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正>二水之情水本无情,人却有情。王夫之《薑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吴乔《围炉诗话》云:“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许多“水景”诗,与其说是以水咏景,不如说是借水寄情。大凡好诗皆能融景于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故实际上前面在介绍“水之景”时,“情”已在其中有所述及了。情有喜、怒、哀、愁,又可分为豪情、同情、友情、爱情,等等。下面我们从情的不同角度,进一步欣赏唐宋诗词以水寄情的风采。

  • 标签: 唐宋诗词 李白 杜甫 苏拭 长江水 比喻
  • 简介:唐宋人物所处时代有异,轶事的记载中面貌有所不同。唐人承前代志怪余风,又受传奇体的影响,记载中多真真假假的情况,宋代作者则以亲身见闻为主,很少羼入道听途说。唐人重国史,而国史又大量散入民间,一些作者纳入己作,因此时有同一题材的类同文字出现,宋人受司马光等修史观的影响,旧史与小说并重,惟求其真。唐人承贵族执政之余风,李德裕在功业文章上均有建树,其人又为牛李党争中的关键人物,相关轶事中时见彼此攻击造谣污蔑的不实之词。苏轼为文治格局中涌现的一位新型人物,潇洒随意,多方开拓,充分展示出宋代文士的风采。

  • 标签: 笔记 小说 诗话 国史 李德裕 司马光
  • 简介:从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四六”创作成绩斐然。李商隐等人开启了骈词俪句引领风骚的新时代。唐末“韦雄割据、各务争胜”的现实需求,为幕府文士提供了特殊机遇,他们“飞文染翰以济霸国”,促进了“四六”骈文的兴盛。“沙陀三王朝”时期,“四六”创作的重心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南方各地。江南文人将辞赋乃至“古文”创作的技巧广泛运用於骈词写作之中,为北宋“四六”的兴盛导夫先路。宋初“四六”继续蔓延,而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更造就了许多“四六”名家。虽说“四六”称盛的文学史意义还有待商榷,但唐、宋文章艺术转型的基因蜕变实际根源於笺表奏疏的基本事实却不容否认。

  • 标签: 晚唐五代 宋初百年 “四六”骈文 艺术转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月与花的意象组合是男女爱情的象征,在他的亡国词中总是少不了月的,在以月破状分离这一意象的词作中

  • 标签: 中月 唐宋词 意象分析
  • 简介: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与史的结合是诗歌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便产生了咏史诗这样专门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凭吊、评价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咏史诗滥觞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 标签: 史诗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秦汉时期 诗歌
  • 简介: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寺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起讫年代在公元769年至1019年左右,寺址位于莫高窟,寺院建筑包括寺门、钟楼、大殿、禅院、禅窟、堂、仓和僧人临时性住房等,从吐蕃占领敦煌到曹氏归义军时期该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僧人数量显著增长,由徒众推选寺院三纲并经缁流领袖批准,在敦煌地区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

  • 标签: 唐五代宋 敦煌 金光明寺 建置沿革
  • 简介:唐宋时期随着佛道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影响,风水堪舆术流行,墓葬中随葬神煞类明器也成为当时的特色。观风鸟是众多神煞明器中的一种。本文搜集了隋唐到两宋墓葬中出土的观风鸟,并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观风鸟进行了型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流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并分析了出土观风鸟墓的墓主身份,再现了唐宋时期的丧葬制度和明器制度。

  • 标签: 观风鸟 墓葬 明器
  • 简介:归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黄宗羲推其文章为明代第一人,清代桐城派更是将他奉为宗师。在历来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以及在其它一些研究明代文学的著作中,在谈及归有光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和王慎中、唐顾之、茅坤四人一起归入“唐宋派”,把他看作是唐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标签: 归有光 唐顺之 唐宋派 王慎中 茅坤 “本色论”
  • 简介:摘要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瞩目。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史观,独特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尤其是论证中世与近世分期的唐宋变革论,百年来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诸多争议。本文从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国史通论》入手,概括了内藤的中国史分期理论和唐宋变革论,认为内藤的唐宋变革论在思想和行文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 标签: 唐宋变革,文化史观,中古贵族,内藤湖南
  • 简介:“悼亡”,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悼亡诗一般特指丈夫悼念亡妻的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抒发的是面对亲人离世的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他的妻子杨氏死后,他曾作悼亡诗三首,深情令人动容,后来的人们就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悼亡诗,作为抚存哀思、感今怀昔的诗,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曾经的亲人之间的牵挂与联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本文在简略描述柳的特性,柳意象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对唐宋诗词里的柳意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及其类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着重分析了唐宋作家在描写柳意象时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 标签:
  • 简介:唐宋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膨胀式发展,政府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世俗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寺院经济特权逐步被取消,尤其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最终废除租庸调制,开始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取消了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的特权,这一制度性的变革直接给占有大量土地的寺院增添庞大的税收负担,而日渐名目繁多的税收也加速了寺院经济的衰落。

  • 标签: 变迁初探 唐宋时期 寺院税收
  • 简介:唐宋词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歌妓传唱、文字传抄、印刷传播为主,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不断叠加和综合运用的关系。这些传播方式的变化对唐宋词词体的确立、词史的进程和词风的演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乃至决定其存亡之命运。

  • 标签: 唐宋词 传播方式 词体 影响
  • 简介:中古时期的服色分等多与军事活动有关,赐绯紫也不例外。唐代赐绯紫主要包括皇帝亲赐绯紫、长官为僚属奏荐赐服以及制度性赐服三类。唐代宦官服色不依散官,一般宦官穿黄色衣服,同时存在赐绿、赐绯和赐紫,三者与散官的关系非常松散。宋代前期继承唐后期制度,官员服色依散官,分绿、绯、紫三等,赐绯紫与年劳的结合是宋代赐服的重要特点。赐服使官员服色与散官发生偏离,同时也缩小了官服等级与官员实际地位的差距,使得服色依散官制度得以维持。

  • 标签: 赐服 赐绯 职事官 北宋前期 上柱国 年劳
  • 简介:从唐至宋,中国的兵制从府兵制变迁到募兵制。关于这一兵制上的变迁,大多史家都是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个角度比较新颖,也许可以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带来一点新意。

  • 标签: 募兵制 经济学 变迁 唐宋 假说 府兵制
  • 简介:小说至唐,作家的创作意识趋于自觉,其诗性思维亦趋于明确。体现于文言小说的意境创设,主要表现为构设手法渐趋繁复,并且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复线型与圆周放射式表现形式,小说意境质素亦因此而更加浓郁。宋元时期的白话通俗小说,不但以新的语言形式叙事写人,而且以审美思维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使得小说的意境表现趋于拓展。总之,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较,唐宋元时期的小说意境不但表现出明显的发展态势,而且为明清小说意境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唐代文言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意境 表现
  • 简介:本文对词学兴盛百年以来的唐宋词流派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作一简略介绍,重点梳理唐宋词流派是否存在之争及流派划分之异。并对研究成果与现状进行反思。以期服务于今后的词学研究。

  • 标签: 唐宋词 流派 研究述略
  • 简介:1999年元月,成都汇厦住房股份有限公司在光华小区修建汇厦怡园二期工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工地进行地下文物勘探时,发现三座唐宋时期砖室墓。编号为99CHGM1、M2、M3。并同时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三座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 墓葬 文物考古工作 砖室墓 简报 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