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理论界和实践界存在着长期的争议。从调查核实本意上看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客观的考察了解,是检察机关的履行公职的重要手段。在民事检察的工作中,理论层面上反对检察调查核实的观点以往的学术界大有风向,实践中更存在变相排斥、甚至公然拒绝的抵触现象。立法以来,有些法院认为,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核实权,有违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会造成私权利的侵害,基本倾向限制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往往不采纳检察机关在启动抗诉程序前自行调查取证收集的证据材料。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之后,通过法律条文来完善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对调查核实权的科学设置与运行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能增强共识,减少分歧,确有必要。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主义法制下的问题,交织着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法律、意识形态与法理。

  • 标签: 调查核实权 检察机关 监督 制度 完善
  • 简介:借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对少数民族语言里的汉语借词进行历史层次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为语言接触理论提供有学术价值的资料,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汉语方言史和少数民族语言自身的历史演变。本文着重讨论了水语里的近、现代汉语借词的借源及语音特点,并由此对水族聚居的黔南桂北地区的近、现代西南官话特点作了阐释。

  • 标签: 水语 汉语借词 西南官话 语言接触 历史层次
  • 简介:自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期刊上发布“DiscourseAnalysis”一文算起,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然而自该学科诞生之日起,它与符号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今也未得到清楚说明。有学者认为,尽管二者在理论来源与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符号学更注重文本与结构分析,因此无法处理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实践诸问题。而笔者则认为,话语分析是符号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符号表意实践与社会行为、意识形态之关系分析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当代符号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展面。

  • 标签: 话语分析 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
  • 简介:摘要在海外的华裔汉语学习者,他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需要用以往不尽相同的特殊的汉语教学原则。本文通过对柬埔寨裕生国际学校的华裔学习者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及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希望能更好地推进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并且为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海外 华裔学生 汉字教学
  • 简介:童话小说是探寻可能世界叙述的重要文学体裁,其文本世界的时空结构经常表现为多层叙述空间和多维叙述时间。现代小说的空间结构艺术,如嵌套式、链条式、梦境模式等,都为拓宽童话小说空间提供了形式动力,童话叙述也通过采用预述和倒述的不同手法丰富了时间想象。但童话叙述的时空想象又常因空间跨层、逻辑悖论等溢出到不可能世界,甚至落入不可信。因此,童话小说的时空想象有一个边界,逻辑真实就是这种想象的最后边界。逻辑真实不仅是可能世界时空概念和范畴形成的依据,也是童话小说认知接受的规律。童话小说的创作与接受包含成人、儿童等不同主体,逻辑真实的规约保障了这种文学活动的成功。

  • 标签: 童话 多层叙述空间 多维叙述时间 不可能世界 逻辑真实
  • 简介:要摆脱印欧语的束缚,这是汉语语法学界一直以来的想法。可是,怎么摆脱?摆脱的切入点应选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本文认为要摆脱的主要不是以什么为语法单位的问题,而是句法分析研究思路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看法,本文提出并结合实例全面地阐释了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法——构式语块分析法,以作为对传统句法分析法的补充。

  • 标签: 句法分析 构式 语块 构式语块分析法
  • 简介:日照(涛雒)方言的显著特点是声母发音部位的区分非常细,声母的数量比较多,端、精、见以及知庄章组声母分别依韵母条件分为两类,而且知庄章与端精见组声母之间存在或分或混的多种关系。文章介绍这些特点,并结合山东东区方言的内部差异探讨形成涛雒方言这些声母特点的音变过程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 标签: 涛雒方言 声母 音变 制约关系
  • 简介:摘要“寻根小说”既续了五四文学的文化反思批判,又有对本能非理性因素的极力表现。在追求本土化的诉求中实现了审美现代性,却始终不能摆脱西方世界的“他者”形象。其所寻之“根”的含混与复杂,造成“寻根小说”概念的泛化,其实质是知识分子应对现代性焦虑的文学表现。

  • 标签: 寻根小说 本土化 他者 现代性焦虑
  • 简介:摘要自成立中国共产党以来,其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方式得到有效创新,并带领人们取得辉煌成就。根据现阶段的世情、国情与党情,关于党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创新理论、并做好党建工作。

  • 标签: 新时期 党建方式 集约化
  • 简介:“隐含作者”概念最早在1961年由布斯提出,发展至今已成为叙述学中的重要核心概念之一。赵毅衡将“隐含作者”进一步拓展为“普遍隐含作者”,将原本主要用于小说、电影叙述研究的概念推广至所有符号文本。这种延伸对翻译研究,尤其是典籍英译研究启发颇多。本文以典籍英译为例,论述翻译研究中引入“隐含作者”概念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标签: 隐含作者 普遍隐含作者 典籍英译 必要性
  • 简介:本文认为汉字应用“繁、简二元并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当前要立足于这一现实,进一步明确汉字规范的指导思想,确立汉字规范的整体观和大视野,在稳定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审慎选择汉字规范的路径,处理好《规范汉字表》研制的有关重要问题。

  • 标签: 汉字规范 简二元并存 规范汉字表
  • 简介:根据优选,"我们那口子"是由"我们家那口子"省略"家"得来的,而非用"我们"替换"我那口子"中的"我"得到的。"我们那口子"生成后,对同类结构的产生起到了类推样板的示范作用。

  • 标签: 我们那口子 生成方式 优选论 类推
  • 简介:文本的时间向度是影响叙述体裁风格和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推进使时间因素被压缩变形,进而作用在体裁风格上。受时间向度与媒介技术影响较为显著的是电影,它在记录类体裁与演示类体裁两者间游移,或趋同于一端。不论呈现出何种运动趋势,时间向度与媒介技术二者始终会共同作用于体裁的特征,而体裁特征又反过来说明时间指向性的变化与媒介的属性作用。由此,本文将先从电影叙述文本的时间向度出发,来考察时间-媒介技术对电影体裁特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时间向度 演示性叙述 电影体裁
  • 简介:从注释体例、反切用字、小韵下的韵字数目以及释义的特点诸方面来比较与P3798具有相同内容的S2055、王二、王三和P2018,发现:(1)P3798不是陆法言原本;(2)王二是S2055和王三的综合本。

  • 标签: P3798 S2055 王二 王三 P2018
  • 简介:摘要相声和小品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受观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其语言独具特色,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语言要素的变异是创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归纳相声小品中的语言变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变异以及相声小品魅力的来源。

  • 标签: 相声 小品 语言变异 思考
  • 简介:皮尔斯(C.S.Peirce)曾在其符号学笔记中对“信息”(information)这一当代传播学的核心概念有过细致的讨论。皮尔斯认为信息是解释项的量,且与符号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种动态的三元关系。这一论断意义重大,因为它把意义结构从静态的二元关系,转向以依靠解释者能力为主的三元动态关系。而在此概念的影响下,皮尔斯转向从认知过程的角度讨论符号诸类型,且对信息生产之“不确定性”本质进行探究。这些论述都从理论层面奠定了当代传播符号学的双向意义协商模式的基础,并可能会对认知传播学的相关探究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信息 皮尔斯 传播符号学 意义结构 认知模式 双向传播
  • 简介:本文考察汉语相互句中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通过比较汉语和英文相互句中名词短语的多种解读,我们发现,汉语和英语的相互句具有相同的语义特点:(1)该句型中的元必须是复数名词短语;(2)该句型中的复数名词短语不可能指称总体,只能指称总体中的个体或一部分。因此,汉语和英语标志交互性的不同方式并不影响该句型的元结构,也不影响该句型中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

  • 标签: 名词短语 指称对象 复数性 分指性 相互句
  • 简介:<正>一引言《切韵指掌图》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韵图的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特夫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的司马光作《切韵指掌图》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与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切韵指掌图》不是最早的韵图。它不但晚于《韵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作者: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著译者:赵星植书名:《皮尔斯:符号》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ISBN:9787561481349DOI:10.13760/b.cnki.sam.201601017《符号》的迻译出版,是中国读者期待已久的。符号学领域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和引用皮尔斯理论,但由于原著匮乏,许多学者对他的一些理论洞见还不甚了解。蓬勃发展的中国符号学运动太需要一部来自皮尔斯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 标签: 皮尔斯 中国符号 著译者 桑德斯 语言符号学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