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93a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onA损伤组、过表达组(ConA+慢病毒包装miR-193a组)、过表达对照组(ConA+慢病毒空载体组),每组8只;小鼠经尾静脉按8 mg/kg体重每周注射ConA 1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周,构建慢性肝损伤模型,过表达组第6周于ConA给药48 h后经尾静脉将慢病毒包装的miR-193a过表达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过表达对照组以相同的给药方式注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ConA损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onA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血清酶学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模型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193a,Ⅰ型胶原(collage type Ⅰ,col1a1),Ⅳ型胶原(collage type Ⅳ,col4a1),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激活素受体1(activin receptor-1,acvr1),激活素a(activin a),smad 2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ol1a1和α-SMA蛋白的表达;KEGG分析miRNA在多种信号通路中的富集,GO分析miR-193a作用靶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在线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93a与acvr1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结果慢性肝损伤模型中miR-193a表达明显下调(F=7.044,P<0.05)。在肝损伤鼠体内过表达miR-193a后,AST和ALT含量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733和6.412,P值均<0.05),HE和Mass染色检测观察到过表达的miR-193a明显减轻肝损伤的程度,抑制与肝损伤相关col1a1,col4a1和α-SMA表达(F值分别为5.295,6.443,8.546,P值均<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93a与acvr1之间存在的潜在的预测靶点,miR-193a过表达后下调acvr1,和activin a和smad 2 mRNA的表达(F值分别为6.046,7.716,7.063,P值均<0.05)。结论miR-193a可通过抑制activin/smad信号通路中acvr1的表达,减轻ConA诱导的慢性实验性肝损伤。

  • 标签: miR-193a 慢性肝损伤 激活素受体1 激活素a
  • 简介:摘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及孕妇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全身麻醉药对孕晚期和处于发育高峰期的婴幼儿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身麻醉药对发育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中,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 GABAA)受体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是可能的机制之一。文章探讨GABAA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全身麻醉药对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深入探讨和理解GABAA受体及其上下游信号调节通路,尤其是无赖氨酸(with-no-lysine, WNKs)-SPS1-相关脯氨酸-富丙氨酸激酶(SPS1-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 SPAK)/氧化应激反应蛋白(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1 protein, OSR1)信号通路与全身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为未来减轻全身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标签: 全身麻醉药 发育期 神经元 神经毒性 γ-氨基丁酸A受体 无赖氨酸-SPS1-相关脯氨酸-富丙氨酸激酶/氧化应激反应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芬太尼对乳腺癌细胞干细胞特性(简称干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人乳腺癌细胞系BT549作为体外研究对象,经0.01和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后,通过成球能力实验和克隆形成能力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干性相关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3a、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下调Wnt3a后,再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成球能力实验。结果0.01和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球体直径、克隆形成率、Sox2 mRNA、Oct4 mRNA、Nanog mRNA、Wnt3a、p-GSK-3β、GSK-3β和β-catenin明显大于空白对照[(131.22 ± 1.06)和(636.37 ± 0.02) μm比(72.68 ± 0.13) μm、(41.33 ± 0.03)%和(60.58 ± 1.08)%比(20.93 ± 0.15)%、2.25 ± 0.20和3.82 ± 0.84比1.00、1.87 ± 1.06和3.35 ± 0.04比1.00、2.85 ± 0.03和4.36 ± 0.50比1.00、1.82 ± 0.03和2.57 ± 0.42比1.00、2.04 ± 0.13和2.81 ± 0.05比1.00、1.62 ± 0.17和2.93 ± 0.06比1.00、2.15 ± 0.02和3.54 ± 0.21比1.00],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各指标明显大于0.01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Wnt3a后,p-GSK-3β、GSK-3β、β-catenin、Sox2、Oct4和球体直径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0.12 ± 0.05比1.00、0.53 ± 0.06比1.00和0.24 ± 0.21比1.00、0.28 ± 0.10比1.00和0.06 ± 0.01比1.00、(18.14 ± 0.30)μm比(74.32 ± 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通过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干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芬太尼 肿瘤干细胞 Wnt3a/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对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的影响,及通路改变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微管蛋白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盲法随机分为LY294002组及溶剂DMSO组,每组8只。麻醉后进行海马CA1区脑立体置管,置管1周后给予LY294002或DMSO脑立体注射,并进行抑郁样行为检测。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海马AKT、GSK3β、CRMP2、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KT、p-AKT、GSK3β、p-GSK3β、CRMP2、p-CRMP2以及微管动态性相关蛋白Acet-tubulin、Tyr-tubulin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及分子表达差异。结果旷场实验显示,LY294002组大鼠的中心移动距离较DMSO组显著下降[(3.64±2.17)cm;(31.51±12.68)cm;t=2.69,P=0.03];LY294002组中心区持续时间较DMSO组亦显著下降[(0.73±0.46)s;(4.85±2.10)s;t=2.33,P=0.04]。强迫游泳测试结果显示LY294002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偏好实验显示两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LY294002组大鼠海马组织CR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SMO组比较,LY294002组大鼠海马组织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下降(P<0.05);CRMP2表达水平降低,p-CRM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Tyr-tubulin表达水平下降,Acet-tubul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Y294002通过影响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导致微管动态性损害,并使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

  • 标签: PI3K抑制剂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 信号通路 微管蛋白 抑郁
  •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髓Rac1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75只,体重190~230 g,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5):对照组(C组)不作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右美托咪定组(D组)于CCI后每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Rac1特异性抑制剂+右美托咪定组(RD组)CCI前开始每天鞘内注射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 5 μg/5 μl,CCI后每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C组、Sham组和NP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CCI前1 d(T0)、CCI后3、6、9、12和15 d(T1-5)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随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c1、Pak1、p-p35和p-Cdk5的表达。结果与C组和Sham组比较,NP组、D组和RD组T1-5时TWL缩短,MWT降低,脊髓Rac1、Pak1、p-p35和p-Cdk5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D组T1-5时TWL延长,MWT升高,脊髓Rac1、Pak1、p-p35和p-Cdk5表达下调(P<0.05),R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Rac1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过程。

  • 标签: GTP磷酸水解酶类 右美托咪啶 神经痛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为砷致肝损伤的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以IC50的0、1/8、1/4、1/2倍剂量NaAsO2处理L-02细胞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02细胞中和细胞核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组的L-02细胞存活率[(69.53 ± 0.06)%、(41.33 ± 0.08)%、(23.65 ± 0.04)%、(26.51 ± 0.04)%、(31.63 ± 0.01)%、(26.24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 ± 0.00)%,P均< 0.05];细胞存活率的IC50为40 μmol/L,分组实验的NaAsO2剂量分别采用0(对照)、5、10、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Nrf2、HO-1及L-02细胞核内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GP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 0.05),L-02细胞核内Nr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5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核内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结论NaAsO2对L-02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影响,其致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进展快及易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目前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较为常见。文章主要对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靶向抑制剂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阐明粉防己碱对人多形性脑神经胶质瘤 GBM8401细胞运动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建立粉防己碱实验组、 EGFR阻断剂组和对照组。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 GBM8401细胞迁移数目变化; ELISA检测各组细胞 L-selectin、 IL-8、 NF-κB和 p-NF-κB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实验组 GBM8401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降低;与粉防己碱实验组相比, EGFR阻断剂组 GBM8401细胞迁移数目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实验组细胞 L-selectin、 IL-8、 NF-κB、 p-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粉防己碱实验组相比, EGFR阻滞剂组 GBM8401细胞 L-selectin、 IL-8、 NF-κB、 p-NF-κB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粉防己碱下调 GBM8401细胞内 L-selectin、 IL-8、 NF-κB蛋白表达而抑制 GBM8401细胞迁移。

  • 标签: 粉防己碱 人多形性脑神经胶质瘤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经救治恢复至正常后,逐渐出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智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本文介绍DEACMP和Rho/ROCK信号通路,并分析了DEACMP的病理生理机制与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研究进展。Rho/ROCK通路在介导脑缺氧、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反应、氧自由基、神经细胞损伤等DEACM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一氧化碳 中毒 迟发性脑病 鸟苷三磷酸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Rho/ROC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内质网应激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like-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 PERK-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STZ溶液35 mg/kg(1次/d,共2次)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姜黄素组大鼠灌胃姜黄素200 mg/kg,连续给药30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PERK、P-PERK、CHOP和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蛋白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PERK、CHOP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血糖[(14.86±2.77)mmol/L比(30.04±3.25)mmol/L]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94.12±16.34)mg/L比(53.91±9.08)mg/L]升高(P<0.05),胰腺组织PERK mRNA[(0.85±0.07)比(1.64±0.28)]、CHOP mRNA[(0.53±0.04)比(1.18±0.33)]、PERK蛋白[(1.12±0.31)比(2.24±0.43)]、P-PERK蛋白[(1.23±0.19)比(3.89±0.32)]、CHOP蛋白[(0.65±0.07)比(0.92±0.11)]、ATF4蛋白[(0.73±0.26)比(1.15±0.31)]表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T2DM模型大鼠具有降糖作用,可通过提高脂联素水平来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调内质网应激信号通道PERK/P-PERK/CHOP/ATF4相关蛋白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程度。

  • 标签: 姜黄素 糖尿病,2型 内质网应激 转录因子CHOP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肺组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20~350 g,12~1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Dex组CPB前15 min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 μg/kg,CPB期间以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CPB结束后2 h时,取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W/D)比值,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确定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2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和RI升高,OI降低,TNF-α和IL-6含量、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Dex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和RI降低,OI降低升高,TNF-α和IL-6含量、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CPB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Janus激酶2 STAT3转录因子 急性肺损伤 心肺转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3a是否通过靶向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TEN)基因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作为正常组。稳定培养48 h后,采用1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H9c2细胞构建细胞肥大模型,为AngⅡ组。将H9c2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置于37 ℃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汇合度约70%时,使用不同试剂转染细胞,转染24 h后以10 nmol/L AngⅡ干预细胞。其中,转染miR-23a抑制剂的细胞为AngⅡ+anti-miR组,转染miR-23a抑制剂阴性对照者为AngⅡ+NC组,共转染miR-23a抑制剂和PTEN小干扰RNA(siRNA)者为AngⅡ+anti-miR+si-PTEN组,共转染miR-23a抑制剂和PTEN siRNA阴性对照者为Ang Ⅱ+anti-miR+si-NC组。采用Image J软件测定单细胞表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心肌肥厚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1(ACTA1)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mRNA和miR-23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蛋白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为验证miR-23a是否靶向作用于PTEN基因,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构建野生型pGL-WT-PTEN和突变型pGL-MUT-PTEN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质粒,测序正常后备用。H9c2细胞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置37 ℃培养箱培养过夜,将miR-23a模拟物或miR-23a模拟物阴性对照与野生型或突变型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共转染细胞。转染48 h后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和海肾荧光素酶活性,以二者比值作为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AngⅡ组的细胞表面积、ACTA1和β-MHC mRNA及miR-23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PTEN及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23a模拟物与野生型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共转染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miR-23a模拟物阴性对照共转染者低(P<0.05),PTEN是miR-23a的靶基因。与AngⅡ组和AngⅡ+NC组比较,AngⅡ+anti-miR组细胞中miR-23a、ACTA1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更低,细胞表面积更小,PTEN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均<0.05)。与AngⅡ+anti-miR组比较,AngⅡ+anti-miR+si-PTEN组细胞表面积较大,ACTA1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PTEN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均<0.05)。结论抑制miR-23a能够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23a靶向PTEN抑制AMP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肥大 微小RNA-23a PTEN基因 AMP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2月至11月选择21 d龄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作为实验组(12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12只)。基因敲除小鼠(背景B6:129)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国儿童医院捐赠,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培育、繁殖。收集结肠标本,依据形态将实验组小鼠结肠分为狭窄段及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近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判断肠管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量分析各组结肠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标本磷酸化两面神激酶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JAK2、STAT3的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Ednrb-/-小鼠)狭窄段肠管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水平较扩张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791±0.108、0.438±0.059、0.327±0.028、0.858±0.091,扩张段:0.479±0.109、0.206±0.024、0.297±0.013、0.579±0.102,t=7.074、12.679、3.428、7.096,P值均<0.05)。RT-qPCR检测显示Ednrb-/-小鼠结肠狭窄段JAK2、STA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扩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427±0.042、0.272±0.044,扩张段:0.234±0.031、0.127±0.014,t=12.820、10.836,P值均<0.05)。ELISA显示Ednrb-/-小鼠扩张段肠管的IL-10的表达量下降,而狭窄段肠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2.540±0.710,扩张段:1.330±0.350,t=5.284,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扩张段炎症重,而狭窄段炎症较轻,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和激活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肺损伤中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及下游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对照组(10只)和研究组(30只),通过鼻胆管(biliary drainage, BD)针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建立SAP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组在建模后6、12、18 h采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操作检测血淀粉酶、血气分析以及肺组织含水率,显微镜下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变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otch/hes1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 TNF-α的含量。对照组在术后也进行上述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模后的研究组大鼠肺损伤程度较对照组逐渐加重,组织含水量及PaCO2逐渐升高(F值分别为100.614和29.843,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在肺损伤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被激活,至18 h达到峰值。在建模6 h以及18 h后,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血清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在18 h达到最高值[6 h(IL-6,TNF-α):(1125.43±247.45)pg/L比(731.32±125.43)pg/L,(213.45±65.36)pg/L比(125.76±27.68)pg/L;18 h(IL-6,TNF-α):(2147.56±326.54)pg/L比(731.32±125.43)pg/L,(324.47±88.67)pg/L比(125.76±27.68)pg/L],研究组与对照组IL-6、以及TNF-α血清含量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790和14.881,P值均<0.05)。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与肺损伤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681,P<0.05)。结论SAP早期肺组织中Notch/Hes1信号传导通路逐步被激活,导致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表达上调,与肺组织中的浸润、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Notch/Hes1 信号通路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鲁杆菌S2株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发现神经型布鲁杆菌病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方法用布鲁杆菌S2株分别侵染BV-2小胶质细胞0、3、6、12、24 h,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p-JNK、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JNK蛋白核转运。结果布鲁杆菌S2株能促进BV-2小胶质细胞p-JNK、p53蛋白及mRNA表达,并增加p-JNK蛋白核转运。布鲁杆菌S2株能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结论布鲁杆菌S2株通过激活BV-2小胶质细胞JNK,促进p5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布鲁杆菌S2株 BV-2小胶质细胞 凋亡 JNK p5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地氟烷预处理减轻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脑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8~10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脑急性炎症组(L组)、地氟烷预处理组(D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地氟烷预处理组(ND组)。L组、D组和N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 1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急性炎症模型;D组吸入8.2%地氟烷1 h,每天1次,连续5 d进行预处理,第5次吸入停止后24 h时注射LPS;ND组每次吸入地氟烷前30 min,腹腔注射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150 mg/kg,其余操作同D组。于LPS注射前(最后1次地氟烷预处理后24 h)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表达;于LPS注射后6、12和24 h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8和IL-1β的表达;于LPS注射后24 h时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计数海马正常神经元、活化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与C组比较,L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和Kea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降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D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表达上调,Keap1表达下调(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减少,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下调(P<0.05);与D组比较,ND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表达下调,Keap1表达上调(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结论ROS/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地氟烷预处理减轻LPS诱导大鼠脑急性炎症的过程。

  • 标签: 活性氧 NF-E2相关因子2 麻醉药,吸入 脂多糖类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选取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将T2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PBS)、实验组(低浓度组100 mg/L、高浓度组200 mg/L),检测其被不同浓度的PNS处理12、24、48 h后的细胞活力;在经过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使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评估处理后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后T24细胞凋亡状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在处理后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Hipp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EA结构域转录子1(TEAD1)、Yes协同蛋白1(YAP1)和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NS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63.28±5.81)%、(39.38±3.34)%比(103.00±3.30)%,F=126.045,P<0.05];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NS处理后,实验组膀胱癌T24细胞系的迁移率显著降低[(25.99±2.25)%、(9.79±0.44)%比(52.50±2.29)%,F=398.345,P<0.05];Transwell结果说明PNS(100、200 mg/L)能够显著减弱T24细胞株的侵袭性[(249.67±28.01)、(152.67±7.64)个比(397±30.12)个,F=77.856,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9.55±0.39)%、(15.08±0.94)%]相对于对照组[(6.86±0.68)%]明显升高(F=105.82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0.43±0.06、0.17±0.04比0.80±0.08)和Hippo信号通路中TEAD1(0.38±0.05、0.17±0.04比0.62±0.06)和YAP1(0.40±0.04、0.23±0.06比0.53±0.02)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0.39±0.04、0.50±0.03比0.24±0.02)、LATS1(0.51±0.07、0.73±0.04比0.28±0.05)的表达明显上调(F=87.713、55.109、38.325、53.658、47.578,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能力,并能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膀胱癌 增殖 凋亡 Hippo-YAP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oll样受体4(TLR4)/Src信号通路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8周龄,体重约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HIR组)、TLR4抑制剂TAK-242组(TAK-242组)和Src抑制剂PP2组(PP2组)。采用夹闭肝脏血管1.5 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AK-242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尾静脉注射TAK-242 0.5 mg/kg,PP2组于模型制备前3 d连续腹腔注射PP2 0.03 mg/kg。于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IL-18含量;采用TBA法检测MDA含量,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法检测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Sr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 caspase-1)、裂解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 caspase-1)、TLR4和p-Src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海马IL-1β、IL-18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NLRP3、cleaved caspase-1、ASC、TLR4和p-Src表达上调(P<0.05);与HIR组比较,TAK-242组和PP2组IL-1β、IL-18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LRP3、cleaved caspase-1、ASC、TLR4和p-Src表达下调(P<0.05);TAK-242组和PP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机制与活化TLR4/Src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Toll样受体4 基因,src 再灌注损伤 海马 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