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面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患者经中医辨证用针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上用针药结合治疗面痉挛总有效率为86.8%。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面痉挛具有较佳的疗效。

  • 标签: 针灸疗法 电针 面肌痉挛 中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在面痉挛治疗中的影响,以确定在治疗面痉挛时,是否配合推拿治疗。方法将68例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加推拿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面痉挛治疗中加入推拿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面肌痉挛 推拿 电针 红外线 穴位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痉挛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面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责任血管、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后下动脉13例,小脑前下动脉2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术后34例(75.6%)症状即刻消失,11例(24.4%)仍有不同程度面痉挛症状。术后出现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耳漏1例。随访1~4年,症状消失41例(91.1%),仍有面痉挛症状3例(6.7%),症状消失后复发1例(2.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痉挛的有效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面痉挛病人是否有颅内责任血管压迫,为面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处理提供手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MVD治疗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面神经是否存在责任血管,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神经出脑干端面神经根区(REZ)至进内听道全程,在压迫点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术中发现单纯面神经REZ区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88例,既有REZ区压迫又有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6例,单纯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5例,动脉血管与面神经之间蛛网膜黏连增厚但未见血管压迫或推拉神经9例。术后抽搐症状立即消失92例,症状明显缓解16例,3个月后延迟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是面痉挛的主要原因,但血管袢直接推拉桥前池段或者间接通过蛛网膜牵拉面神经主干也可引发相关症状,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辨识、面神经全程减压松解,才能达到手术疗效。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面神经根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咀嚼痉挛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方法:收集偏侧咀嚼痉挛患者4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并进行咀嚼针电极及瞬目反射组合检查。结果:咀嚼痉挛患者表现为偏侧咀嚼阵发性不自主痉挛,多在寒冷和紧张劳累时诱发,通常患者会有张口受限及肌肉疼痛,可伴有咀嚼肌肥大。神经系统查体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正常,面部针刺觉正常。4例患者针电极肌电图均可见与痉挛发作同步的群放电位,瞬目反射未见异常,1例肌电图募集相呈单纯相。结论:肌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咀嚼痉挛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支持咀嚼痉挛起源于周围神经的学说。

  • 标签: 咀嚼肌痉挛 临床 肌电图
  • 简介:近年文献报道肉毒毒素能有效地治疗局限性张力障碍[1],我们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以肉毒毒素A(BTX-A)注射治疗面痉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自拟针刺组方配合中药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痉挛程度CohenAlbert分级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率为85.0%,对照组显著改善率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针刺组方配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面痉挛的更有效方法,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安全等优点。

  • 标签: 针刺 中药 面肌痉挛 阿是穴,翳风 参苓白术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训练和抗阻训练,吸气训练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气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 运动 平衡功能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疲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慢性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实施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治疗,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上采取抗胆碱能药气雾吸入,观察组则采取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进行治疗,两组干预时间:8周。对比两组活动度及疲劳程度,并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横增厚率和活动度数值高于对照组,F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COPD患者实施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可有效缓解疲劳,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利于疾病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COPD 抗胆碱能药 膈肌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活动能力低下依赖呼吸机行气管切开患儿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方法予以24h专人专护,严格术后循环系统监测,呼吸系统管理,气管导管护理,皮肤护理,感染控制,饮食管理,幼儿人文关爱,心理护理等。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结果患儿术后气管切开带呼吸机管道80天,通过精心护理无任何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后的精心严密监护对于帮助法洛四联症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恢复和降低患儿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膈肌活动能力低下 气管切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高频通气起搏器(HDP)治疗重症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于治疗前后即刻测定血气分析.结果显示:HDP优於单纯体外隔起搏(EDP)或高频喷射通气(HFJV)12例重症肺心病病人PaO2均有所上升及PaCO2不同程度下降.无1例发生CO2潴留.即刻疗效显著.护理上除注意心理护理外.在治疗中避免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掌握吸入气体的温度、湿度以利排痰;密切观察气道通畅情况.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治疗频率、时间.

  • 标签: 肺心病 离频通气膈肌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2017年3—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4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连续5 d应用超声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前、中、后部位移和厚度。结果(1)与第1天患者右侧[前部:(11.05±3.04)mm;中部:(12.08±2.71)mm;后部:(11.51±3.33)mm]和左侧[前部:(13.63±7.52)mm;中部:(15.44±7.52)mm;后部:(14.76±6.93)mm]位移比,第3天右侧[前部(8.90±3.65)mm;中部(10.02±4.24)mm;后部(10.25±4.38)mm]和左侧[前部(9.82±1.96)mm;中部(11.60±1.13)mm;后部(11.52±1.98)mm]位移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前、中、后部位移均于第5天恢复,且高于第1天,其中左侧中部和后部位移变化最明显。(2)与第1、2、3天比,第4天左、右两侧前、中、后部增厚率明显下降,其中左侧中部[第1天:(33.87±14.34)%;第2天:(37.26±13.91)%;第3天:(30.56±14.27)%;第4天:(15.53±5.68)%]和后部[第1天:(35.50±15.69)%;第2天:(39.84±15.32)%;第3天:(29.06±14.96)%;第4天:(13.30±5.79)%]增厚率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前、中、后部增厚率第5天较第4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第1天。结论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功能是可行的,可为预防肌萎缩和撤离机械通气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膈肌功能 机械通气 超声 重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松药对面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中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10.713+98.342×罗库溴铵(mg/kg),P〈0.05]。结论使用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肌松药 侧方扩散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心理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舒适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弹性与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和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为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肌训练 慢阻肺 心理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