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患儿,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方式病原菌诊断准确率、病原菌检出率。结果: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的诊断准确率(92.86%)相比血常规检验(81.43%)要高(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类疾病 全血CRP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例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检验和相应分析。检测方法分别为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剩余食物检查以及餐具涂抹物检查。结果 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检出率最高,致病菌较多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38.00、26.00、12.00、11.00、7.00、6.00。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日常应加强食物的监管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以有效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并能够及时应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例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检验和相应分析。检测方法分别为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剩余食物检查以及餐具涂抹物检查。结果 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检出率最高,致病菌较多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38.00、26.00、12.00、11.00、7.00、6.00。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日常应加强食物的监管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以有效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并能够及时应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分布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细菌感染患儿14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感染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在手术前后6h、12h、24h、48h时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患儿通过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鉴别效果。方法:对8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以患儿疾病种类实施分组,病毒感染(n=41)、细菌感染(n=41),统计及对比组间检验结果检验阳性情况。结果:(1)细菌感染患儿对比病毒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小儿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收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标记为患者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标记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患者组WB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常规与CRP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检验、单一全血CRP检验(P<0.05)。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应用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1月接诊且疑似为UTI的87例患者,参照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诊断效果及效能。结果:87例疑似UTI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确诊54例,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检出率为89.66%、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在UTI诊断中行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定量计数 尿沉渣白细胞检验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准确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方案,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中,所取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予以抽取,均为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内我院收治,将其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血常规检验,观察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针对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率进行评价。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某院80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血常规检测、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金标准为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效果。结果 血常规阳性检出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金标准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5.00%、78.75%、82.50%,血常规及联合检测阳性率与金标准未见显著差异(P>0.05)。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联合检测较血常规检测高(P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全血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价值以及用药指导效果。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感染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两组患者均通过单纯血常规检查、单纯C反应蛋白检查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CRP浓度为(38.72±10.99)mg/L、(5.62±0.66)mg/L,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8.98±3.75)×109/L、(6.76±1.96)×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CRP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9.0%(99/100),联合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血常规检查或者单纯CRP检查,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在通过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后,能够明显发现小儿细菌感染的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者,且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任何单一检验,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C反应蛋白检验 小儿细菌感染 小儿病毒感染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将感染类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300例患儿根据不同感染类型进行分组,即观察组(细菌性感染患儿)、对照1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对照2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均实施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对80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2020.06-2021.06)深入探究,分别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及联合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查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检验本研究疾病患儿中,较单一检验阳性率及准确度高,可用于临床诊断。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阳性率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文研究治疗期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学统计法中的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组一标为对照组,组二标为试验组,分别对其实施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给予血常规检验,试验组给予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与CRP水平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WBC与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试验组WBC的检出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WB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优于常规检查,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准确,具有较高的医学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WBC CRP
  • 简介:摘要细菌的抗菌素耐药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亟需新策略阻控细菌耐药。群体感应是微生物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机制,当环境中群体密度达到阈值后群体感应即被激活,调控下游基因转录。群体感应已被证实可调控生物膜、外排泵、细菌分泌系统等抗菌素耐药机制,有望成为耐药调控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群体感应抑制剂通过降解信号分子、干扰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识别和结合、阻断群体感应信号的合成等方式干扰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阻控微生物耐药的新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儿的疾病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