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慢性愈性溃疡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科手术应用局部皮瓣4个,轴形皮瓣38个,肌皮瓣移植20个,肌瓣转移2个。修复慢性溃疡创面60例(64个创面)。结果 除2个皮瓣边缘出现表皮坏死,换药后治愈,其余62个皮瓣、肌皮瓣、肌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结论 皮瓣、肌皮瓣血运丰富,不失为是一种修复复杂、慢性愈性溃疡创面的好方法。

  • 标签: 慢性溃疡 皮瓣 肌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愈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愈合伤口患者100例,分别给予西医与中西医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率以及愈合时间可知,试验组患者中46例可达到愈合,占比92.00%,常规组中愈合43人,占比86.00%,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4.52±3.21d,常规组愈合时间为18.41±4.23d,结果表明,试验组效果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愈合伤口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愈合伤口 中西医结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愈性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愈性感染创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68.0%,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8.9±2.1)d和(60.3±3.4)d,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愈性感染创面的治疗有效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愈性感染创面;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5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慢性愈合创面处理应用效果。方法:探究对象均为笔者单位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68例慢性愈合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4例,参考组实施常规创面管理,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值短于参考组(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慢性难愈合创面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使用避孕药具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避孕药具发放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群众对避孕药具的需求。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市人口的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工作,是当今卫健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城市避孕药具发放困境的成因入手,并研究其对策措施。

  • 标签: 避孕药具发放 困难原因 解决途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复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自2020年02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60例复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肩关镜节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VSA评分明显降低,前屈上举、90°外旋、Consstant -Murley 评分显著提升,与手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可以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有效降低患者肩部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关节镜 难复性肩关节 脱位 肩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创面新生细胞中微丝与桥粒的变化。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组别伤口愈合部位细胞的微丝与桥粒的差异。结果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数量、形态及结构上差异明显。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细胞超微结构显微形态较其他组更趋正常化。

  • 标签: 美洲大蠊提取液 透射电镜 难愈合创面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总结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26例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口、鼻腔清洁和消毒,重视健康教育。手术后做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神经功能以及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术后全面护理和正确的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寰枢椎 脱位 内固定术 经口咽入路
  • 简介:摘要祛腐生肌法是治疗愈性溃疡的基本原则。临床上愈性溃疡因病因病机不同,其治疗侧重点也不同。祛腐生肌法的选方用药应该根据临床证候辨证施治,注意标本兼顾。其中从瘀论治和从毒论治是现代临床中的突出主题,是祛腐生肌法的核心内容。此外愈性溃疡也需要兼顾补虚,内治外治相结合施治。本文旨在创新发展祛腐生肌的理论,开拓挖掘祛腐生肌法的临床应用,为祛腐生肌法治疗愈性溃疡的选方用药提供更多新思路。

  • 标签: 难愈性溃疡 祛腐生肌法 从瘀论治 从毒论治 中西医结合 辩证施治 选方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除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的疗效。方法分析胆囊结石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经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患者的手术时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复发率方面作对比,其效果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切除型胆囊结石临床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应该被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难切除型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愈创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42例糖尿病足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创面愈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7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为(358.49±46.75)米,明显长于对照组(298.66±40.37)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愈创面能够明显提升创面愈合率,提升患者活动能力,可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 中医 西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外用治疗创伤骨科愈创面愈合过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制作成汤剂治疗愈创面患者 30例,换药时用碘伏将愈创面周围由外向内消毒 3次,再使用该汤剂对创面进行清洗,将创面清洗至少量渗血,用仙方活命饮湿纱布覆盖创面,继续覆盖无菌纱布 2-4层,外层包扎固定。连续治疗 2-8周,观察患者创面愈合过程。结果 通过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外用治疗创伤骨科愈创面愈合过程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创伤骨科愈创面寻找更多的方法。结论 证实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外用治疗愈 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难愈 创面 外用 仙方活命饮加减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属于医院最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是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场所,同时也对药品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静脉输液药物的有效、安全。而提高输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控制不溶性微粒的出现,而在现实过程中,出现不溶性粒微的原因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溶性药物调配策略与相关实验方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针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溶性药物调配策略、实验方法开展综述,为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 实验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12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原则,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6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方式,组间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对手术时间、复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

  • 标签: 顶棒支撑法复位 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出院准备服务对提高骨科慢性创面愈合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02月到2024年0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慢性创面愈合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作观察组、对照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护满意度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PUSH评分均低,P<0.05。结论:运用出院准备服务为骨科慢性创面愈合治疗患者提供服务,可患者对疗护的满意度,改善患者PUSH评分,可推广。

  • 标签: 出院准备服务 骨科慢性创面难愈合 住院满意度 PUSH评分
  • 简介:摘要医生面临着医疗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如何定位和看待医学科学研究?如何让医学院的学生改变“走上临床就忘记科研”的怪圈?如何让手术台和实验台走的更近?在医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们的基础医学教育体制中,对传授知识已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的培养。如何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让他们有一颗“科学”的心,是我们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所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我们科室结合自身在科学研究领的特长,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 标签: 基础医学,医学教育,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8-02
  • 简介: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评价其可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枢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枢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枢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入路 后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