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作了专章规定,其中177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此可见,法律赋予人民法院自身监督的职权,立法上的这种规定,源于我国追求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理想诉讼模式。然而,在民事诉讼中由法院自我监督,理论上与民事诉讼和民事关系的性质以及审判规律是不相符的,司法实务中也遇到诸多尴尬。

  • 标签: 公权 私权 法院 民事再审程序 《民事诉讼法》 审判监督程序
  • 简介:古人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权力与法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的两种力量,总是在相互依存而又彼此冲突的二律背反中探寻着自己合适的位置。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达摩克利斯的权力之剑还是不断地让它的恶趋于它的善,'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也日臻成熟而倍受推崇。权力他律与权力自律的双重凸现必将把权力引上为人类谋幸福的正轨。权力他律是指法律理性的制度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是指法律理性的人格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只有靠权力他律来保障,才能抑制人性所固有的弱点;权力他律也只有最终内化为权力自律,才能防止'恶法亦法'的法律工具主义的泛滥。人治社会人们对权力自律的彻底失望与法治社会人们对'法律至上'的极力推崇,难免会让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世界文明向法治社会推进的过程中,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权力他律 权力自律 法律理性 制度化 人格性
  • 简介:苏力先生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至少在法律文化研究圈内掀起一股法治本土的热浪,这似乎给倡导法治现代的学者们一个不小的提醒。然而矫枉实在不必过正,在本土和现代之间,又如体能找一个黄金分割点。诚然,"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建立一种权威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苏力:

  • 标签: 法治本土化 法治秩序 法治现代化 秋菊 本土资源 文化研究
  • 简介:<正>自从修改《预算法》被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计划,有关问题在法学界开始成为热点话题。很多学者围绕预算民主、预算监督、预算公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应当看到,预算法的修改处于我国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中,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就法论法",甚至认为通过修改预算法就可以解决我国公共预算中的问题。在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

  • 标签: 公共预算 预算改革 财政改革 预算监督 《预算法》 预算活动
  • 简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这天一早,五分院的接待大厅里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是我刚刚接手的一件故意杀人案的被害人,这件案子十分钟之前刚分到我手上,《诉讼告知书》都还没寄出去,她竞找上门来了。我不禁回想起主诉检察官王老师将案子分给我时提醒我的那句话:“这个案子的被害人性格固执,上访申诉好多年了,你要注意耐心一点。”这究竞是位什么样的被害人呢?

  • 标签: 诚意 信任 2010年 故意杀人案 主诉检察官 被害人
  • 简介:行政调查就是行政机关的信息搜集活动。在对行政调查的研究中,类型是基础性的研究方法。在类型的基础上,应该将行政调查视作独立的行政行为,再针对不同类型的行政调查分别加以规制。

  • 标签: 行政调查 类型化 性质
  • 简介:企业合并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便利了企业实施单方涨价抑或共谋行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合并会同时产生双重效应,此时单纯的许可/禁止合并都可能造成较高的错误成本。因此,合并救济制度为执法机关和当事人提供了一项协商缓和机制。'S-C-P'范式的发展奠定了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的分类基础,既有救济措施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并变化,但仍然是围绕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展开的,而完美的制度设计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实施问题。近年来,先行修正的安排、买家前置与皇冠宝石条款的约定以及资产分持条款的采用,此类配套保障措施使救济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并提高了案件审查效率。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和配套保障措施的适用,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的选择存在一个位阶顺序:前者原则性适用,而后者只能例外适用。

  • 标签: 合并救济 结构性救济措施 行为性救济措施
  • 简介:我国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行政色彩过于浓重,在很大程度影响到法院审判的司法属性,导致减刑、假释程序两个层面的阙如。在制度架构层面表现为司法审理的落实困难,包括提请权与执行权的混同、检察机关的监督不足和法庭审理的形式主义。在司法运作层面则体现为行政管理的制约矛盾,即减刑、假释的比例与效能失调和相关个人、组织参与司法审判的困难。借鉴法治国家立法经验,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司法改革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实体法改革,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行政模式、司法模式混合的案件分流机制;重构案件审理机制,通过多方参与推动庭审实质进程;完善机构配置,设立专门法院和检察机构。通过以上三处改革最大限度地使案件的审理去地方化、去行政,使减刑、假释程序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新型司法格局。

  • 标签: 司法化 信用减刑 强制假释 案件分流
  • 简介: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院提起的一桩“因冒名顶替上大学”引发的诉讼进行司法解释,公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批复》指示有关法院在审理这一类案件时可以直接运用宪法的相关规定。此《批复》在我国司法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宪法条款首次成为法院裁判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迈出了我国宪法司法的第一步。

  • 标签: 宪法司法化 法院 案件 法条 宪法保护 审理
  • 简介:城市,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由农业社会逐步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发展,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城市在各个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就会对该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城市犯罪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犯罪 防治对策
  • 简介:在公法实施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法律类型结构问题与现代意义上的典型问题与复合领域的拓展问题并存.公法私法产生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形式理性的内在缺陷与国家法治综合水平、公法价值目标相冲突并造成的空白、隐性公法维权人与显性私权益人不一致性、有效约束的私法实施方式更具优势.从现实国情来看,公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理性瓶颈制约可通过学习私法实施经验来解决,本文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了促进公法私法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公法 私法化 问题 研究
  • 简介:一导言20世纪后期开始的全球进程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包括刑法及刑事司法在内的各个法的领域。就全球这一进程而言,学术界已经给予了很好的描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经济全球同时在经济结构和文化两个领域对全球许多国家构成了巨大挑战。此外,诸如大卫·加兰德之类的学者们已经就后现代这一社会形态的到来对刑事政策的影响进行了享誉学界的精辟分析(DavidGarland,2001)。其次,全球范围的

  • 标签: 全球化刑罚 刑罚结构
  • 简介:在经济全球的推动下,国际投资法的自由趋势已不可逆转。各国纷纷加快投资自由的步伐,其要求政策和法律也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投资自由深入了解,应对我国对外投资及}}进外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 标签: 投资自由化 定义 特征
  • 简介:近年来.在医院的周围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群.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专门打听患方和医院间的医疗纠纷.怂恿患方大闹医院要赔偿.并对当事人提供有偿帮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几十乃至上百人,甚至雇佣黑恶势力.围堵医院.殴打医护人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这是一群职业化了的“医闹”,近期屡屡见诸报端,成为正常医患关系间的一颗毒瘤。我们权且称之为“职业医闹”。

  • 标签: 职业化 医疗纠纷 特殊人群 医疗秩序 医护人员 黑恶势力
  • 简介:<正>一、究竟什么是法律?我的报告讨论两个概念——法治(ruleoflaw)和现代,和一个制度即司法制度(thejudiciary)。需要特别讨论的是司法制度与上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还会涉及到大量由这一基本主题引出的其他问题。不过,在我们谈到"法治"之前,我们必须界定一下我们所谓的"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用以描述一件诸如桌椅这样有形物体的

  • 标签: 法律制度 法治观念 美国法律 现代化 法官 司法制度
  • 简介:如何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现行维稳举措如何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长篇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思路。这个思路可以概括为4个关键词:有限政府、法治渠道、利益表达和多元机制。

  • 标签: 利益表达 制度化 社会发展研究 社会矛盾 长治久安 社会学系
  • 简介:<正>一、非犯罪化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刑事政策朝着所谓‘宽松的刑事政策’和‘严厉的刑事政策’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刑事政策的两极化。'所谓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是指一方面对不需要矫治或者有矫治可能的轻微犯罪者和有改善可能的犯

  • 标签: 非犯罪化 刑事政策 法益 两极化 赌博罪 犯罪预备行为
  • 简介:"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 标签: “人肉搜索” 犯罪化 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