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的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针对膀胱灌注的针对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依从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及完全不遵医行为的比例分别为80.5%、19.5%。0.0%,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41.5%、43.9%1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难治心力衰竭(CHF)中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1~2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Ⅲ~Ⅳ级(NYHA)患者36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乌拉地尔治疗组18例(基础治疗加乌拉地尔).治疗前进行BNP测定、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治疗结束即刻测定BNP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次日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结果心衰有效治疗后BNP显著下降,心功能有显著改善,LVEF明显升高,其中乌拉地尔治疗组BNP下降最显著.结论在评价难治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乌拉地尔治疗反应中BNP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
  • 简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将1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组,将室上性组和室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毛花苷C 利多卡因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完成的224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总结冠脉搭桥正中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15年12月,排除围术期死亡患者,连续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43例,患者年龄33~87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心脏旁路手术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关胸,但结合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关胸策略.对比分析不同时段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胸骨哆开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胸骨哆开4例(0.54%),均发生于2003年前(730例),经二次固定后痊愈.2003年后完成的15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胸骨哆开.其中单一手术组完成的1130例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胸部切口局部脂肪液化15例,给予减张缝合局部酒精湿敷后干燥愈合.伤口胸骨皮下组织裂开8例(0.7%),均经换药并二期缝合痊愈.3例患者因无菌骨髓炎,给予胸骨坏死组织清除、胸大肌填埋成形术后痊愈.结论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并发症重在预防:开胸时注意切口保护、采用个体化胸骨固定技术、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胸部固定带等综合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骨哆开 冠脉搭桥 切口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最高体温(38.85±0.68)℃,其中最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最高体温≥39.0℃、白蛋白<40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 危险因素 心血管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阻塞肺病(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并且COPD患者高于其他患者4.5倍发展为心力衰竭[1]。近年来,由于对心衰诊治的观念已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模式转移到了神经内分泌模式,β受体阻滞剂在纠正心衰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患者中,由于担心β受体阻

  • 标签: 比索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75%,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虽疗效确切,但受患者发病时间等诸多条件限制,影响该疗法的开展。而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疗效又不甚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2~4]。但高压氧的疗效取决于治疗时机和剂量而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治疗 治疗依从性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左卡尼汀组同时给予5%GS250ml加左卡尼汀3g静脉滴注,1次/d,共15d,然后口服左卡尼汀1g/次,2次/d,共15d。结果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60.0%(P〈0.05),左室收缩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肉碱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功能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胆囊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贴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软组织贴扎组+康复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及康复运动疗法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治疗后患者疼痛度、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组织贴扎技术在KOA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消肿止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膝关节肌肉的稳定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软组织贴扎技术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贴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 Lequesne指数评分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4月份作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共选择该区间来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碘胺酮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量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量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胺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的不同终点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04例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比较慢径传导消失组和慢径传导残留组AVNRT复发率.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消失58例,慢径传导残留46例,术后18±9个月随访期内,慢径传导消失组复发2例(3.4%),慢径传导残留组复发2例(4.3%),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残留并不增加AVNRT复发的危险.

  • 标签: 疗效观察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和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的(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的(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的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高。

  • 标签: 地尔硫革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 简介:1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我中心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284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和≥170岁组,〈70岁组152例,年龄29~68(52.3±18.1)岁;≥70岁组132例,年龄70~87(72.5±6.1)岁。术前桡动脉搏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者首选经桡动脉PCI治疗。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的选择5FTerurmo左右共用型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束后术者根据临床情况和靶病变决定介入治疗策略。

  • 标签: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安全性 冠状动脉造影 70岁 研究对象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主因"持续头痛1周",于2016年3月21日13:00入院。1周前患者于晨起出现头枕部搏动疼痛,无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睡眠后方可逐渐缓解,未行诊疗。昨日患者自测血压过高,未测出,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测血压254/134mmHg(1mmHg=0.133kPa),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100mg泵入等治疗后,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高血压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