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不动杆菌存在于医院环境并在患者多部位定植,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由于其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及克隆传播能力,不动杆菌已成为全球流行并呈高度耐药的常见致病菌。在我国,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012年我国9省市15所教学医院临床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标本中,不动杆菌达15.05%,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疫苗 蛋白
  • 简介:摘要综述了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实验研究进展、细菌耐药机制。总结出ABA多药耐药细菌特点、ABA分布规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预防控制重点在于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加强对病房环境、仪器设备、患者及探视者等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此外,医护人员还需积极配合感染控制科的专职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感染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能够切实降低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因素 细菌耐药
  • 简介: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在溶血不动杆菌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治疗,实验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6/40)(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P<0.05)。结论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炎症反应,提高病原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替加环素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多重以及泛耐药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绝大多数细菌基因及其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为耐药不动杆菌,而此类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得耐药不动杆菌呈现出天然的耐药性,使其发生感染后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舒巴坦复合制剂、多粘菌素E、碳青霉烯类作为首选,本文就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院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12.01—2014.11.30期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的临床标本分布中,排在首位的是痰液,占81.7%,其次是分泌物,占11.7%;在不同的临床科室分布中,神经内科ICU和呼吸内科病房所占比例最高,占38.3%,其次是神经内科,占16.7%;神经内科ICU病区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呼吸内科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相对低些;但两个病区的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80%以上,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我们应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连续不断的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避免泛耐药菌株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某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不动杆菌克隆传播特点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有效防控不动杆菌的传播。方法对40株分离自RICU住院患者的不动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及聚类分析,比较并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其耐药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株不动杆菌分为A-K11种基因型,主要流行株为A、B、E型。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70.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77.50%)。40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住院时间41d,12例感染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感染A型及E型菌株患者在各自住院时间上均存在交叉;而感染B型菌株的患者,后6例与前6例并无住院时间上的交叉。结论该组RICU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株为A、B、E基因型,耐药率高;感染者平均年龄较高,住院时间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减少不动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同源性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泾县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61株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88.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45.9%)、外科(23.0%)及ICU(14.8%);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9.7%)、美洛培南(18.0%)及阿米卡星(19.7%);泛耐药不动杆菌有7株(11.5%)。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2012—2013年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CRAB)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72株CRAB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株CRAB分离自痰液(46株,63.9%)、伤口分泌物(19株,26.4%)、中段尿(5株,6.9%)和血液(2株,2.8%);药敏试验显示,CRAB对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7.3%。结论加强CRAB的耐药监测,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CRAB的流行。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病房中耐药不动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外科感染重症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有无分离出不动杆菌以及耐药性特点分为实验组(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普通不动杆菌感染组),实验组(n=60)患者与对照组(n=60)均予以侵入性器械与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侵入性器械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侵入性器械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率、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基础疾病、抗生素、侵入性器械是引起外科重症病房中耐药不动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与隔离可以避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 标签: 外科重症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方法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不动杆菌菌液(3.8×108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h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不动杆菌后2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d明显上升,5~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性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的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性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不动杆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肺炎模型 免疫抑制 致病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合并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合并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例患者20—40天后痰培养连续3次未检出不动杆菌,1例患者合并心衰转入CCU继续治疗。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合并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气道护理,加强翻身叩背,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气管切开 鲍曼不动杆菌 隔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种耐药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炎患者2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能够有效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替加环素 异帕米星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