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内皮受损及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始动因素之一,也是其发展和转归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相关研究的分析来阐述内皮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生发展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细胞瘤(KHE)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肉瘤 卡波西 肿瘤 软组织肿瘤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81b(miR-181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参与血管细胞衰老和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将PDL≤8HUVECs定义为年轻细胞,PDL≥44HUVECs定义为衰老细胞,并检测miR-181b和IGF1R在年轻(PDL8)和年老(PDL44)HUVECs中的表达。PDL8HUVECs过表达或抑制miR-181b后,分别用MTS比色法、划痕(Woundhealing)和成管(Tubeformation)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等血管新生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法检测miR-181b对IGF1R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此外,给予缺氧刺激,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对IGF1R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miR-181b可抑制PDL8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22%(P〈0.001)、迁移能力23%(P〈0.001),对成管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PDL8HUVECs比较,miR-181b在PDL44衰老内皮细胞中上调64%(P=0.046),IGF1R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39%和45%(P=0.004,P=0.014)。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miR-181b可与IGF1R的3’UTR结合,但过表达miR-181b对IGF1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可上调IGF1R的表达(P=0.005)。结论MiR-181b抑制血管细胞增殖、迁移等血管新生能力,这一作用与miR-181b在缺氧应激条件下上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IGF1R的表达相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MICRO RNAS 内皮细胞衰老 血管新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左侧胸壁肿块10余天”于2013年8月19日入院。专科查体:体温正常,左侧胸壁近腋窝处可及约10cm×8cm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楚,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胸部增强CT提示:左侧胸大肌偏外侧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

  • 标签: 胸壁 血管内皮瘤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后腹膜卡波西样血管瘤的诊治过程,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近年来成功治疗后腹膜卡波西洋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患儿2例,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的病史及诊疗经过.结果1例患儿肿瘤位于后腹膜,表现为后腹膜巨大占位性病变,伴血小板减少,被误诊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表现为顽固血便,血小板减少,被误诊为出血性肠炎.2例患儿诊断过程复杂,经多科会诊得以确诊.在治疗初期激素治疗有效,但迅速出现耐药和病情反复.采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撤离激素,血小板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肿块消失.结论后腹膜卡波西样血管瘤临床罕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小板减少.该病诊断困难,容易误诊.VCR治疗有效,部分患儿可完全缓解.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非常必要.

  • 标签: 腹膜 血管内皮瘤 诊断 血管内皮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瘤(EHE)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肝上皮样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态扫描,1例仅行MRI动态扫描。2例间隙性右上腹痛;3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3例同时伴发肝外病变(多发肺结节2例、腹膜结节1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周围及包膜下弥漫性病变5例(5/5),其中多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伴大块融合灶2例;伴肝包膜回缩征5例(5/5),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5例(5/5),病灶包绕血管2例(2/5)。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内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5/5);动态增强典型病灶中层环形强化伴周围低密度晕环,中心不强化(多层靶征)(5/5),延迟期无廓清(5/5),延迟10min病灶缩小(1/1)。MRI平扫T1WI低信号灶,内见更低信号灶;T2WI高信号灶,内见更高信号;造影后可见多层靶征(2/2)。结论本组肝EHE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为肝转移瘤或血管瘤。对首次就诊无肝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或MRI发现肝周围或包膜下多发肿块或大块融合病灶伴肝包膜回缩者,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血管瘤;造影后持续靶样强化伴延迟强化,合并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者可提示该病。

  • 标签: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XC)对血管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两种模型,MTT法测定YXC预处理后HUVEC存活率,探讨YX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YXC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YXC内皮保护的作用机制。结果YXC的最大无毒浓度为500μg·mL^-1。将250、125、62.5μg·mL^-13个浓度作为YXC的实验浓度;YXC孵育24h后可明显升高Ox-LDL诱导的HUVEC的存活率(P〈0.05),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YXC孵育24h后可明显升高TNF-α诱导的HUVEC的存活率(P〈0.05)。250和125μg·mL^-1YXC可显著降低HUVEC细胞的凋亡率。结论YXC对血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下瘀血汤中大黄生熟互换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ig热性中药结合sc盐酸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热结血瘀大鼠模型。大鼠ig热性中药28d,第22天起sc盐酸肾上腺素,并ig相应的药物。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检测血管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含生大黄(复方A)和熟大黄(复方B)下瘀血汤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管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复方A相比,复方B各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0.01)。结论含熟大黄下瘀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强,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 标签: 下瘀血汤 生/熟大黄 热结血瘀模型 ET NO PGI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抑制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探索其局部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先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然后采用顺铂100mg进行腔内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抑制素(45mg)联合顺铂100mg进行胸腔灌注。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仅的36.67%(P<0.0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民血管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胸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胃癌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之间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VEGF高表达,其可能是判断病人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细胞舒缩因子的影响。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舒缩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抑素(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抑素60毫克,顺铂40毫克D1,4,7,三次为1周期;对照组单用顺铂40毫克腹腔注射D1,4,7,其余同试验组。按照WHO胸腹水疗效评价标准和NCI-CTCAE4.0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65.7%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94.2%和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有改善的趋势。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心脏毒性,恶心呕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抑素(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恶性腹腔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人选3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在AMI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两周后采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CD34、VEGF和ACl33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目,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AMI患者人院时EPC数目以及血清中VEGF以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外周血中EPCs和VEGF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是CRP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入院时患者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98,p=0.002);治疗两周后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相关性(r=0.5915,p=0.0002)。结论AM]患者早期循环中EPCs数量增加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两周后EPC的数目增加可能VEGF对EPCs的动员有关,均有利于心梗部位的修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本研究为探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脑转移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机制及MIP-1α在T-ALL模式细胞Jurkat穿过人脑微血管细胞(HBMEC)过程中的作用.应用real-timePCR、siRNA试验、跨内皮迁移试验和细胞黏附试验,分别检测MIP-1α的表达、Jurkat细胞穿透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力.结果表明,Jur-kat细胞作为研究T-ALL细胞穿过血脑屏障(BBB)机制的模式细胞MIP-1α表达均高于正常人T淋巴细胞以及其他3种T-ALL细胞系(HSB2、CEM、SUP-T1),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使其穿过HBMEC单层能力增强.MIP-1αsiRNA干扰后的Jurkat细胞对HBMEC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力下降.结论: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参与了Jurkat细胞穿过HBMEC单层的过程.

  • 标签: MIP-1Α 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血管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内皮细胞 雌激素类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在人肝癌HepG2细胞内可稳定表达血管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VEGFR3片段,克隆至pBABE-puro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经PCR、酶切、测序等验证后,体外与PIK包装质粒共同转染293FT细胞,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获得转入VEGFR3的Hep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VEGFR3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①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pBABE-puro-VEGFR3;②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到VEGFR3在靶细胞HepG2-pBABE-puro-VEGFR3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VEGFR3基因的人肝癌细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逆转录病毒 载体 HepG2细胞
  • 简介:研究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细胞(humanretinalcapillaryendothelialcells,HRC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1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CECs.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Res,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CAM-1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分别用25,50,100,200μmol/L的虎杖提取物处理HRCECs,作用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ICAM-1的表达,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ICAM-1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HRCECdCAM-1的表达具有抑帮3作用,呈郝量依赖性。

  • 标签: 白藜芦醇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埃克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治疗肺腺癌合并恶性浆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共12例,同时合并有心包积液者2例。接受埃克替尼联合恩度治疗方案。其中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150mg/片,一次一片,一日三次,口服。21天一周期,连续14日,间歇7日重复使用,恩度60mg/次,浆膜腔内灌注治疗,根据积液情况,再次重复使用,并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1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全部12例患者均可进行安全性评价,共完成治疗周期73个周期期,平均周期为6.08个周期,近期有效率58.33%,疾病控制率83.33%,生活质量改善者有6例,生活质量稳定者4例,下降者2例。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以及疲乏等。结论埃克替尼与恩度联合使用可以改善肺腺癌合并浆膜腔积液患者症状,毒副反应轻,安全性好,对于晚期肺腺癌化疗耐药患者及体能状态差无法耐受化疗患者及高龄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的可行选择。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埃克替尼 肺腺癌 浆膜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