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尿毒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分研究组(设定250ml/min血流量)与对照组(设定250ml/min血流量)各29例,比较生化指标与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β2-微球蛋白、血液肌酐、血尿素氮与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尿毒症患者采用250ml/min血流量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改善生化指标并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不同血流量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疗法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微炎症状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50例展开本次研究,对其相关资料落实分析,按治疗形式的不同点进行分组,即分为25例对照组与25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纳入患者采纳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纳入患者采纳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针对2组微炎症状态、生化指标予以观察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Cr、BUN、磷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BUN、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提升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采取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不仅能减轻微炎症状,还能改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微炎症状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在大鼠体内的肠肝循环过程。方法:5只雄性SD大鼠静脉注射MPA,收集0~12h的全血标本,测定MPA浓度。5只雄性大鼠静脉注射给予MPA,收集0~12h的胆汁标本,测定MPA和7-O-葡糖苷酸麦考酚酸(MPAG)浓度。采用10对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肠肝循环模型,测定供体和受体大鼠0~12h的MPA的血药浓度。结果:大鼠静脉注射MPA20mg/kg后AUC0~12h为(43.3±20.4)μg·h·ml-1,给药后8h出现吸收峰。大鼠胆汁实验中,MPA在0~0.33h、0.33~0.67h、0.67~1h、1~1.5h、1.5~2h、2~4h、4~8h、8~12h随胆汁排出量为0.078、0.077、0.049、0.062、0.079、0.114、0.120、0.073mg。胆汁供体组和胆汁受体组大鼠MPA的AUC0~12h分别是(42.3±27.1)和(4.28±3.05)μg·h·ml-1,胆汁受体组大鼠在接收胆汁后8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结论:约有10%的MPA进行肠肝循环被重吸收,与人体内过程基本一致;大鼠肠肝循环模型中肠肝循环的峰值在给药后的6~8h。

  • 标签: 麦考酚酸 肠肝循环 药动学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提供借鉴。方法128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26.56%)、有效41例(64.06%)、无效6例(9.38%),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显效11例(17.19%)、有效33例(51.56%)、无效20例(31.25%),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5)。结论应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脑循环治疗仪 小儿脑瘫 临床疗效
  • 简介:PK是近些年来的热词,最早在游戏中出现,在赛歌会中流行,逐渐在全社会热了起来。在使用PK活动的过程中,要让PK活动健康地在药店举办下去,不走样,不变形,不要让PK活动成为中国式的竞争(即,你比我强,我就在背后使坏,让你不能超过我)。药店管理层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循环 良性 环境 和谐 中国式 管理层
  • 简介:目前,临床上通过金标准(病理诊断)来确诊肺癌患者,胸部X线和CT扫描等来筛查早期肺癌患者,但却存在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等问题。miRNA是长约21—23nt的单链非编码RNA,它们可以直接与靶基因mRNA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分子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降低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死亡等过程,与现有的肺癌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患者的miRNA水平有望成为一种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肺癌患者 早期诊断 META分析 基因MRNA MIRNA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至2014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和空气菌落总数。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能明显降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手术室 感染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内科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6例2020年11月至次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本次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PDCA组各33例,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和PDCA循环护理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结果: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档案管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操作技能水平)对比,常规组均低于PDCA组,以t检验上述各计量指标均得出P

  • 标签: 肾内科 PDCA循环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为脑卒中的一种,该病发生后致死率较高,同时也存在很高的致残率,在缺血性卒中中约占20%,该病容易出现较多的变异性,侧枝循环相对较少,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或者病人在头部与面部出现麻木的情况,也有病人呈现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者肢体共济失调,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患者的脑干结构与血管之间的相互支配情况并非与神经关系对应,这就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时有多种临床症状,单一症状出现的病人极少。而如何评判病人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则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包括各种体格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方可进行确诊。一般情况下怀疑病人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人均需要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包括MRI或者头部CT均可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的确诊。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根据病人的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持续的时间分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有研究认为TIA是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是病人的血管狭窄导致了血流动力改变。而伴有TIA的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极易引发病人出现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性的发生很有可能是致命的,病人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医学上对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关注度不高,更多的关注的是前循环,经常会出现后循环缺血的病人诊断不准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用于PICU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PICU接诊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法,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管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从不良事件上看,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13.79%相比更低(P<0.05)。从基础护理质量上看,试验组(98.63±1.02)分,和对照组(92.58±1.96)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PICU基础护理管理用PDCA循环,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基础护理质量更好。

  • 标签: PICU 满意度 PDCA循环 基础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手段在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方面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更高,依从率90.00%明显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手段,较之于一般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患儿康复率也明显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好。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PDCA循环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药剂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当前药剂科的管理质量和用药安全,本文就药剂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开具的100例药方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开具的100例药方作为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分别是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方式,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比两组组别的管理质量。结果: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管理效果各项数据差异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药剂科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可以将用药安全进行显著提升,并提升当前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将用药水平进行整体的改进。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药剂科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手段在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方面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更高,依从率90.00%明显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手段,较之于一般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患儿康复率也明显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好。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PDCA循环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1例。2组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血液净化 优质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血液透析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得以维持生命,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大多数透析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近年来,我院提高护理质量,按照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加强了对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使透析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护理质量 心理状况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疗法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必不可少的替代疗法。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方法,常会发生意外。凝血是其中的一种。熟练掌握透析机操作程序及原理是预防凝血的基本条件,相关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精通每一个操作程序,并掌握透析病人的病情状况,如凝血功能、透析间期长短,超滤量,有无合并感染等。下面就多年临床经验,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凝血的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凝血功能 原因分 治疗方法 体外循环 强化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取152例生化检验患者,分析血液样本同异侧采集、是否溶血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受采集部位、血液溶血等影响,生化检验结果钾、氯、胆红素等相关指标将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规范采血流程标准对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样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