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0例动脉栓塞术患者从生命体征、并发症、穿刺部位、疼痛等几方面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指导。结果我科接受动脉手术的2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栓塞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方面基本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动脉栓塞术避免开刀、侵袭微小,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成功率高,疗效好,有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的首要手段。而术后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降低动脉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1。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患者经开颅手术处理动脉的术后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行动脉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作好心理护理,加强各项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行愈后评价完全恢复45例,轻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3例。结论强动脉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夹闭术后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动脉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动脉术后患者续监测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动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破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为动脉未破裂患者,观察组为动脉破裂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的分析、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为性别、年龄、高血压疾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女性绝经史等,其中,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疾病史、女性绝经史等相比于对照组,女性、超过60、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已女性绝经史等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动脉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的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动脉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所有患者经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均顺利进行,62例患者中,2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明显延长,经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1例积极处理后康复,另1例患者发生脑疝,第3天死亡;1例患者出院后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症状,临床痊愈。结论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动脉,创伤小,成功率高,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动脉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的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患者40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40例动脉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3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经术后6~24个月回访恢复良好2例,1例重残仍有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进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预防动脉再次破裂。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治愈24例,恢复良好3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患者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达到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能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并病残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脉诊断中应用CTA(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与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患者20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与MRA检查,以数字造影(DSA)和动脉夹闭术为标准,分析CTA和MRA对动脉的诊断价值。结果CTA对动脉血管的检出率高于MRA,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血流的形态检查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A与MRA均可较好的显示动脉血管形态,具有较好的检出率,而CTA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动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动脉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术后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早期显微手术 血管内栓塞术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复杂动脉疾病接受Hybrid手术患者,科室在治疗期间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1月-2016.2月间收治37例复杂动脉患者,科室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7例复杂动脉患者,术后经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水电解质紊乱4例、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未发生再出血情况。结论护士为复杂性动脉患者提供Hybrid手术治疗期间,护士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种护理模式与患者术后康复存在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复杂动脉瘤 围手术期 Hybrid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介入栓塞术中发生破裂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将2015.05.01日至2017.09.01日在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时术中发生破裂的50例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后观察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47例存活,3例死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例0分,10例1分,6例2分,5例3分,1例4分。结论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保证动脉再破裂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中 破裂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方案,两组对比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循证护理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手术治疗动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治疗45例动脉的经验。术中共行ICG荧光血管造影65次。结果6例手术得益于ICG荧光血管造影,经及时调整动脉夹的位置或切断动脉顶部的细小供血血管后,获得理想疗效。术后复查3D-CTA或DSA检查45例,显示2例存在与血流不相关的载动脉轻度狭窄,余43例结果与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ICG荧光血管造影简便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提高动脉手术质量,有可能成为动脉手术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吲哚菁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围术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动脉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68例动脉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35.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11%),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围术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动脉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动脉130例,130例动脉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动脉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动脉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动脉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紧急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进行动脉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造成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结果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大小、手术时机、阻断夹的使用是造成动脉术中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紧急处理,17例患儿预后良好(轻中度残疾),其中有3例有眼神经麻痹症状,3例肢体运动障碍。2例患者肢体完全瘫痪,1例患者死亡。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5个月内,重度残疾的2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结论对于动脉术中破裂,应根据手术时机和破裂原因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紧急应对措施
  • 简介:动脉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动脉发生的机制包括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表型调节异常、细胞外基质重构、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壁的缺失。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