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葡”提心,“荷”合缘。2017年1月1日,学诚大和尚葡萄牙语、荷兰语多语种博开通仪式在北京龙泉寺见行堂举行。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监院、翻译中心主管悟光法师,翻译中心助理法师贤清法师等五位法师出席仪式,并共同点击开通按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的葡萄牙语和荷兰语博正式开通。多位翻译界专家、教授作为嘉宾与四百余位翻译中心义工、学员一起在2017年元旦这个新的起点,同聚一堂,见证了这一时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潮光在致辞中说,学诚大和尚的大愿。

  • 标签: 葡萄牙语 荷兰语 和尚 中国佛教协会 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教授
  • 简介:伊本·鲁世德(IbnRushd公元1126年-1198年生于安达鲁西亚)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阿拉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伊斯兰法学家,并精通医学、天文学和数学,曾担任艾布·叶尔古卜·尤素福哈里发的御医和近臣,在西方被称为“阿威罗德”。

  • 标签: 阿拉伯 教育理念 哲人 自然科学家 哲学家 法学家
  • 简介:佛教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巨赞法师一生对佛教教育、佛教学术研究、佛教改革及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时也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以保文化而维圣教”的理念和呼吁,并撰文对佛教文物保护现状表达出较多的担忧,同时也有自己的保护研究理念。本文摘举《巨赞法师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二篇文稿事例,以解读巨赞法师对我国佛教文物的保护理念

  • 标签: 佛教文物 法师 护理 解读 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交流
  • 简介:《文殊般若经》是佛教文献中展现文殊信仰的重要经典,展现了文殊智慧的个性特色和文殊法门的鲜明标识。它追求转烦恼成菩提,兼论出世与入世,脉络清晰,体系完整,所论述的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学方法,既坚持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根本宗旨,又能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激发人们追求真理,服务大众,在今天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文殊般若经》 根本实相 修学方法 大乘佛教
  • 简介:人类早已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佛教界人士将网络作为弘法的重要载体,以此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用一种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弘扬和传播正信的佛教,由此也催生了众多网络弘法的网站、博客和博……

  • 标签: 网络 生活 博客 龙泉寺 和尚 语言
  • 简介:"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经》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教独特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三界魔王"、"五天魔王"等各类魔王应运而生,这些魔王不仅拥有各自的名讳,还被赋予了独特的职能。总体而言,魔王统御北都之鬼神,常以洞章之谣歌考验学道者内心是否正固,以保人的身份举荐学道者入真成仙。"魔王"的这些特质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信徒面对佛教理念时的包容心态与进取精神:他们通过原有的诠释路径对佛教名词进行新的解读,以此应对佛教的强势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 标签: 魔王 度人经 严东
  • 简介:“红碪体育馆能容纳十万人,可毕竟寺庙少有这样的条件,况且现场讲经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现在人生活忙碌,终究也不方便。倒不如网络,随时打开随时可以听可以看。网络上能看到听到的可不止十万人。”

  • 标签: 法师 粉丝 体育馆 网络 寺庙
  • 简介:泰山碧霞祠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道观,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初名昭真祠,金代时改称昭真观。明嘉靖时(1522-1566)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改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殿堂,改称碧霞祠,后一直沿用至今。绵延千年的历史传承,为其赢得了"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的美誉。

  • 标签: 泰山碧霞祠 家风 回归 实践 历史传承 大中祥符
  • 简介:2005年7月4日,可祥法师在其驻锡的七塔寺方丈室同本刊记者谈话时,表达了以下的思想。这充分显示出:当前的中国佛教中,现今正领导着各大丛林的佛门才俊,对于佛教当前的处境,对于现代化潮流中的中国佛教的前景,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有着如法如理且应时契机的战略设想,以及积极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可祥法师 七塔寺 佛教理念 僧伽 社会责任
  • 简介: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1月18日晚在广州市圆满落幕。在本届运动会上,贵州省代表团共参加了10个竞赛项目和1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共获得了21枚(个)金牌(金奖)9枚(个)银牌(银奖)1枚铜牌和17个录取名次的突破性成绩,创造了贵州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 标签: 全国民族运动会 贵州 代表团 银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历史
  • 简介:本文以《益世报》为中心讨论了二十世纪初天津青年会塑造未来国民的理念和行动。该会在青少年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寄希望于未来国民的塑造。她积极办教育,推动青少年的身心训练,通过各种方式向孩童父母及社会进行宣传,以塑造在知识、身体和心理诸方面健全的未来国民。

  • 标签: 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益世报》“未来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