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斯蒂芬·科恩2007年用俄语在莫斯科出版的一本新书,书全名为《问题的问题:苏联为什么没有存在下去?》,认为苏联末期,党政军各界精英纷纷疯狂地侵占国家财产,已无心维护苏联,叶利钦虽没有政党也没有军队,但能利用公开性和精英的愿望瓦解苏联

  • 标签: 苏联 解体 国家财产 叶利钦 政党 军队
  • 简介:苏联的教育是以国家工作计划作为基础.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刘于所有学生是免费的,国家定期供给学生均等的生活津贴。从来没有任何学费,政府维持所有的中小学和大学。

  • 标签: 苏联 理科教育
  • 简介:<正>我国刑法学界对五十年代的苏联刑罚理论并不陌生。但经过近四分之一世纪的隔绝之后,他们的刑罚理论又有什么新的发展?我们则所知甚少。本文就此作点粗浅介绍,对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也许有所裨益。

  • 标签: 刑罚理论 刑罚效益 一般预防 适用刑罚 发展概况 刑罚目的
  • 简介:摘要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将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变为伟大实践,极大鼓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激情与信心。苏联模式的产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本文试图通过从几个方面,研究苏联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从中汲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 标签: 苏联模式 反思 经济
  • 简介:<正>一位重要的外国政治分析家曾说过:“世界上将出现极其凶狠残暴的末代新帝国主义。因为对它来说在帝国主义的筵席上已没有空位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夺菜肴和剩余资源,它必定会更加凶残和横蛮。”因此,看到苏联新帝国主义在野蛮侵略非洲、中东、印度支那中所表现出来的百倍疯狂,那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泰国也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所要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苏联 泰国 社会帝国主义 政治分析 剩余资源
  • 简介:2006年11月20—21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政治学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首届中俄思想家论坛,下面四篇文章就是四位俄罗斯学者提交给这届论坛的论文,涉及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俄罗斯左翼政党和运动以及俄罗斯新的意识形态等内容。他们的观点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可供参考。现将这四篇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 标签: 苏联解体 原因 俄罗斯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科院 世界社会主义
  • 简介:<正>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苏东所王正泉,姚渭玉等编写的《苏联东欧大事记》,是一部客观介绍苏联东欧形势变化的资料性著作。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客观材料为基础进行编选,反映苏联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主导

  • 标签: 苏联东欧 大事记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 客观介绍 资料性
  • 简介:顺利完成对青少年的教学与教育的复杂任务,在决定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其思想信念、职业技艺、博学和文化修养。人民教师是青年人精神世界的雕塑家,是社会的受托人。社会把最宝贵的、最重要的东西——儿童,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教师。这项最高尚又最艰巨的职业,要求一个把一生献给此项事业的人应具的坚定的创造精神、孜孜不倦地工作的思想、巨大而热诚的慷慨性、热爱儿童、无限忠于事业的品质。在教育成长中一代人方面教师以自己忘我的劳动博

  • 标签: 思想信念 苏联社会 教育工作 高等师范教育 国民教育体系 师范院校
  • 简介:<正>今年3月13日召开的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置苏联总统职位和对现行宪法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的法律。一、为什么设立总统该法律的序言宣称:"为了巩固法制,保障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安全,改善苏联最高政权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相互关系,确保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置总统职位。"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苏联政府 总统制 苏维埃 行政机关 联邦委员会
  • 简介:刘少奇两访苏联黄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建立前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尽管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他国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应当借鉴。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也为了争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 标签: 刘少奇 斯大林 中共代表团 毛泽东 王稼祥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扫除文盲是列宁文化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扫盲运动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苏联文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战线和文化战

  • 标签: 扫盲运动 扫除文盲 文化知识 革命理论 苏维埃政府 扫盲教育
  • 简介:<正>据英国《社会主义法律评论》1982年第2期报导,七十年代是苏联法律教育大发展的十年。在1970—1980这十年间,苏联的法学院虽然还是4所,但是法律系的数目却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46个。在1980年,法律专业合格的毕业生有15,700人,差不多是1970年毕业的7,900人的一倍。1981年至1982学年,所有法学院和法律系注册的学生有97,700人,其中29,100人为正规的全日制学生,其余或是夜校生,或是校外生。此外,中等专科学校还培养

  • 标签: 法律教育 苏联 大发展 七十年 社会主义 法律系
  • 简介: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在国内进行以政治改革为先导、以'公开性'为动力的全面改革,在国际交往中则推出以谋求缓和、增进共识、实现和平共处为主导思想的'新政治思维'。在新思维的指导之下,苏联近三年来的对外方针和外交活动引人注目。特别是戈尔巴乔夫1986年7月28日在苏联远东重镇海参崴发表全面阐述苏联亚太政策的讲话以来,苏

  • 标签: 外交活动 谢瓦尔德纳泽 苏美关系 政治改革 国际交往 勃列日涅夫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现代化的工业、农业、运输业和服务性行业等,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无不同石油发生密切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

  • 标签: 石油形势 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工业原料 服务性行业 石油生产国
  • 简介:<正>美国研究苏联政策的第一代专家三十年前,对苏联政策的解释,基本上为一批原来的盂什维克、托洛茨基分子、前共产党人或至少是当年的同路人所独占,这些人对马列主义造诣颇深,而且数十年来一直密切注视着苏联以及国际共运的发展。他们彼此在看法上未必能取得一致,再说他们的见解也不见得都正确。然而,他们毕竟都具有相当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苏联内部的动向、对斯大林及其信徒们的意图,能够把握住实质,能够猜测到苏联所可能作出的反应。

  • 标签: 苏联 托洛茨基分子 同路人 斯大林 马列主义 国际共运
  • 简介:历史极难掩盖,因为事实无法更改。历史又极易涂抹,因为有人希望颠倒黑自,同时有人容易偏听偏信。被颠倒和被偏信的历史有时极难还原。

  • 标签: 战俘 苏联 历史 颠倒
  • 简介: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Ⅱ)张会森黑龙江大学七社会在发展变化,语言中不断出现新词语。在本文"六"部分中我们谈了外来词的借用。新词的另一部分是俄罗斯人自己利用俄语既有的手段构成的"俄语词"。这类词是大量的。本文仅取大众传媒中常见的,涉及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一...

  • 标签: 苏联解体 大众传媒 俄罗斯社会 形容词 俄语 社会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