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苏联经济继1990年第一次出现重要经济指标负增长后,1991年又进一步恶化,突出表现为生产滑坡、财政拮据、市场混乱、商品短缺、外贸下降、外汇减少等。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介绍:一、工农业生产萎缩不振工业,特别是基础工业严重减产。工业总产值1990年下降了1.2%,1991年上半年较1990年同期下降6.2%,其中食品产量下降8.5%,非食品产量下降3%,全年据苏官方估计将下降14%。1991年上半年,15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27种减产。石油产量下降9%(800万

  • 标签: 苏联经济 石油产量 工业总产值 主要工业产品 重要经济指标 消费品零售额
  • 简介:<正>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久,他就明确表示,苏联经济是他关心的一项大事。他作为总书记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中就已经给经济状况作出了一番相当坦率的描述:增长速度降低,资金和消费品普遍短缺,至少在国营的企业之中,工人们的过去那些劳动纪律已在逐渐消失。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经济状况 劳动纪律 消费品 安德罗波夫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正>苏联经济在八十年代中,也象过去那样,继续稳定而生气勃勃地增长,并未出现危机,劳动人民获得充分就业。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下面是苏联中央统计局局长、列夫·伏罗达尔斯基教授就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答本国记者问。

  • 标签: 苏联 充分就业 中央统计局 生产力 劳动人民 危机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当政两年半以来,苏联不断地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通过了一系列实施改革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展示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基本蓝图。正如戈尔巴乔夫不久前指出,“已确定了改革的完整概念”和“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纲领”。这也就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指导思想
  • 简介:<正>一、立法简况苏联广泛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到1981年为止,仅苏联部长会议颁布的经济法规就有近两万个。由政府各职能机构颁布的法规总数已超过十万个。各加盟共和国及其政府职能机构颁布的经济法规就更多了。这些法规的内容涉及到所有的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的各环节,构成了调整苏联经济的法律体系。苏联经济立法,在调整对象和效力范围上相当灵活。有苏联部长会议颁布、通行全苏的法令;有各加盟共和国颁布、适用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法令;有适用于特定时期的专门法令;还有只适用于某一特殊事件的法令,等等。

  • 标签: 经济立法 苏联政府 经济法规 部长会议 经济活动 职能机构
  • 简介:本文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苏联开发东部经济地带的重大意义。苏联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发展东部经济地带既可以保证西部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苏联经济区域的东移,逐步改变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加强同经互会成员国的合作。对于开发东部经济地带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也进行了探讨,而且还预测了开发的前景。

  • 标签: 开发 东部经济地带
  • 简介:<正>一、前言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無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經济形式不可能在它以前的社会内部产生,只有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才能逐渐把它建立起来。因而距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設完成,还有一段整个的历史时期,即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制度的特点,列宁曾说:“在这制度内既有資本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新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者 列宁 过渡时期
  • 简介:<正>当苏联经济再一次经受改革浪潮冲击时,进一步研究1965年的经济改革就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估价改革的成就我们所要分析的时期是指1965年——1982年,也就是说,从苏联官方宣称改革的时间到下一轮重大改革浪潮的兴起。当然,在此我们分析研究的仅仅是那些能够导致经济体制变化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措施 经济改革 重大改革 经济运行状况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    一、经济建设的重大进展    苏联经济经过70多年的发展,  对苏联70多年经济建设的评价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苏联经济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 标签: 建设问题 经济建设 苏联经济
  • 简介: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以'新政治思维'为指导思想,在国内全面推行改革和实施'加速发展战略',同时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是仅次于欧洲的重要方向,苏联调整其对外总政策,自然也要调整其亚太政策。本文试就苏联调整亚太政策的经济、政治背景,它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采取的新姿态、新做法,以及苏联推行新亚政太策的制约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初步分析。

  • 标签: 政治背景 勃列日涅夫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思维 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
  • 简介:苏联斯大林时代,实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超重型经济结构,这种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现代化道路上出现了种种失误,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改革或改革不得力,从而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最终走向衰亡.本文对其作了经济上的分析,以揭示其由盛转衰的根源.

  • 标签: 苏联模式 经济根源 所有制 计划经济 经济结构
  • 简介:"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后,有鉴于许多干部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毛泽东一再提出中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同时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难免自相矛盾。

  • 标签: 毛泽东 读书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 简介:1928-1933年是新疆军阀金树仁执政的时期,此时的苏联国力日趋上升,苏联为推进工业化的需要,着力开拓新疆市场.而金树仁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苏联扩张经济权益的做法经历了由限制、抵制到倾斜合作的历程.研究这一时期苏联与金树仁政权的经济纠葛对于处理当代国际与地区关系仍具有相当的历史启示.

  • 标签: 苏联 金树仁 经济纠葛
  • 简介: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
  • 简介: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1932年,美国的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 标签: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苏联 中学 历史教学 世界近现代史
  • 简介:<正>按照传统的苏联观点,苏联经济体制主要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为基础,实现全面的国民经济计划,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从三十年代斯大林这样宣告以来,一贯如此。大多数西方观察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皆承认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这两种社会制度方面的特点,亦承认其重要性。但是超过这一界限,各种解释即表现出很大的分歧。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表现在,认为苏联经济体制是:

  • 标签: 苏联 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所有制 西方观察家 政治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计划
  • 简介:<正>印苏经济关系现状如何,它对印苏政治外交关系有何影响?对印度来说得失利弊又如何呢?这些问题向来为苏联问题专家所关注。笔者想就印苏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它的现状和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很多观点可能是一孔之见,望专家、学者们赐教。一、印苏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香客和商人就从现在的中亚地区进入印度贵霜王朝统治的地方。以

  • 标签: 经济关系 印度经济 苏联 印苏 利弊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