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是其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脑梗死的早期介入,可以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针刺 急性脑梗死 炎症细胞因子 良性调整
  • 简介: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对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小鼠8只,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原代培养;用家兔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地塞米松组及半夏泻心汤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各组分别给予对照血清、LPS、地塞米松和各浓度含药血清。作用6h后收集细胞,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IL-1β、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作用24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蛋白含量。收集20%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和2h后的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不含药血清对照组比较,LPS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地塞米松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TNF-α的mRNA表达(P<0.01),10%和20%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ELISA结果显示,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P<0.01),10%、20%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分泌(P<0.05,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均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P<0.05、P<0.01);含药血清作用2h能抑制巨噬细胞的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内MAPK炎症信号通路中ERK、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而起到治疗胃炎的作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含药血清 腹腔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法与清热燥湿法比较对高脂喂养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予以补肾健脾法及清热燥湿法干预。测定各组小鼠血糖,IL-1β、TNF-α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与普食组小鼠对比高脂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清热燥湿组、早期补肾健脾组(早脾肾组)小鼠血糖较高脂组小鼠有明显的降低(P〈0.05),晚期补肾健脾组(晚脾肾组)血糖值较高脂组无显著差异;(2)高脂组小鼠与普食组比较,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清热燥湿组、早脾肾组、晚脾肾组炎症因子IL-1β、TNF-αmRNA水平较高脂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3)组织切片HE染色可以看出高脂组小鼠肝脏细胞出现十分明显的脂滴增多,早脾肾组、清热燥湿组小鼠HE染色可以看到肝脏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晚脾肾组较高脂组肝内脂质沉积也有一定缓解。结论:早期补肾健脾法干预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并降低小鼠肝脏炎症因子mRNA水平,保护肝脏。

  • 标签: 补肾健脾 2型糖尿病 高脂饮食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佗再造丸,0.72g/kg)、开窍醒脑颗粒低(1.08g/kg)、中(2.16g/kg)、高(4.32g/kg)剂量组。给药7d,末次给药后40min向一侧的颈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复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24h取脑组织,进行IL-1β、TNF-α、IL-6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窍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TNF-a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6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窍醒脑颗粒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开窍醒脑颗粒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HMGB1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疗程均为7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TNF-α、HMGB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TNF-α、HMGB1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白细胞计数、CRP、TNF-α及HMGB1水平。

  • 标签: 清毒调血方 脓毒症 炎症因子 HMGB1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某医院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名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 作为试验组,然后选取 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然后查找其中的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体内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平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平均水平以及白介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2 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超敏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炎症因子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剃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32例和体针组(2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天,血清CRP、IL-6和TNF-α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天时,1组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塞。

  • 标签: 醒脑开窍针刺法 急性脑梗塞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糖脂平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MS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糖脂平汤药口服,对照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完成临床试验的65例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2组的IAI水平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HOMA-IR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hs-CRP均有轻度升高,治疗后2组的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脂平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可以降低炎症因子hs-CRP和TNF-α的水平。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糖脂平 胰岛素敏感性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急诊腹膜透析的方法对炎症细胞因子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自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 104例设为研究对象 ,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急诊腹膜透析,能够使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