crohn疾病5例,血管畸形2例,Meckel憩室1例,空肠息肉3例,NSAID相关性小肠病1例,诊断阳性率73.85%(48/65)。结论胶囊内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内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471例,其中内治疗365例,常规外科手术106例。采用EST、Pre—cut、EST后ENBD等方法,比较内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在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365例胆总管结石内取石成功359例,成功率98.36%。EST后总的早期并发症为10.86%(39/359),原因主要为胆管炎,占61.54%(24/39),而EST后行ENBD者早期并发症仅为2.96%(8/270),EST无后期并发症。内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3d。开腹手术创伤大,可产生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损害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EST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结论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肝硬化腹水系一常见疾病,因病情发展或诊疗不当等出现顽固性腹水(RA),又名“抗利尿性腹水”,易于发生肝肾综合症(HRS),治疗上极为困难,作者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腹腔回输治疗RA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腹腔回输 顽固性腹水 临床疗效观察 自体腹水浓缩 RA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方法分析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接受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超滤回输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是治疗顽固性腹水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
  • 简介: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既往去多采用内科或手术治疗。近年来,采取胃镜下止血,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已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大出血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良好规范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将我们近年来内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28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上消化道大出血 经内镜治疗 护理体会 治疗效果 胃镜下止血 临床常见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人男,77岁。因剑突下隐痛7年,黑便2个月,腹胀呕吐10d入院。既往糖尿病史14年。经胃镜诊断:胃癌伴幽门梗阻并行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工式),于胃小弯侧留置血浆引流管1根。术后血浆引流管仅可引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术后第.12d病人恢复进流质饮食,4d后病人述腹痛,自血浆引流管引出350ml胃内容物,有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故再次胃肠减压,

  • 标签: 医用生物蛋白胶 内镜 胃肠吻合口瘘 纤维蛋白网
  • 简介:随着消化内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小肠、超声内(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内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技术不同,胃镜、结肠或小肠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内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的组织细胞标本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内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现将我们自1994—02/2003-12应用美国COO公司及美国波斯顿生产的Speekbank皮圈结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传统的三腔管压迫止血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 结扎术 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三腔管 压迫止血
  • 简介: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最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 标签: 内镜诊断 上消化道病变 病灶 癌肿 活检组织 内镜下
  • 简介:目的:对于消化内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法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消化内手术的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有4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40位病人。常规治疗组的40位病人接受普通的护理手段,康复治疗组的40位病人施行追踪管理法的护理管理方式。比较并观察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各自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交接班,卫生质量水平,手术机械设备故障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事故发生状况,对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的护理人员发生事故的几率要小于常规治疗组,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治疗组的病人,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在消化内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存在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医院相关护理工作的有序性,确保医疗工作的真实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 简介:对327例右下腹痛患者进行了结肠检查,其中男性235例,女性9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5天,共查出各种病变251例,

  • 标签: 右下腹痛 结肠镜检查 患者 病程 男性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经内下套扎序贯硬化(EVLS)根除治疗后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对6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EVLS治疗达到根除标准后随访2年,依据复发时间分为高危组(24月内复发)与低危组(24月内未复发),收集食管静脉曲张经内治疗达到根除标准时患者的生化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24例(39.3%),未复发37例(60.7%);高危组与低危组在出血、脾功能亢进、糖尿病和中/重度腹水的发生率以及Child-Pugh评分、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超声测量门静脉直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中/重度腹水和糖尿病病史(OR值分别为9.7,6.5和10.8)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中/重度腹水、糖尿病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积极随访和再治疗。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根除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正日益被接受并开展应用,包括传统的内黏膜切除术(EMR)和近年开展的内黏膜下剥离术(ESD)。EMR对于15mm以上的病灶较难做到一次切除,而整块切除标本对病理学评估至关重要,ESD正是应这一要求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SD并不受其大小的限制,对部分早期胃肠道肿瘤,其可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但ESD需要相当高的内操作技术,术前需要多种方法对病灶进行谨慎、全面的评估,包括范围、浸润深度等,术中、术后还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远高于EMR。ESD的指征、操作技巧、病理评估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由于ESD在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很多优点,值得有条件医院的内医师予以重视并开展这一技术

  • 标签: 胃肠道 肿瘤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作者: 尹同川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肿瘤是“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身体。中国是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发区。由于其初期的检出率较高,许多胃肠道肿瘤都是在中晚期被发现的,因此导致了高的病死率,令人深感悲痛。就拿胃癌来说,只要及早诊断,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通过胃肠检查进行治疗,5年的生存时间可以达到90%以上。然而,中国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只有10%,90%的患者被确诊为中、晚期。大多数早期的消化系统肿瘤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所以最好通过胃肠来确诊。

  • 标签: 胃肠镜检查;胃肠道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内下高频电凝加PPI治疗岛型及舌型SSBE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内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岛型及舌型SSBE病例39例,随机及自愿结合分组。23例治疗组患者在内下对岛型及舌型SSBE病灶施行高频电凝治疗,同时口服雷贝拉唑,20mg,bid,疗程4周。16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予雷贝拉唑口服,20mg,bid,持续抑酸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行胃镜随访,对照原内图片,观察各组岛型及舌型SSBE病灶的变化,并在原病灶处取活组织检查其病理改变。对治疗组中复查内未达显效者,再次行下电凝治疗并予雷贝拉唑口服,20mg,bi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随访病例平均显效率87.6%,总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对照组平均显效率6.6%,平均总有效率26.5%,平均无效率73.5%。结论经内下高频电凝加PPI治疗岛型及舌型SSBE安全,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BARRETT食管 SSBE 岛型BE 舌型BE 内镜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