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男性,33岁,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证实达到解剖治愈效果,39例(95%)患者病情好转预后良好。结论TDAVF可导致基底节区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伴有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未必是高血压,需要积极筛查其他可能的病因,早期确诊和干预治疗对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治疗难治性食管胃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1例难治性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放射状切开术,观察手术前后吻合口直径变化、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者接受放射状切开治疗,35例在治疗1~5次后吻合口直径、吞咽困难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5例经多次治疗后吻合口仍在1周内回缩至治疗前,并形成明显瘢痕;1例在第1次治疗中出血较多(≥100 ml),终止治疗。22例(53.6%)吻合口直径扩大至>1.4 cm,13例(31.7%)吻合口直径扩大至0.6~1.4 cm;35例(85.4%)5周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1例(2.4%)发生出血(≥100 ml)。结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治疗难治性食管胃肠吻合口良性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吻合口狭窄 内镜 放射状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内镜下置入瘘腔引流管至瘘口,置入三腔营养管至空肠。术后观察患者瘘口情况及转归。结果8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瘘腔引流管及三腔营养管,双管置入后,瘘口最终均闭合。瘘腔引流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5 d(11~19 d),三腔空肠营养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9 d(15~23 d)。8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均可耐受,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效果较好。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双置管法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耐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各32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实验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和细胞中PTEN的表达量;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测定PTEN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显著分析。结果PTEN在肿瘤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mRNA[(0.246±0.075)比(0.827±0.076),t=30.781,P<0.05]和蛋白[(0.148±0.053)比(0.598±0.065),t=30.352,P<0.05]的表达量;PTEN在PC3细胞中表达量最低,选择PC3作为后续研究;当细胞转染pcDNA3.1-PTEN和对照空载pcDNA3.1时,细胞克隆数量差异显著[(1.26±0.26)×105比(3.50±0.25)×105,t=10.757,P<0.05];pcDNA3.1-PTEN组P-gp和MRP-1的蛋白表达量与pcDNA3.1组P-gp[(0.256±0.032)比(0.854±0.053),t=16.730,P<0.05]和MRP-1[(0.252±0.036)比(0.789±0.063),t=12.819,P<0.05]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pcDNA3.1-PTEN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pcDNA3.1组ERK[(0.442±0.038)比(0.844±0.068),t=8.939,P<0.05]和p38[(0.325±0.045)比(0.932±0.075),t=12.020,P<0.05]的蛋白表达;pcDNA3.1-ERK组[(3.18±0.43)×105比(1.12±0.21)×105,t=7.456,P<0.05]和pcDNA3.1-p38组[(4.16±0.29)×105比(1.12±0.21)×105,t=14.706,P<0.05]细胞克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cDNA3.1组。结论PTEN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和耐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活性氧(ROS)/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前列腺癌 ROS/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及术中护理联合参芪颗粒对其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6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中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腰-硬膜外麻醉,同时给予术中护理及联合参芪颗粒,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半小时和手术完成时DBP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及术中护理联合参芪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DBP水平,促进骨折创面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手术 不同麻醉方式 参芪颗粒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抑制性突变相关炎症机制及其潜在干预药物,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具有ACE2突变的肺腺癌数据,采用R程序语言edgeR包与clusterProfiler包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基因本体学(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分析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应用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genomic Precision Medicine Prediction Platform,EpiMed)对关键基因进行多组学关联分析和药物预测。结果共得到差异基因1 005个,其中表达上调91个,下调914个。GO富集71条,其中生物学进程45条,细胞组分16条,分子功能10条。KEGG通路共富集13条,主要富集在炎症通路、病毒感染性疾病、转录调控、药物代谢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相关通路。PPI网络分析共得到252个蛋白质,H2A簇状组蛋白16、H3簇状组蛋白2、H3簇状组蛋白7、H3簇状组蛋白11、H3簇状组蛋白3、H2B簇状组蛋白3、H2B簇状组蛋白6、H4簇状组蛋白2、H1-4接头组蛋白、H2A簇状组蛋白4为筛选出的10个核心基因。α干扰素、白藜芦醇、塞来昔布、鱼腥草、连翘、地塞米松、白头翁、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甘草和泛昔洛韦可能是治疗ACE2突变相关炎症的药物。结论ACE2抑制性突变相关炎症与COVID-19发病机制类似,通过激活促进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等炎症通路导致疾病发生,白藜芦醇、干扰素、塞来昔布等药物可能对COVID-19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炎症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生物信息学 药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的假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尿素 免疫球蛋白M 假阳性反应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潜在干预药物,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inibus, GEO)筛选SARS-CoV转录组数据,使用R语言包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和基因本体学(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分析网站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再应用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genomic Precision Medicine Prediction Platform, EpiMed)对关键基因进行多组学关联分析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结果选择SARS-CoV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 606个,其中上调2 148个,下调1 458个。GO富集主要与病毒感染、白细胞迁移与粘附、急性炎症反应和胶原蛋白分泌等有关。KEGG富集主要与信号转导、急性炎症、免疫反应等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得到PTPRC、TIMP1、ICAM1和IL1B等10个肺损伤相关的关键基因。EpiMed平台预测出白头翁、虎杖、TNF-α抑制剂、泛昔洛韦、氟伐他汀等药物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结论SARS-CoV感染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炎症相关分子引发肺损伤,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白头翁、虎杖、TNF-α抑制剂、泛昔洛韦和氟伐他汀。

  • 标签: 冠状病毒 肺损伤 生物信息学 药物重定位
  • 简介:摘要在我国全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逆行者"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奔赴抗疫最前线,诸多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此特殊时期背景下,医学院校要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为契机,丰富生命伦理教育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医学道德教育、生死文化教育。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载体、拓展实践活动、推介线上教学资源等探索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提升生命伦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命伦理教育 德育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SARS病毒转录组数据进行临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免疫损伤组学机制,预测针对性治疗药物,并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SARS病毒转录组数据并筛选差异基因,应用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探讨SARS病毒感染相关免疫损伤机制,并应用表观精准治疗平台预测潜在治疗药物。结果SARS病毒感染相关免疫损伤机制复杂,包括通过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Th17信号通路诱导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以及通过IL-6、NF-κB、TNF等分子生成自身抗体介导自身免疫应答等。川穹、益赛普等药物可能对SARS病毒感染相关免疫损伤具有治疗作用。结论SARS病毒能够引起大量免疫相关分子及信号通路的异常,川穹、益赛普等药物可能对SARS病毒感染相关免疫损伤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可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SARS病毒 COVID-19 免疫损伤 临床生物信息学 药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X线监视下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7例普通胃镜不能通过的胃出口恶性梗阻患者资料,通过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完成支架置入,对比支架置入前后患者胃出口梗阻评分、体力状况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同时观察在支架置入9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7/27)。支架置入后胃出口梗阻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均较置入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置入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支架相关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在无X线监视下,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胃出口梗阻 恶性梗阻 超细胃镜 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微创穿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院治疗的5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电脑随机分成两组,27例/组。手术组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保守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治疗两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手术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3.70%,低于保守组,治疗后两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9.31±2.1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20±1.13分),均较保守组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基底节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YAG激光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方法20例(2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十字切开组和Q型切开组,术后两组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激光能量,人工晶体损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Q型切开组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十字切开组,Q型切开组所用能量显著小于十字切开组(P<0.01),Q型切开组内皮损伤弱于十字切开组(P<0.05),Q型切开组人工晶体损伤率1/6低于十字切开组3/8。结论YAG激光Q型切开法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明显优于十字切开法。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YAG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症(CapsularBlockSyndrome)的临床表现、机制、预防、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体植入1210眼,术后发生3例囊袋阻滞综合症,进行相应治疗,症状解除,恢复良好视力。结论囊袋内粘弹剂残留与撕囊口过小两者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术后CBS的主要因素。正确使用NdYAG激光治疗和囊袋及前房灌洗有效。

  • 标签: 囊袋阻滞综合症 YAG激光 囊袋及前房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所致脊柱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老年骨质疏松脊压缩骨折,确认患者无手术禁忌症后,给予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中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Cobb角明显比治疗前小,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间患者出现骨水泥外漏及肋骨骨折各1例,经对症处理背后并发症改善,预后良好。结论针对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第二届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第一次常委会于3月28日下午3:00在广州南方医院南方大酒店召开,本次常委会应到15人,实到11人,在海外讲学的4名常委因故不能到,均提前请假。主任委员刘洪臣教授主持会议。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会 老年 会议 南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