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侃侃而谈的是西方的节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一无所知,对于一些国内传统节日活动、仪式、意义十分陌生,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已经离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

  • 标签: 节日文化 多彩童年
  • 简介:<正>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可以称之为“怪才”的个体和趣味相投的怪诞群体。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自在的庄子们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薄名教、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后世“怪才”也代有辈出,明清之际,又有李贽以其“童心”本色表现其充满冲突与失衡的人格力量,而多才多艺的徐文长也因政治迫害狂而自杀九次,最终写出“如寡妇之夜哭”的鬼文,郑板桥在民间的种种传奇早足以塑造出一个捉摸不透的“半仙”形象,“一官归去来,三绝诗书画”的人怪、艺绝都是标准人辈无法步其后尘的。至于怪诞的群体,魏晋有“竹林七贤”,拈花微笑整日隐逸山林,以一种超然的高蹈在

  • 标签: 狂士 人格力量 怪才 隐士 道德相对主义 自杀
  • 简介:社会思潮是审美文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是为社会审美思潮。社会思潮分为两种,一种建基于社会感性(社会心理)之上,另一种建基于社会理性(思想体系)之上。相比于后者,前者在空间上传播广远,在时间上却持续短暂。审美文化也分为两种,狭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感性显现中隐含的理性规范,广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文化中的感性欢娱。狭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理性传播,形成建基于思想体系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广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感性流行,形成建基于社会心理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规律主要是由点到面、循环往复、偶然多变。把握了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也就把握了时代精神的脉搏。

  • 标签: 社会思潮 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思潮
  • 简介:早在精神分析作为现代的精神医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很久,文学艺术作为个体和社会的诊疗途径便一直发挥着作用。面对现代性的个体心灵危机与社会冲突.文化的诊断与治疗功能日益凸显。在此方面,“新时代运动”引入文化他者作为西方社会的治疗秘方,形成当代治疗实践的典范。

  • 标签: 现代性危机 新时代运动 文化治疗 文化寻根
  • 简介:群众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挥文化文化资源和功能的特色,建设与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一体的有文化馆自己特色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优秀群众文献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便捷实用。

  • 标签: 群众文化 数字建馆 大数据
  • 简介:时间是一切谜的谜底.在我的记忆中,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身边某位青年学者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得如此之紧密.他不是在时间中写作,也不是在写作中去界定时间.他的生命就是写作本身,而他的写作就是他生命的延续,也是他生命意义的阐释.

  • 标签: 比较文学 诗学 生命意义 阐释 学术 序言
  • 简介:文化生态环境由潜在和显在两部分构成,潜在部分构成文化生态系统的基石.显在部分是文化生态系统的主体,新诗的孕育、萌芽与生长均受制于二者所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新诗随着病态的文化生态而生,又参与了病态文化生态的修复与重建,然而其修复与重建又是以反传统为前提的,这种破除民族传统以修复、重建新的生态的特点,使新诗只能在一种矛盾中发生发展。新诗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新诗独特的发生机制,百年新诗的得失与之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关系。

  • 标签: 文化生态系统 反传统 西方文化 矛盾关系 发生机制
  • 简介:一日本心性·性善说的展开日本受到汉字文化圈的大量恩惠,从此进入历史文明时代。各种各样的恩惠中,我想最大的就是性善说。学习汉字,获得了记录语言、思想世界的手段。学习政治制度,接受佛教,感受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掌握生产、生活技术。无论哪一项都是以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为契机出现历史的飞跃。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宗教思想 家族制度 天皇制 性善说 朱子学
  • 简介:“任何理论的作用都应该是积极地介入、挑战和质疑固有的思维模式”(霍米·巴巴语)。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新论其新也体现在它的思维方式上。它摒弃二元绝对对立的思维模式,坚持辨证互动的思辨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在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清楚认识了文学和经济之间存在着文化这一复杂、庞大而作用至关重要的中介,正确认识了文学与社会的辩证互动关系,并以“文化诗学”这一文论新命题,名正言顺、旗帜鲜明地匡正了长期成为中国文坛主流的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而在大众文化声势浩大、文化研究席卷中外文坛的当今时代,文化诗学高度重视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互构,从而既适时回应了时代的新需求,又能促进文学的新发展;同时,文化诗学坚持从文学自身特性出发的互动、互构,使它既区别于文、史、哲不分的古代文论,又和只关注文学与其他文化扇面互文性的西方的文化诗学论区别开来,鲜明地具有当今时代中国学人的话语特色。

  • 标签: 思维方式 辩证互动 文化诗学
  • 简介:<正>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偶然性、可变性、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最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的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结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立体的、犬牙差互的。我们整个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呈现出五彩缤纷、纵横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结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演越复杂,越变越模糊,以至令今天的研究者感到眼花瞭乱。诚然,要想准确、详尽地理出我国各族

  • 标签: 图腾文化 原始图腾 各民族 图腾崇拜 龙蛇图腾 彝族
  • 简介:本文认为,汉语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是汉语文化圈内部的多元化.学术上的'无根'状态,摆脱不掉的中西碰撞和交融,生活世界与理论建构的疏离,精英文化在通俗文化冲击之下的日益'边缘化',以及'现代化'焦虑症是汉语文学批评面临的真正问题和困惑.我们不应急于建构各种理论体系,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本土文化语境的反思、分析和理解之上.

  • 标签: 汉语文学 疏离 批评 精英文化 交融 困惑
  • 简介:张季鸾与吴宓,是上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举足轻重的文化人。他们自幼才情互为伯仲,且有幸同承一师之脉,孱弱的躯体内,爆发出无比炽烈的入世之心。他们比肩并立,在"五四"运动前后一片"砸烂孔家店"的狂躁喊声中,理性冷静,时为《大公报》主笔张季鸾,邀请吴宓加盟主办该报副刊,不仅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往圣继绝学”,且介绍西方优秀文化,可谓“一代文化托命人”,为时人所推崇。

  • 标签: 张季鸾 吴宓 《大公报》 刘古愚 文学副刊 孔家店
  • 简介:文化批评与批评的国际化王宁近十多年来,由于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当代文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以直觉印象为出发点的感悟式批评依然在很大的读者范围内受到欢迎,批评的指向或者是作者或者是文本本身,批评实际上仍未摆脱简单的作品评点或...

  • 标签: 文化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批评 “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人文精神
  • 简介:若将各种文化的数量之多、类别之繁、名气之显视为“文化繁荣”,我们中国绝对当得起“鼎盛”二字。举例说,中国绝对是:一,取得高级职称最多的国家;二,文化机构如协会、学会、研究会最多的国家;三,每年、每月、每日发表和出版的文字最多的国家;四,各式刊物、报纸最多的国家;

  • 标签: 文化繁荣 高级职称 文化机构 研究会 中国
  • 简介:  什么是闲话?闲话就是休闲的时候说的那些麻辣鲜香、快意片刻,或者含齿留香、意味深长,或者海阔天空、直抒胸臆,或者酒逢知己、千句不多,或者百无聊赖、信口开河,或者茶楼酒肆、摆龙门阵的话.……

  • 标签: 成都文化 文化性格 闲话成都
  • 简介:东北的民族民间音乐与东北地域文化一脉相承,东北民族民间文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生长在东北大平原上的满、锡伯、赫哲、鄂温克等民族很早就是这一区域文化的主流。在历史进程中又吸收融合汉、蒙、回等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和多元化文化共生的东北地域文化。东北的地域文化为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 东北文化 东北地域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 历史进程 区域文化
  • 简介: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群体里,海涛是位数得着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不仅给人于一种质朴、清新乃至流畅之感,而且还往往唤起人们的一种深沉的反思。读他的小说,不管是从文字上还是从笔法上,你都感到是轻松的、自在的,往往是一口气读完一点都不觉得累,但若等你真正读完之后,你却就再不是那么轻松也再不是那么自在了;而这时候你感到的却是沉重,也许是从未有过的沉重。于是,你就不得不掩卷沉思。在深沉的思索中,一种印象会渐渐泛起,而且越来越清晰:他永远在宣扬属于本民族的东西。对了,海涛是仫佬族。是这个民族优秀的一位小说家,他一次又一次地再现他

  • 标签: 小说题材 少数民族作家 青年作家 掩卷沉思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学
  • 简介:<正>《群言》1989年10月号发表杨义《鲁迅、铜镜和文化魄力》一文,指出鲁迅在所写《春镜有感》中,字里行间,响彻了对中国文化重振大国风范的深沉而焦妁的呼喊。鲁迅珍藏的汉镜铜钮是一只蟾蜍,镜背上有一串葡萄,他感到葡萄比那只蟾蜍重要,因为后者代表的是祖宗积存的文化遗产,葡萄体现的是对祖宗遗产和不断发展着的人类智慧所采取的文化

  • 标签: 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人类智慧 鲁迅 中国文化 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