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Gao关于《探讨中国学生留英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国家身份重构》这一研究,在研究中他探讨了在与来自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共同学习英语的经历中中国学生如何重新认识并建立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本文对其理论背景、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和全面回顾,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讨论二语习得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 标签: 国家认同 留英语言学习 中国人意识
  • 简介: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如何彰显价值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经验问题。基于技术嵌入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教师专业发展遵循“技术赋能-社会互动-体制重构”的逻辑理路。研究认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仍处于以“赋能式”为主的技术价值远未涌现的发展形态,而走向“重构式”路径体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重构的价值转向。基于破解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教育界亟待回应关于技术驱动教师发展的价值内涵、制度体系与理论范式等三个关键议题。

  • 标签: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 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嵌入 教育现代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重构、血脂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静脉血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水平和左室重构程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ROS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指标TNF -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脂指标TC和LDL-C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重构效果指标LVEDD低于对照组(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MI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AMI患者PCI术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有效抑制患者左室重构,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普罗布考 炎症因子 左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新活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血量(CO)]与心室重构指标[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内径(LVD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O、LVEF、CI值均高于治疗前,LVEDD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O、LVEF、CI值均高于对照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ST、LVPWT、LVMI、LVDD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可有效提升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新活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率。结果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RR的发生率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51.0%,心力衰竭病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室重构 发生率 预测因素 预后
  • 简介:内容摘要:“方法为先 运用为主”是当下小学篮球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篮球素养。为将此教学形式贯穿整个单元和课时教学,本文以“整合技术动作,活学运用技术”为理念,对篮球课时教学进行实例分析。从篮球教学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课前设计、课中实施等方面,具体阐述方法与运用在小学篮球课时教学中的体现。

  • 标签: 小学篮球 方法为先 运用为主 有效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 左西孟旦和米力农的应用对于患者 血管内皮因子、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心力衰竭患者共 80 例,入院治疗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 米力农治疗,研究组使用 左西孟旦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血管内皮因子、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 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研究组高,白介素 6 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低, 治疗后 6 分钟步行实验对比,研究组高,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对比来看,研究组低 (P< 0.0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 左西孟旦的应用效果好于 米力农,能够促进对患者心功能的提升以及心室的重构,有助于缓解患者痛苦 。

  • 标签: 左西孟旦 米力农 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因子 心室重构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处血流动力学与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有症状单侧中至重度MCA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MCA血管壁成像,测量MCA最狭窄处局部血管壁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跨狭窄处剪应力比值(translesional WSS ratio, WSSR)、跨狭窄处压力比值以及各项斑块参数。根据MCA狭窄处血管重构模式,将患者分为正性重构组和负性重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血管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血管壁参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0例有症状单侧MCA中至重度狭窄患者,其中16例存在正性重构,19例存在负性重构。正性重构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负性重构组(68.8%对21.1%;χ2=8.069,P=0.005),而其他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性重构组MCA狭窄处管腔面积显著小于NR组(P=0.004),斑块面积(P<0.001)、标准管壁指数(P=0.004)、WSSR(P=0.004)和WSS(P=0.023)显著大于或高于负性重构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狭窄处血管重构指数(r=0.376,P=0.026)以及斑块面积(r=0.407,P=0.015)均与WSS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CA狭窄处血流动力学与血管重构模式有关,狭窄处斑块面积、WSS和WSSR增大更易引起正性重构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大脑中动脉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塑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抗剪切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成功行直接PCI且术后12 h为窦性心律、静息心率≥80次/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PCI术后12 h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口服,将出院时静息心率控制于<70次/分,随访90天。术前及术后定期测量心率及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试验组32例,对照组34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出院时、术后7 d、30 d、90 d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试验组术后90 d时LVEDⅤ、LVESV及LVEF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TnT、hsTnI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过程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因再发心绞痛而入院,对照组有1例因心力衰竭再入院,试验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结论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早期使用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自2019年开始,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其中“1”是指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本文将以云应用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重构方面考虑,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1+X证书制度 重构 云应用开发与管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重构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认知重构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饮食、运动锻炼、用药治疗、情绪管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的治疗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重构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重构干预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认知水平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 16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坎地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 40例,共治疗 1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坎地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坎地沙坦治疗。治疗中,观察评价各组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心室形态[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室间隔厚度 (IVST)]、心肌重塑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 6( 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3、 MMP 9]以及药物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0%高于培哚普利组( 90.0%)、坎地沙坦组( 87.5%)、对照组( 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他 3组 LVESD、 LVEDD、 IVST、 LVPWT与 IL6、 MMP3、 MMP9均显著下降, LVE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联合治疗组各上述指标均优于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 P< 0.05)。 4组治疗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抑制心室重塑 ,且两者联合治疗疗效更好。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培哚普利;坎地沙坦;心室重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erindopril and cande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and its effect 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CH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erindopril group, candesartan group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for 16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perindopri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indopril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Candesarta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andesarta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indopril and candesarta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morphology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T),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 cytokines related to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terleukin 6 (IL6),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MMP) 3, MMP 9 and drug safet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100.0% higher than that of perindopril group (90.0%), candesartan group (87.5%) and control group (6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VESD, LVEDD, IVST, LVPWT, IL6, MMP3 and MMP9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LVE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perindopril group and candesartan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safety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Both perindopril and candesartan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inhibi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perindopril and candesartan is more effectiv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后双心室重构及功能改变。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28例,随访12~24个月。术前及术后均采集常规及全容积超声图像,图像输入TomTec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左室16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每搏量(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室间隔右室侧纵向应变[RVLS(S)]、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LS(FW)]、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结果术后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左室流出道压差减低,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左室基底部的前壁及侧壁LS较术前增加(均P<0.05);术后基底部及中部左室侧壁CS较术前增加(均P<0.05);左室基底部的前壁、侧壁及后壁,中部的前壁及侧壁RS较术前增加(均P<0.05)。术后左房LAVmax、LAVmin、LASV较术前减低,LAEF较术前增加(均P<0.05)。术后右室RVLS(FW)及TAPSE较术前增高(均P<0.05)。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HOCM患者后,可同时改善左室、左房及右室心肌运动能力,导致其形态学重构;3D-STE技术在评估改良扩大Morrow术后疗效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显像,三维 心肌病,肥厚型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而生的科学技术,在其不断发展中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生活。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大部分产业运营的正常秩序,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为探究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相应纾困之策,本研究选取餐饮业、教育业、旅游业为代表进行线上线下“双模式”调研,从产业链中的空间链、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四个链条出发,探究了疫情对产业链重构的短期效果及长效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疫情对产业的冲击促进了产业链的重构;第二,数字技术的应用在疫情期间可一定程度地缓解疫情带给产业的冲击;第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疫情后产业链重构。尔后结合对松鼠AI·智适应教育机构的实地调研,分析得出数字技术在完善相关企业的可取建议。本研究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重构产业链的纾困之策提供经验启示。

  • 标签: 数字技术 产业链 产业链重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sTWEAK)、B型利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DCM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血清学各指标与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CM组心功能Ⅱ、Ⅲ级与健康对照组在LVEDD、LVEF、LVMI、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447.751、208.642、147.46、55.742、319.916、205.741,均P<0.05)。与DCM组心功能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DCM患者LVEDD、LVMI、BNP、MMP-1水平更高,LVEF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02、19.308、7.279、24.511、5.129,均P<0.05)。血清sTWEAK与LVEDD和LVMI呈负相关(r=-0.221、-0.462,均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490,P<0.05);BNP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667、0.483,均P<0.05),MMP-1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756、0.562,均P<0.05),BNP、MMP-1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476、-0.404,均P<0.05)。结论血清sTWEAK水平在DCM患者中降低,BNP、MMP-1水平在DCM患者中升高,三种指标均能反映患者左室重构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室重构 凋亡诱导因子 利钠肽,脑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