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9~10月,对逊别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5目28科55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37种,分属7目16科,占总数的67.27%。出现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粗腹摇蚊(Pentaneurasp.)、狭萝卜螺(Radixlagotis)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hemisphaerula)。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4.80ind.m-2、生物量为4.43g.m-2。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占优势,共计为23种,刮食者15种,收集者11种,撕食者6种。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逊别河水质比较清洁。

  • 标签: 逊别拉河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监测 水质
  • 简介:卡特鱼原产恒河流域,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人工繁殖的卡特鱼外型似鲫鱼,体高背厚。头、眼都较大。这种鱼生长快,耐低氧,抗病故强,易于饲养。6月份生产的鱼苗至10月5日约l00天,体长达20厘米,重210克,一般一年即上市(约1公斤)。这鱼肉质细嫩,爽滑鲜美,较接近加洲鲈鱼的品味。

  • 标签: 种鱼 食料 抗病 淡水鱼 肉质 体高
  • 简介:本文介绍了以烤鳗下脚料(鳗排)为原料,经适当的软化、调味、干燥、脱脂后裹面浆,沾上芝麻、面包屑、浒苔,采用微波法烤制出入口酥脆、风味良好,达到相应卫生标准、保质期6个月以上,可作为补钙的功能食品,即鳗排酥的生产工艺

  • 标签: 鳗排酥 生产工艺 卫生标准 保质期 软化 调味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氏Phoxinuslagowskii的耗氧率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氏昼间耗氧率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率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氏耗氧率(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氏(0.77~52.4g)耗氧率(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 标签: 拉氏 耗氧率 窒息点
  • 简介:八宝鱿鱼是采用小规格鱿鱼(阿根廷的最好)开发的,在鱿鱼体内装上糯米、精肉、胡萝卜、枸杞、米仁、甜玉米等既可当早点,又可切片作熟食。现将其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 标签: 鱿鱼 加工工艺 糯米 切片 熟食 胡萝卜
  • 简介:一、概述模拟水产品是一种新型鱼糜制品(在日本也称之为纤维性鱼糜制品),是1975年左右由日本首先开发的。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产品十分畅销,不少周家竞相生产。主要生产国家有日本、美国、南朝鲜、苏联、英国和我国的台湾省,主要品种有模拟蟹肉、模拟干贝、模拟虾肉、模拟鱼翅、模拟海蜇皮、模拟鱼子酱等。其中最大生产、

  • 标签: 水产品 主要生产国 日本 畅销 干贝 发展
  • 简介:鱼翅是我国四大海珍品(鲍鱼、海参、鱼翅、鱼肚)之一,蛋白质含量达85%以上,还含有脂肪、糖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价值丰富。以鱼翅为主烹调的名菜佳肴,成为高级筵席的珍品。

  • 标签: 鱼翅 品质要求 筵席 加工工艺 鱼肚 名菜
  • 简介:本文对利用马尾藻生产饮料冲剂的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生产过程中的脱腥、碱处理和杀菌是该工艺的主要技术和关键控制点,通过该工艺生产的饮料冲剂,富含碘和可溶性多糖,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功能,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值,保质期180d。

  • 标签: 马尾藻饮料冲剂 生产工艺 脱腥技术 碱处理技术 杀菌技术 关键控制点
  • 简介:在鲑科鱼类的增养殖过程中,提高种苗生产所需优良亲鱼所产的种卵利用率就能节省培育鱼的经费、劳动力、场所等。因此,有效的利用亲鱼的技术开发是势在必行的。本试验主要对种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卵方法进行改进,讨论其最佳方法及确定工艺操作规程。鲑鳟鱼类采卵方法有:挤出法和切开法。挤出法用于虹鳟,切开法用于大麻哈鱼(鲑

  • 标签: 采卵 鲑鳟鱼类 鲑科 种卵 增养殖 挤出法
  • 简介:用线粒体DNA的D-loop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延吉、敦化和辽宁法台3个区域的29尾氏PhoxinuslagowskiiDybowsky的遗传多样性。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783~785bpD-loop和818bpCytb的同源序列。两者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29尾个体分别存在47(D-loop)和89(Cytb)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出15(D-loop)和11(Cytb)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H_d)分别为0.8966(D-loop)和0.8990(Cytb),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0246(D-loop)和0.0498(Cyt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9.2857(D-loop)和40.7365(Cytb)。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9.02%(D-loop)和81.69%(Cytb)变异来自群体间,20.98%(D-loop)和18.31%(Cytb)来自群体内。单倍型呈明显的地理差异,分成2个分支,一个以延吉群体为主,一个以法台群体为主。氏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该结果可为氏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拉氏 D-LOOP CYT b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 简介:2010年9~10月,对逊别河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类20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类9种,占45.0%;原生动物7种,占35.0%;桡足类3种,占15.0%;枝角类1种,占5.0%;数量均值为1132ind.L-1。原生动物数量较多,占69.4%;轮虫类次之,占30.3%;桡足类仅占0.3%;生物量均值为0.206mg·L-1。轮虫类生物量最高,0.137mg·L-1,占66.5%;桡足类0.045mg·L-1,占21.9%;原生动物仅占11.6%;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的沙壳虫Difflugiasp.、侠盗虫StrobiLidiumsp.、焰毛虫Askenasiasp.;轮虫类的蒲达臂尾轮虫Brachionusbudapestiens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nauplius为主。多样性指数H’、J显示逊别河自然保护区H’平均值为1.58,J平均值为0.81,表明保护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比较丰富,物种分布均匀度较好,为保护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 标签: 逊别拉河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 简介:渔用饲料是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渔用饲料,必须靠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先进加工工艺的有机结合。在配方制定之后,加工工艺就成为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原料受到机械、湿热和高温、高压的作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影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本文结合我省加工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饲料加工工艺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我省渔用饲料产品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渔用饲料 加工工艺 饲料质量 影响因素 制粒 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