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应用缬沙坦前后EH患者血压、ET及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EH患者血浆ET-1升高(P<0.01)、NO降低(P<0.01)。应用缬沙坦后,EH患者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患者血管功能紊乱。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素 一氧化氮 缬沙坦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盐酸曲美他嗪片等治疗.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7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增加注射川芎嗪.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发症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结果试验组显效25例(8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组显效19例(63.3%),有效6例(20.0%),无效5例(16.7%).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D均升高,试验组升高更明显,[(7.44±1.55)%vs.(10.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6和TNF-α均降低,而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可明显改善血管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川芎嗪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参与调节亚砷酸钠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细胞功能失调。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剂量亚砷酸钠处理24 h,分别为0(对照)、2、5、10、20、30、50 μmol/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结果确定后续实验染砷剂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亚砷酸钠处理4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亚砷酸钠处理0、6、12、24 h),电镜检测自噬体(亚砷酸钠处理12 h)。同时,以0.1 mmol/L 3-MA(自噬抑制剂)预处理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2 h,然后30 μmol/L亚砷酸钠诱导,与单独30 μmol/L亚砷酸钠组比较上述检测指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活力:(99.97 ± 5.33)%,NO含量:42 048.34 ± 789.61]比较,30 μmol/L亚砷酸钠组细胞活力[(73.00 ± 0.86)%]显著下降,细胞内NO含量(23 353.97 ± 971.8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30 μmol/L亚砷酸钠分别处理6、12和24 h,LC3Ⅱ表达水平(5.782 ± 2.789、9.692 ± 2.222、5.573 ± 2.941)明显高于处理0 h(1.000 ± 0.383,P均< 0.05),其中12 h时LC3Ⅱ表达水平最高。30 μmol/L亚砷酸钠处理12 h,电镜下观察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单独30 μmol/L亚砷酸钠组[细胞活力:(68.78 ± 1.55)%;LC3Ⅱ表达水平:5.680 ± 0.545;NO含量:13 025.78 ± 962.61]比较,3-MA预处理组细胞活力[(79.54 ± 4.99)%]升高,LC3Ⅱ表达水平(3.956 ± 0.39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细胞内NO含量(13 988.51 ± 1 67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自噬参与砷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细胞功能失调。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自噬 一氧化氮 内皮功能失调
  • 简介:血管位于血管壁表层,直接感受血流动力学刺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条件。运动导致机体血流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其中流体剪切力作为力信号传导的重要因素,是运动诱导血管结构适应和功能改善的主要生理学刺激。本研究对运动介导血管功能改善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包括血管活性物质平衡、血管氧化应激和炎症共重叠信号、血管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血管祖细胞表型转化和致/抗动脉粥样硬化流体敏感性miRNA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机制。试图从另一角度阐述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模拟增加流体剪切力的运动场景,达到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运动 血管内皮 流体剪切力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40只,针刺组和药物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第15天检测正常及造模动物各20只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针刺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曲池""三阴交"穴10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0d;药物组灌服辛伐他汀,每日1次,连续1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血清TC、TG、LDL-C、HDL-C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第15天,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10d后,针刺组、药物组小鼠血清TG、TC、LDL-C以及MDA、E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血清HDL-C、NO含量以及SOD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作用优于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抵抗脂质过氧化,并具有保护血管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针刺疗法 脂代谢 抗氧化 自由基 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在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内皮受损及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始动因素之一,也是其发展和转归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相关研究的分析来阐述内皮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生发展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尿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根据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125(男)或≧110g/m2(女)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该组患者共有89例,另一组为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该组患者共111例,并选取于我院门诊体检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对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LVMI,同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状况,将其作为肱动脉FMD,之后用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空腹尿酸值。结果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FMD均有所减退,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明显升高,并且高血压无左心室组的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正常患者相比,FMD有所减弱,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尿酸有关,且尿酸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不够明显,在临床医学界好需要进一步探究。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内皮舒张 尿酸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索血管功能损伤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内科门诊或病房,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2(单纯冠心病患者),观察组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四组FDM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观察组FMD值均有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均能引起血管损伤,但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血管损伤更严重。

  • 标签: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E-Tracking),深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对孕妇血管功能变化的相关影响,通过研究数据的量化,让其影响数据可观可测可探,从而有效防治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血管功能的不利影响。方案:随机选取某医院妇产科 2019年~ 2020年所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 HDCP)孕妇 50例,将其与身体状态正常的孕妇 50例展开综合对比,其中罹患 HDCP的 50例孕妇为观察组,另 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通过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E-Tracking)来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功能展开检测,重点观察以下:三组指标状况:其一,足背动脉的弹性系数 (Ep)、硬化度 (β)、膨大系数 (AI)、动脉顺应性 (AC);其二,血管的单点脉搏波传导速率 (PWVβ)超声测量;其三,血管一氧化氮 (NO)、血清内皮素 (ET)的水平指数。结果:罹患 HDCP的 50例观察组孕妇的 Ep、 β、 AI、 PWVβ、 ET值比 50例健康孕妇的对照组明显提升,而 AC、 NO2r-/ NO3-等数值则相对偏低。在 50例观察组 HDCP孕妇数据的检测中,发现罹患子痫前期患者 Ep、 β、 AI、 PWVβ、 ET值比普通 HDCP孕妇的数据值偏高,且 AC、 NO2r-/ NO3-等数值则相对偏低。其中 P< 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E-Tracking)能够有效检测 HDCP孕妇血管功能性损伤情况,且 HDCP孕妇普遍存在血管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随着 HDCP程度的加深其损伤性越大,因此在临床医疗中要有效防止 HDCP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妊娠期孕妇的血管功能损坏,有效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让其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对于脑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按照治疗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入丁苯酞治疗,比较治疗前前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使用SNFD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SNF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治疗脑动脉硬化可以明显的改善血脂水平以及修复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丁苯酞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益气通痹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以及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E/A等心功能指标以及NO、ET-1等血管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痹汤可以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血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益气通痹汤 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96-698)

  • 标签: 眶肿瘤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 简介:目的:探讨知母多酚(TPAA)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知母多酚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对体外糖基化修饰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知母多酚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棕榈酸对血管的破坏作用,抑制体外糖基化蛋白的生成。

  • 标签: 知母多酚 内皮保护 晚期糖基化产物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瘤影像学的表现和征象。方法:选取 50例已被确诊为肝脏上皮样血管瘤的患者,并根据其 CT、 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征象。结果:多发低密度结节是 CT平扫的主要表征,其内部的低密度区多为清晰可见;后动脉期的加强,可以使肿瘤周边得到强化,但没有强化中央更低密度区。结论 :上皮样血管瘤具备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详细信息有赖于 CT和 MRI的检查。

  • 标签: 肝脏 上皮痒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天然LDL核心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约占LDL总脂肪酸含量的35-70%,所以容易发生自身氧化。oxLDL具有一系列生物学毒性作用,氧化修饰后的LDL不能经LDL受体代谢,由清道夫受体识别、结合、内吞饮入细胞并逃逸正常的胆固醇代谢途径,引起细胞内脂质沉积,泡沫样变。oxLDL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就是损伤血管细胞,因此细胞损伤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细胞瘤(KHE)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肉瘤 卡波西 肿瘤 软组织肿瘤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生长因子,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此外,VEGF家族还与淋巴管生成、炎症反应、造血作用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有关。在缺血、缺氧或氧化应激等情况下,VEGF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灌注、抑制细胞凋亡、刺激神经再生等方式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VEGF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抗VEGF疗法在眼部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就VEG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卒中 病理性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