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研究

任佳静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研究

  颅内动脉瘤是风险性较高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各方面的配合。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属于比较优质的微创治疗方式,能够给患者提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在介入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可靠性[1]。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为介入治疗的各方面保驾护航,确保患者用积极的状态参与手术治疗,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为了详细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本文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6例,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7.24±3.59)岁;对照组患者36例,女性18例,男性1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47±2.7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人员为本组患者提供介入治疗相关的护理干预,带领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术前检查,并做好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治疗完成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对应的病情监护和并发症护理,保证患者的健康[2]

1.2.2 观察组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手术前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指导,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有关其病情的介绍,告知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危害以及治疗相关内容,让患者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优点,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3]。关注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变化,通过科普介入治疗内容的方式增加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忧等负面情绪,此外,应当关注患者情绪的改变和性格特点,日常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护理干预,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患者产生的抑郁、恐慌等情绪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4]。术前准备中应当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带领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相关的检查,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变化情况有所把握,患者手术治疗前常规指导患者禁饮、禁食,并给予患者穿刺皮肤准备和药敏试验等,给予患者尼莫通泵入预防血管痉挛,在手术前1h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路并留置尿管。对介入治疗的各项工具,心电监护仪、氧气、吸痰器以及急救药品等进行检查和清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②术中护理。介入治疗中配合医生更好的完成手术操作,患者静脉通路建立后使用留置针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注意双静脉通路的应用,一条用于静脉补液,一条用于术中用药。手术中密切留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向医生及时汇报手术的具体情况,并将异常的变化进行上报,配合医生完成各项事件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健康。术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加压袋等压力变化,术中各项药品使用以及仪器调整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节,保证手术治疗的可靠性。③术后护理。术后为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监护,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以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患者术后各种风险事件处理的准备。格外注意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等不良情况,及时使用脱水剂等药物进行颅内压的控制,此外注意适当给予患者镇静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在术后受到强烈的刺激,指导患者不要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5]。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术后健康指导,鼓励患者术后提高自我警惕,做好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的防护,并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谨遵医嘱合理用药,通过有效的护理减少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包括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健康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为结果检验,以百分数(%)表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6]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6.24±3.1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27±5.48)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水平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63.85±4.92)分,社会功能(69.92±3.67)分,情感功能(60.84±4.23)分,健康状况(51.84±6.51)分;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54.49±3.67)分,社会功能(59.59±4.23)分,情感功能(42.67±3.29)分,健康状况(41.39±9.2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介入治疗可以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中配合使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身体情况、保证手术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等都有重要意义。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在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完成介入手术治疗,保证患者安全,在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并对患者提出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本次研究,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相关内容,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焦翠萍,汤文平.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6):4165+4149.

[2]周爱霞,崔雯雯,叶玲,常荷.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108-110.

[3]贺佳佳.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165-166.

[4]周伟萍.人文关怀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8,40(07):711-712.

[5]吴燕,田彩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3(05):181-182.

[6]肖燕.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运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