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综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血管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心血管科综合治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管功能,可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曲美他嗪 尼可地尔 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尿毒症脑病是一种常见于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尿毒症状态下,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直接损害血管细胞,这种损伤可能加剧脑部的微循环障碍,导致疾病恶化,由此可以看出,尿毒症脑病和血管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了解尿毒症脑病和血管功能障碍关系可以从干预血管功能障碍角度出发制定更为有效治疗措施,以从根本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从尿毒症脑病、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尿毒症脑病和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依洛尤单抗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8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干预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进行常规治疗外加依洛尤单抗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以及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凝血指标和血管指标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依洛尤单抗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拉贝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均分为两组(A、B),均予以阿司匹林治疗,B组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并就血压、蛋白尿、血管功能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B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血压、蛋白尿及血管功能ET-1水平均低于A组,血管功能NO水平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贝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血压控制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功能,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拉贝洛尔 阿司匹林 子痫前期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PCI术后应用瑞百安,对于其血管功能影响。方法:实验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6例,开展随机数字表法分设:参照组,研究组,其中18例参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18研究组基于以上同时选择瑞百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管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更高,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内皮素-1,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开展PCI术后实施瑞百安治疗,对于血管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血脂明显下降。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瑞百安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预适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功能及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组接受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缺血预适应的治疗,并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功能的改善及脑梗死问题的发生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血管压力 - 应变弹性系数( Ep) 、顺应性( AC) 、僵硬程度指 数( β) 、增大指数( AI) 、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 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 ,取外周血检测假血友 病因子( vWF) 、内皮素 1( ET-1) 、一氧化氮( NO) 。结果:在血管功能的改善方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而在脑梗死问题的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的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3.53%。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血管弹性指标及外周血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颈总动脉 Ep、β、AI、PWVβ 及肱动脉 FMD 较治疗前下降而 AC 升高( P 均 < 0. 05) ,且 Ep、β、AI、PWVβ、肱动脉 FMD 低于对照组而 AC 高于对照组( P 均 < 0. 05) ;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 vWF、ET-1 较治疗前下降而 NO 升高( P 均 < 0. 05) ,且 vWF、ET-1 低于对照组而 NO 高于对照 组( P 均 < 0. 05) 。结论:为帮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减少受到脑梗死问题的影响,促进血管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缺血预适应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3例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帮助了解其影像表现、病理学基础、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 结果 3例均位于筛窦,其中2例位于前组筛窦,1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均呈椭圆形,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未见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CT上2例呈均匀的等密度,1例病灶较大,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呈花环样强化。MRI上呈不均匀的稍长T2、T1信号,其内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D型。结论 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主要是有血管流空影和早期明显强化的血管源性肿瘤,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病灶较大时容易发生出血。MRI结果与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是显示和诊断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副鼻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 病理
  • 简介:摘要 血管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 VEC)是衬与血管表面的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作为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屏障,血管细胞是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血管损伤的潜在靶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管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为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从血管细胞的功能血管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入手,阐述了血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检测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100例,对男性患者检测CEA、AEP、CA19-9、PSA以及fPSA、女性患者检测CEA、AFP、CA125、CA19-9以及CA15-3,患者机体中存在一项指标异常者为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取正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阳性检出率以及平均水平。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以及平均水平高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检测用于肿瘤标志物阳性检测具有较优质的检测结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阳性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60例行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8.69±6.78)岁,开展传统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9.33±7.08)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术后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34.17±2.86)mm比(38.24±2.73)mm、(47.18±3.32)mm比(50.36±2.13)mm],LVEF、6MWT高于对照组[(59.06±3.37)%比(54.36±3.74)%、(457.16±88.49)m比(409.32±79.7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28、2.817、4.883、3.384,均P<0.05)。观察组术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t=5.728,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t=4.132,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12,P=0.028)。结论新型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血管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脏康复训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对其血管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本院医治心绞痛患者中,将14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70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观察组(70例,采取曲美他嗪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R-1较对治疗前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幅度更大(P

  • 标签: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心绞痛 其血管内皮功能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诺欣妥和益气活血中药在血管细胞功能、PCI术后血管细胞功能保护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策略等方面的作用。首先,介绍了诺欣妥和益气活血中药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它们对血管细胞功能的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诺欣妥和益气活血中药对PCI术后血管细胞功能保护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联合应用的策略。最后,文章总结了诺欣妥和益气活血中药在血管细胞功能、PCI术后血管细胞功能保护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前景、临床应用和限制等。

  • 标签: 诺欣妥 益气活血 急性心肌梗死 PCI手术 心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8例为考察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和血管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1%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拉贝洛尔 硫酸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作用。方法: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5-2023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2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西医治疗,及麝香保心丸治疗。将血管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情况作为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指标。结果:两组病人血管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差异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光凝固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作者: 李欣 胡莉钧 于静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抑制素(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靶向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围绕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8月-2023年5月,将154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两组,各77例,参照组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SCL-90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以及SCL-90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美托洛尔 胺碘酮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