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对炎症相关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稳定转染STAT1和STAT3-luciferase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将细胞悬液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中,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宁泌泰溶液对IL-6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以及γ-干扰素(IFN-γ)激活的STAT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宁泌泰主要单体成分小檗碱和槲皮素,以及小檗碱和槲皮素联用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宁泌泰溶液10.0mg/ml、5.0mg/ml和1.0mg/ml对STAT3信号通路抑制率分别为98.07%、84.65%和12.57%,IC50为5.865mg/ml;小檗碱100μmol/L、120μmol/L对STAT3信号通路抑制率分别为48.73%、66.31%,槲皮素20μmol/L、100μmol/L对STAT3信号通路均无抑制作用,小檗碱和槲皮素联用(100μmol/L+20μmol/L,120μmol/L+100μmol/L)对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率分别为53.99%、91.54%。而宁泌泰溶液对STAT1信号通路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宁泌泰胶囊选择性抑制了STAT3信号通路,小檗碱可能为其有效成分之一,且小檗碱和槲皮素具有协同作用,这可能是宁泌泰胶囊抗炎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 标签: 宁泌泰胶囊 STAT3信号通路 炎症 小檗碱 槲皮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CD11b、CD40-CD40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19+CD5+CD1dhiB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佳,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力。

  • 标签: 免疫功能 葡萄糖酸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目的通过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并予以干预,探讨活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造模组50只,高脂造核组又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干预组,活血化痰方低、高剂量组。自第8周起至第16周止每周随机处死1只大鼠,取肝脏HE染色确定模型组大鼠达到重度脂肪肝。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HE染色对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评分,检测血清中ALT、AST、TG、T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LT、AST、TG、TC显著增高(P〈0.01);各给药组血清中ALT、AST、TG、TC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中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血清中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能减少大鼠血清中脂联素、瘦素含量,从而干预脂肪肝的形成。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活血化痰方 脂肪因子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方通腑理肠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用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中药组30例、空白组15例,通过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IL-1、IL-4、IL-6、IL-10、TNF-α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组IL-1、IL-6、TNF—α、IL-4、IL-10无显著差异性;术后24h空白组IL-1、TNF-α较中药组及西药组显著升高;中药组IL-6较西药组及空白组显著降低;术后48h空白组IL-1、IL-6、TNF—α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24hIL-4各组无显著差异性;中药组IL-10较空白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48h中药组组IL-4、IL-10较西药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通腑理肠饮能减轻手术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通腑理肠饮 围手术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症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 68例发生的Ⅱ~Ⅲ期压疮患者护理效果观察,观察组 34例采用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每日 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碘伏消毒局部皮肤每日 2次,红外线照射 20分钟,每日 2次。同时观察 2种方法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联合肌肤生治疗Ⅱ~Ⅲ期压疮患者压疮较其他方法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Ⅱ~Ⅲ期压疮 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 68例发生的Ⅱ~Ⅲ期压疮患者护理效果观察,观察组 34例采用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每日 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碘伏消毒局部皮肤每日 2次,红外线照射 20分钟,每日 2次。同时观察 2种方法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联合肌肤生治疗Ⅱ~Ⅲ期压疮患者压疮较其他方法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Ⅱ~Ⅲ期压疮 肌肤生联合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以1%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3)-乙腈(87:13)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加替沙星与各杂质分离度良好,各杂质相对校正因子在0.6-1.3范围。结论以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简单可行,为加替沙星滴眼液拟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加替沙星滴眼液 有关物质 校正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肺癌A549细胞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使用川芎嗪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缺氧环境下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时间、剂量有关;川芎嗪能够使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A549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等有关。

  • 标签: 川芎嗪 肺癌 缺氧 HIF-1Α
  •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40只,采用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扎扣再灌注60min,反复3次以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及参麦小大剂量组。五组大鼠均经腹腔注射给药,于治疗前及30d后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HIF-la表达情况、受体胎肝激酶1(FLK-1),籍此考察参麦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明显增高VEGF蛋白质及mRNA、HIF-1a、FLK-1的表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麦小、大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可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再生有关,对改善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标签: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参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 受体胎肝激酶-1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研究患有急性肾衰竭( ARF)的老年人采用血液透析( HD)与血液灌流( HP)相结合的方案对病患肾脏的功能及微炎症状态有何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来我院进行诊疗的 40例患有 ARF的老年人。 将随机选择的20例病患作为对照组,另外 20例作为研究组。给以对照组 HD疗法;给以研究组 HD与 HP相结合的疗法。 观察两组BUN、 Cr、 IL-6、 CRP及 SAA的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 Cr、 BUN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诊疗后,两组肾功能及炎性的指标水平都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的程度更大, P< 0.05。 结论 对于患有ARF的老年人来说,采用 HD与 HP相结合的方案对改善病人肾脏功能及微炎症状态是非常有效果的,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急性肾衰竭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祛湿通痹汤联合甲氨喋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0例RA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试验组(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和对照组(MTX)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activityscorein28joints,DAS28)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四肢麻木评分、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分别为82.22%、64.44%、46.67%,对照组分别为71.11%、51.11%、26.67%,试验组的ACR70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对RA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作用显著,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祛湿通痹汤 甲氨喋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