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舒适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手术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观察,共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55例,对比组患者45例。研究组选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收治后分别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应激反应、生理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术室患者 心理生理应激反应 满意度
  • 作者: 汪会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6-17
  • 出处:《大健康杂志》 2023年第16期
  • 机构: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免疫系统是我们最强大的盟友。它不仅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有时却也会因过度反应而引发过敏。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我们抵御外来威胁的盾牌;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为引发过敏反应的源头。通过理解免疫系统如何在保护与过敏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让我们一起揭开免疫系统复杂而精妙的面纱,探索其在过敏反应与免疫保护中的神秘力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儿童扁桃腺样切除术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的行扁桃腺样切除术的患儿 60例,并将其按照实施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将其中 3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再将剩余 30例患儿设为实验组,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儿童扁桃腺样切除术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儿童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牙牙髓病治疗中次性根管和多次法根管的应用有效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5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牙牙髓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差不大,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性根管和多次根管法治疗牙牙髓病疗效相差不大,但是次性根管治疗时间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行运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 多次法根管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笔者根据接触的2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经治疗出院后,仍然有干咳、气短等症状,此时采取有效而适当的调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尽早恢复健康,防止病情复阳、迁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根据卫气营血、中医体质辨识、“审因论治”的理论,制定COVID-19患者出院后调理的个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西医诊断及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结合2例临床病例, 为中医对COVID-19患者出院后调理,提供诊疗个案参考。

  • 标签: 湿热疫 瘥后调理 卫气营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佳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随机我院收治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案中抽取40例,在隔离管理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干预后,疑似患者SAS、SDS评分有所缓解,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结论:对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干预尤为关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心理护理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98例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98例轻症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77.6%)、咳嗽50例(51.0%)为主,少见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测以淋巴细胞计数减少(54.1%),ESR(92.8%)、CRP (66.3%)、铁蛋白(73.5%)升高,低血钙(77.6%)为主要异常表现;胸部CT影像学以小斑片阴影(69.4%)、磨玻璃阴影(73.5%)为主,病变累及以单肺、局灶性(83.7%)为主,且经积极治疗,轻症患者的救治效果较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本病治疗及时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时愈后良好,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其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轻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医院 2020年 1月收治入院的 1例 NCP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提高了患者依从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改善了患者呼吸功能,全面的病情观察护理保证了患者的病情稳定。结论 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及全面的病情观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药注射液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200例中药注射液发生 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结果:200例中药注射液ADR的病人中,男性比女性多,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 ADR的发作时间以0.5-24小时为多;ADR的发生部位以局部用药、皮肤和消化系统为主;以七叶皂苷钠、炎琥宁和血塞通为主的中药注射剂较为常见。结论:老年人在服用中药注射剂后,容易出现副作用,副作用出现的时间是0.5-24小时,出现副作用的部位多是局部用药,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最常见的剂型,应当强化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具有的不良反应特点以及安全使用管理。方法:选择2018年期间内123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9年期间内200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本院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指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统计学显示,给药途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分类中,使用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进行对比发现,皮疹症状人数存在差异,P<0.05。但静脉炎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定的不良反应,需对其重点观察并加以分析,以此保证患者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安全使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胃癌患者共78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选分组,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全麻,实验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麻醉30min后及120min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胃癌根治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间来我医务室就诊的 90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90例患者中,有 88例患者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的问题,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以及紫绀症状。为了让其积极配合治疗,还采取了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策略。 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紫绀、胸闷以及意识错乱等症状均已全部改善,经过后续治疗后已顺利登机。临登机前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由 过去的78%上升到了 99%。 结论:初进入高原地区时定不要过度劳累,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并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医护人员在接诊急性高原反应病症的患者时要多考虑下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接诊速度、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给他们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 标签: 高原反应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输血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并且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 方法 :将我院在 2017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输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输血有不良反应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输血没有不良反应 者 设置为对照组, 对比 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果 :( 1 ) 观察组输血次数中对于 3 次为 77.91% ,而对照组只有 39.26% ;观察组 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大于 30 分钟为 32.51% ,对照组只有 12.26%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 观察组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为 49.37±13.46 (滴 / 分)、 12.93±10.46 ( u ),对照组为 44.27±14.35 (滴 / 分)、 7.59±10.37 ( u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输血引起不良反应和 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 输血次、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有关系,为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需对 输血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预防控制措施 因素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并且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输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输血有不良反应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输血没有不良反应者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1)观察组输血次数中对于 3次为 77.91%,而对照组只有 39.26%;观察组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大于 30分钟为 32.51%,对照组只有 12.26%。(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2)观察组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为 49.37±13.46(滴 /分)、 12.93±10.46( u),对照组为 44.27±14.35(滴 /分)、 7.59±10.37( u),(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输血引起不良反应和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输血次、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有关系,为防止输血不良反应,需对输血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预防控制措施 因素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社区门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本社区门诊中选择64例疑似病毒性感染患者及疑似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分别将其设定为A组、B组,选择同期门诊64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WBC、CRP的检测,对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WBC、CRP同C组行比较,数据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的WBC、CRP均高于A组、C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在社区门诊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具有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价值,值得借鉴和采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社区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治疗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疗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简称 PDPC )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158 例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79 例,行 PDPC 干预和常规药物管理。对比 ADR 发生率。 结果: A 组的 ADR 发生率为 3.80% , B 组为 12.66% ( P < 0.05 )。 A 组的用药满意度为 98.73% , B 组为 91.14% ( P < 0.05 )。 结论:为药物治疗患者行 PDPC 干预可减少 ADR ,且能够提高用药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