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外排泵adeABC基因携带情况。方法127株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扩增外排泵adeA、adeB、adeC基因。结果109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株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株。结论本地区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外排泵adeABC基因为本地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泵 adeABC基因
  • 简介:不动杆菌已成为最普遍的医院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峻.LpxC作为新抗菌药物靶点被大量研究,但不动杆菌LpxC晶体尚未解析得到,基于其结构的药物设计等工作无法开展.以铜绿假单胞菌LpxC晶体结构为模板,通过同源模建方法获得不动杆菌LpxC结构模型.较好的Ramachandranplot分布和Profile-3D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不动杆菌LpxC模型,修补部分不合理构象.后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构型的苄氧乙酰基羟肟酸类抑制剂比R构型分子能更有效地结合在F191,H237和K238组成的较浅口袋中,这可能是S构型抑制剂活性更高的主要因素,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LpxC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监测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不动杆菌在送检标本中主要来源于痰液(80.07%),其次是尿液(8.04%)、脓汁(5.24%)等;其耐药性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也高达49.3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均大于60.00%.结论不动杆菌分离以痰液标本为主,临床上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1株菌株对应166例患儿(男101例、女65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重症支气管肺炎[66例(39.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16.9%)]、外伤 [17例(10.2%)]是常见的原发病。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提示,AB对替加环素敏感度最高(280/311,90.0%),阿米卡星(250/311,80.4%)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93/311,62.1%)随后。但多数AB对环丙沙星(247/311,79.4%)、氨苄西林(244/311,78.5%)和头孢他啶(245/311,78.8%)具有耐药性。311株菌株中有82.6%(257/311)为CRAB,65.9%(205/311)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CRAB组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三代头孢使用≥7 d、其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率及介入性操作概率均高于非CRAB组[26.2%(34/130) 比8.3%(3/36)、43.8%(57/130)比22.2%(8/36)、47.7%(62/130)比13.9%(5/36)、46.9%(61/130)比 22.2%(8/36)、75.4%(98/130)比50.0%(18/36),χ²=5.169、5.533、13.383、7.082、8.631,P=0.023、0.019、<0.01、0.008、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OR=3.179,95%CI 1.247~8.107,P=0.015)和介入性操作(OR=5.107,95%CI 1.446~18.042,P=0.011)为CRA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PM、OXA-24基因在CRAB和非CRAB 中均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2%(116/130)和86.1%(31/36)、77.7%(101/130)和72.2%(26/36),均P>0.05];而VIM及OXA-58基因在两组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在CRAB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CRAB(均P<0.01)。结论在PICU临床总检出AB中,CRAB和MDRAB所占比例高;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及介入性操作是CRAB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CRAB相比CRAB存在高表达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和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

  • 标签: 儿童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外排泵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菌株来源2016年1月—2017年5月,从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397株不动杆菌,统计分析我院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结果不动杆菌的检出标本主要为痰液(占80.6%),检出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60.4%)。结论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强、耐药谱广的特点,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茵实时监测和预防控制。

  • 标签: 住院患者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暴发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OXA-23、OXA-24耐药基因研究。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PCR检测OXA-23、OXA-24耐药基因,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同时对5种抗生素耐药的占81.6%;检出6株携带OXA-23基因(全部对美罗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均未检出OXA-24基。结论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浦地区三年来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浦分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所得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所有分离标本的81.3%,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加替沙星,但是也要分别达到46.7%,4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这些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也要达到57.7%及更高耐药率。结论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已很严重,应引起关注,临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分布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08株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08%,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8.9%;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儿科及ICU。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达98.6%,对多粘菌素E、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吡肟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70.2%、62.0%;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吩(100%)、头孢西丁(94.7%)头孢呋辛(88.9%)、阿莫西林(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4.3%)、替卡西林(53.4%)、庆大霉素(50.5%),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2%~49.5%。结论: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是治疗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治疗不动杆菌感染优选抗菌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10-2012年期间,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鉴定不动杆菌674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标本居首位;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率
  • 简介:目的:调查不动杆菌污染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情况。方法:选择1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集其切口棉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经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和压力蒸汽灭菌的敷料和手术器械,另检测经医用内窥镜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的腹腔镜手术器械,调查了解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污染情况。并鉴定污染菌。结果: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手术人员手生、物体表面和手术室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没发现不动杆菌。敷料和手术器械无细菌生长,满足灭菌合格的相关要求。10例腹腔镜手术器械中,细菌培养表现为阳性的共有8件。鉴定发现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其来源和切口所检出的不动杆菌相同;检测结果显示还存在一定量的粪肠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上培养结果均表现为阴性,阳性对照均表现为有菌生长,生物指示剂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均合格。结论:选择医用内镜灭菌器对腹腔镜手术进行灭菌处理,无法彻底灭菌,不容易规范灭菌处理过程,本次检出的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可能导致院内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污染 腹腔镜 手术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广泛耐药不动杆菌(XDRAB)的感染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ICU院内感染XDRA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2例患者均进行PICCO及CRRT,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早期出现G+球菌感染,联合抗G+球菌治疗9日出现XDRAB感染,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1例联合治疗2日时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反复,复用后治愈,替加环素疗程均为1周。结论: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且行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患者应高度警惕XDRAB血流感染,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XDRAB 医院内感染 替加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不动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特征,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微生物学证据以及调查线索。方法在2012年2月3日至4月22日,从某院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7株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试剂均使用珠海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的配套材料。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8株不动杆菌在痰液标本中分离出,6株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1株在血液标本分离出,1株在痰和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在分泌物、导管、血液中分离出。这些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美罗培南、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四环素、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对粘菌素、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起初敏感,后来中介,最后耐药;对美满霉素耐药率为39.8(%)。这些菌株药敏谱相似,显示出高度同源性。结论院内感染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流行情况 耐药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8例,均为ICU患者,将一共168株分离出来的多种耐药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平均入住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中检出129株(76.79%),穿刺及引流液中检出14株(8.33),伤口分泌物检出9株(5.36%),血液检出7株(4.17%),尿液检出5株(2.98%),其他标本检出4株(2.38%)。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超过80%,但是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却逐年下降。结论该院ICU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情况不容客观,特别是针对进入ICU的高龄、肺炎患者需要重点做好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防治,积极采取环境消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其感染与传播,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对我院2013年临床分离的78株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动杆菌痰标本分离率最高(93.59%),呼吸科为不动杆菌的主要分布科室(35.9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32.05%);神经外科(11.54%)。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均超过90%。结论加强对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对减少院感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VITEK-2鉴定系统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共分离出不动杆菌264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共检出212株(80.3%),其次是尿液28株(10.6%)。主要分布科室为呼吸科(检出89株,占33.7%)以及重症监护科(检出72株,占27.3%),其次是内分泌科30株(11.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78.7%,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39.9%、33.3%、33.3%和39.6%。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30.0%。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多分布于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科,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泛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的医师正确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统计我院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162株不动杆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以及不动杆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菌株分离培养及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严格按照CLSI最新的折点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处理,两年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4—2015年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不动杆菌162株,其中分离自呼吸道138株,泌尿道11株,分别占85.2%、6.8%。2014—2015年耐碳青霉烯霉类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3%、32.9%。结论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项目,务必实施抗菌药物科学管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