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80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值)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OD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中老年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前后的Cobb角、疼痛标准数字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本次实验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68.48±61.43)min,平均出血量(694.97±52.44)mL,平均痊愈时间(9.79±1.97)月,并发症发生法率为26.92%(7/26);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中老年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中老年 脊柱结核后凸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椎间隙打压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40例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联合矫形棒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矫形棒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度、植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ODI指数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相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育不良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矫形棒术治疗能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并消除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植骨融合,提高椎间隙稳定性,该术式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椎间隙打压植骨 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1年4月—2018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90例,其中男84例、女6例,年龄20~66(37.0±10.6)岁,病程1~38(10.3±8.0)年。测量患者术前GK及L1~4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及Z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GK与L1~4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Z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GK与股骨颈T值、Z值均呈负相关性(r=-0.259、-0.242,P=0.014、0.021),与L1~4椎体T值、Z值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GK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后凸 全脊柱最大后凸角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例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均采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冠状面矫正情况,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面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C7椎体中心至骶骨中垂线距离(C7 vertebral body center to humeral vertical line distance,C7PL-CSVL)。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38.20±65.95)min(范围,159~361 min),术中出血量为(440.50±133.60)ml(范围,120~600 ml)。术前ODI为65.92%±6.96%,末次随访时为21.0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001)。术前SF-36评分为(76.42±4.31)分,末次随访时为(103.10±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P=0.003)。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00±0.95)分,术后3个月为(2.33±0.89)分,末次随访为(1.42±0.51)分;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6.91±1.24)分,术后3个月为(2.50±1.00)分,末次随访为(1.50±0.52)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参数LL(F=17.47,P<0.001)、SS(F=5.015,P=0.0125)、PT(F=14.66,P<0.001)及SVA(F=81.11,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参数腰椎侧凸Cobb角(F=87.19,P<0.001)和C7PL-CSVL(F=100.9,P<0.001)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和生活质量,矫正后凸畸形,维持患者脊柱-骨盆平衡状态。

  • 标签: 老年人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技术在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去除金属伪影的临床运用。方法:对1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了DR片、术后能谱CT的检查及单能量加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ARS)技术重建,间隔30kev,范围为40-140 kev,共4组单能量图像及4组单能量图像加MARS,从扫描层面中筛选出图像清晰无伪影的层面(A层)和伪影最明显的层面(B层)中的噪声值(SD)、CT进行评定。结果:40-140kev 4组单能量成像中,在100kev时A、B层面伪影基本消除, SD值统计学无差异(P> 0.05);其余3组单能量成像的SD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能谱成像 去伪影技术 脊柱 金属植入物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研究组(各2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后者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治疗以后Cobb角明显小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概率5.00%,小于比较组15.00%,研究组病人复发率5.00%,小于比较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病人Cobb角得到较大改善,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参考。

  • 标签: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 创伤性脊柱 后凸畸形 Cobb角 复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3.2年,对手术前后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后除6侧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改善为76分(配对t检验,P〈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CRP、Glu、Cor、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48h的CRP、Glu及Cor均低于参照组,VAS评分在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均低于参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预后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 麻醉管理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的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无医源性脊髓神经并发症发生。后凸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初期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法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非僵硬严重后凸畸形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叭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grill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O-arm导航 半椎体切除 后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t=-10.49,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t=13.90,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t=12.11,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8,t=2.28,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头盆环牵引 脊髓纵裂
  • 简介: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七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将于2007年6月14~19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①理论授课:脊柱畸形的临床评价和支具治疗原则;脊柱侧凸和单一矢状面畸形的外科矫治策略、方法和最新进展;脊柱畸形矫形的美学与平衡理念;脊柱畸形微创矫形术;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和翻修手术策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及外伤性迟发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②模型操作:学员有机会在脊柱侧凸模型上进行三维去旋转矫形器械操作。③手术观摩:学员将分组参观脊柱侧凸的后路和前路矫形手术。④病例讨论:学习班将提供大量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病例,学员可利用现代矫形理论进行讨论。

  • 标签: 复杂脊柱畸形 学习班 医学继续教育 国家级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南京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