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华方田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9月,350千字,471页。宝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观与三论宗”,着重论述了中观派的思维方式,中观派的发展脉络,以及吉藏在二谛论、中道论、判教论、佛性说、方法论、真理观、心性论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其中对吉藏佛学思想之哲学层面、吉藏与中观派和般若学的关系等方面的阐述,尤为出色。第二部分是“中国佛教泛论”,着重收入有关中国佛教各个方面的文章,如澳门佛教、禅宗、生活禅、弥勒信仰、济公崇拜、人间佛教、佛教伦理道德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敦煌佛教文献整理”,收入有关般若、中观和禅宗的重要敦煌文献。

  • 标签: 中国佛教 般若学 中观 宗教文化出版社 学说 敦煌文献
  • 简介: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给中华民族增加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这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得异常明显,而于印刷术,尤其彰著。

  • 标签: 佛教 中国 印刷业 佛经 佛法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
  • 简介:本文从《牛津大字典》对宗教的解释,引申到基督宗教的自我解释,作为本文的导言。接着由文化的涵义,回顾中华古老文化发展的简要历史,摘取中华文化中有关对天主的认识,说明中华文化接受基督福音是有基础的。

  • 标签: 基督宗教 中国文化 宗教派别 民族文化 宗教生活
  • 简介: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宗教。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两霸格局的终止,全球冷战的结束,使民族、宗教问题凸显,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尤其是“9·11”事件后,全球化的进程使以宗教为核心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有升级的迹象,并

  • 标签: 世界形势 冷战 宗教问题 “9·11”事件 态势 冲突
  • 简介:中国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作用.即在政治上.有利于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有利于开展对外交流,抵制渗透,开展国际宗教人权斗争。在经济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抚慰人心、引人向善: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公德体系的重建;有利于保护和发扬宗教文化艺术,丰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有利于把宗教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 标签: 中国 宗教工作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文化 意识形态
  • 简介:中国古代固有哲学一直把天、道、太极、气作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同时也代表宇宙整体的基本范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本体论思想深受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影响,可以说,除了“天”以外,中国固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价值取向和思维理路,都极大地左右了中国佛教本体的形成与演变。其始自于汉代,以中国的相类范畴比附佛教的本体范畴,主张真理与主体、本体与主体的一体化,突出地高扬本体与现象相即的思想,创立了富有层次性与圆融性的本体论思想。

  • 标签: 哲学本体论 中国佛教 中国古代哲学家 宇宙万物 本体论哲学 基本范畴
  • 简介:中国穆斯林历来有举办圣纪活动的传统,大多在伊历3月份内择日举行隆重的圣纪活动。圣纪活动上,穆斯林多在清真寺内诵经祈祷、吟诵赞圣词,讲述先知穆圣生平事迹和道德情操,教诲穆斯林坚守正信、完善美德、服务社会。

  • 标签: 中国本土化 伊斯兰教 传统 纪实 摄制 穆斯林
  • 简介: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的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的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的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的审美方式使山居的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美学追求。

  • 标签: 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 简介: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继上马,西部地区“硬环境不硬”的局面已有所改观,并有望在今后5年至lO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较为滞后,“软环境太软”仍是多数投资者对西部地区的评价。

  • 标签: 西部地区 投资环境 地方经济 政府职能
  • 简介:为了活跃同学们的神学思维,本学期开始,我院教务处发起了一次题为"读《金陵神学文选》"的征文活动。从大量的来稿中,评委们经过认真负责的评选,共评出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四等奖四名。尽管这些征文仅是《金陵神学文选》的读后感,但仍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期《神学志》特辟出版面,将获奖征文摘要刊出,以便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我们的同学在神学上究竟作何思考,他们神学思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以及他们对哪些神学问题感兴趣。

  • 标签: 本色化 中国基督教 中国文化 神学家 初探 利玛窦
  • 简介:近代中国佛教女众问题,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佛教女性研究的一个盲点。本文着重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和佛教文化复兴运动入手来探讨近代中国佛教的女性观念,阐述了近代中国佛教积极调适近代女权思想、从而开掘佛教的男女平等精神、合理阐释佛典中的某些贬责女性的言论、强调佛教女众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以及享受权利与承担责任的关系等,并具体分析了中国佛教女性观念近代转变的困境。

  • 标签: 中国佛教 男女平等 近代佛教 女性观念 受教育权 女权观
  • 简介:(一)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极少。但女娲,却是位远远超越于男人的英雄。天破时,是她炼成五彩石将天补好;擎天柱折断时,是她砍下鳌足,重又将天撑起。屈原的《九歌》中,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少司命。她"竦长剑兮拥幼艾",挺举长剑护着怀中的幼儿。中国妇女的这两个原型,似乎早已决定了中国妇女支撑苍天、护卫弱者的母爱形象。尽管历史充满曲折与反复,个人命运也各异而不尽相同。

  • 标签: 母爱 母亲 中国妇女 妇女神学 少司命 文学
  • 简介:宗教院校教育是宗教人才培养、信仰传承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宗教界人才培养问题。新时期以来,在相关部门支持和帮助下,我国五大宗教均设立了多所宗教院校,走上了规范系统培养宗教人才的道路。

  • 标签: 宗教教育 里程 中国 人才培养 院校教育 培养问题
  • 简介:应台湾台中谷关大道院的邀请,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为团长的大陆道教界参访团一行36人,于9月3日赴台,参加了谷关大道院举办的“八八蟠桃圣会”,并参访了台湾部分道教宫观和道教团体。参访团由中国道教协会5人、湖北省道教协会6人和武当山道教协会25人共同组成,成员包括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立光、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吴诚真、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文国等。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台湾省 武当山道教协会 副会长 道教宫观 副秘书长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余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佛教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不但佛教自身日益中国化,而且远远超出了宗教范围,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领域,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史学艺术、科技建筑、乃至民风民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就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各方面作扼要阐述,以期让人们重新认识佛教。

  • 标签: 中国文化影响 佛教传入 中国传统文化 有机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 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