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问:罹患I糖尿的少儿如何注意营养问题?比如是否可以参加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办的小饭桌,在用餐的时候是否可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得到营养保证?重点要注意什么?

  • 标签: 营养问题 1型糖尿病 少儿 I型糖尿病 小饭桌
  • 简介:高血压是糖尿的常见合并症,也是糖尿肾病的常见表现。高血压可致肾小球硬化,在糖尿肾病(DN)的临床期加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纠正高血压可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因此,从保护肾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于糖尿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其核心问题是降压治疗,而且要降压达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药物治疗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降压治疗 肾小球硬化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糖尿合并肺脓肿的临床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该院从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糖尿合并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6例非糖尿的肺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因明显的患者比例和发热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合并肺脓肿患者中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的疾病诱因,临床症状不显著,后期预后情况也比较差,所以,及时确诊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 标签: 糖尿病合并肺脓肿 诊断 治疗 意义
  • 简介:对126例T2DM患者测定血清Hey、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据此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和有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8例,50例正常对照组。B组给予甲钴胺进行干预治疗。结果A、B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更明显(P〈0.05)。甲钴胺干预4周后,血清Hey水平明显下降(P〈0.05)。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ey血症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甲钴胺可显著降低DPN患者血清高Hcy水平,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 同型半胱氨酸(Hey) 甲钴铵
  • 简介:比较卡博平和瑞格列奈对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卡博平降低餐后血糖比瑞格列奈更显著,卡博平组血清IL-6和CRP水平降低比瑞格列奈组更明显;卡博平组58%患者CIMT消退,瑞格列奈组有42%,与瑞格列奈组相比较,卡博平组CIMT消退更显著(P〈0.05)。结论:卡博平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颈动脉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诺和锐30特充,治疗新诊断的2糖尿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例2糖尿人,皆为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分会1999年提出的糖尿诊断标准,在门诊新诊断时口服75克葡萄糖的标准OGTT试验确诊的、未行任何治疗的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平均53.7岁。其中3例有家族史,2合并血脂代谢异常,2合并有高血压。其余的9例无糖尿家族史及高血压、甲亢、肝肾疾病等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诺和锐30 诊断 治疗 疗效 糖尿病家族史
  • 简介:40例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糖尿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d,进行为期16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素用量减少12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对比2糖尿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社区管理收治的90例2糖尿患者为观察组,另选该院内科门诊同期收治的94例2糖尿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7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P〈0.05)。结论对2糖尿患者实施社区管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得到良好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内科门诊 社区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2糖尿微血管病变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糖尿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糖尿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糖尿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心肌糖尿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脏 微血管病变 心电图 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糖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诊2糖尿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比较,并判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且治疗后的FBG、P2hBG、HbA1c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轻微,并均可耐受。结论二甲双胍在初诊2糖尿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作为一线核心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初诊 二甲双胍
  • 简介:糖尿2发病的许多因素中如饮食不合理、低劳动强度或体力活动过少、超重是其重要原因。经常性的运动可以改善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因此运动疗法应成为所有糖尿患者管理方案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糖尿病2型 运动疗法 糖尿病患 活动过少 劳动强度 降糖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糖尿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母儿并发症的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GDM患者12例与同期糖尿合并妊娠期患者12例,分别作A、B组,A组患者视病情采取饮食控制与必要胰岛素治疗,B组患者全部饮食控制与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儿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结果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糖尿合并妊娠患者,母儿的并发症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合并妊娠患者与妊娠期糖尿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妊娠结局。

  • 标签: 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母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2糖尿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综合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合并2糖尿患者共印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包括化疗前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恶性肿瘤合并2糖尿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在化疗期间内均可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无一因为糖尿或并发症而终止治疗。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对恶性肿瘤合并2糖尿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化疗期间血糖维持平稳,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正常男性37例,T2DM男性4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总T、总E2、SHBG浓度测定。结果男性T2DM患者较正常对照总T降低,总E2、SHBG升高。男性T2DM患者总T、总E2、SHBG与空腹、120分胰岛素无相关性。结论男性T2DM患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其改变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睾酮(T) 雌二醇(E2) 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
  • 简介:糖尿(DM)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利拉鲁肽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持续有效地控制2糖尿(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针对糖尿根本进行治疗,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素(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素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素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格列美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