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病患采用炎唬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县人民医院手足病患31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唬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4%(140/156)高于对照组71.79%(1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病患采用干扰素与炎唬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唬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病给予利巴韦林联合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病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0例。行利巴韦林治疗参照组,行利巴韦林联合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病患采取利巴韦林联合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伴随症状,有较高的安全性,加快患儿机体恢复。

  • 标签: 利巴韦林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喜炎平与治疗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病患600例随机分成3组各200例。治疗1组采用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组采用宁静脉滴注治疗;gO照组单纯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3组用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及各项化验室指标。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7.0%,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且治疗1、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喜炎平 热毒宁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手足病患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08年以来,分析了我院诊治的60例手足病患的数据。结果一些患儿没有出现并发症,他们均在1周内得到治愈。4例伴合并症及2例被认为有发展为重症倾向可能性的患儿经治疗7—12天后痊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隔离患儿,做好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是有效预防及控制手足病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手足口病 诊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病患的护理措施和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2月320例手足病患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结果32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卫生宣教是手足病患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手足病的护理经验。方法36病患在做好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口腔及皮肤护理,结合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以及细致的病情观察。结果36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手足病的护理要点,及时给予消毒隔离、皮肤、口腔护理及心理疏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患的医院感染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呼吸感染病区收治的27 233例患儿,其中手足病3 815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3 41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感染部位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手足病患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39/3 815),其他感染性疾病患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9%(233/23 418)。其他感染性疾病患手足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04%(9/23 418)。39例手足病患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7例(69.23%)],其次为消化道[8例(20.51%)]、口腔[4例(10.26%)]; 233例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也以呼吸道常见,共83例(35.62%),其次为口腔[79例(33.91%)]、消化道[69例,包括急性胃肠炎60例(25.75%),手足病9例(3.86%)]、泌尿系统[2例(0.86%)];手足病组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01)。结论手足病患的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以减少手足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传播 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手足病患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能更好地配合医护的治疗,使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宣教,通俗易懂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现状及转归。告知家长孩子的病情,孩子的治疗情况及如何进行消毒等。结果通过护士的眼神、态度,可以向家长传递孩子的信息,护士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平稳的声调都能在潜意识中稳定患儿家长的情绪。娴熟的技术、规范的行为会使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结论在抢救危重患儿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对危重患儿家长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家长的反应,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换位思考,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手足病患转院途中的护理,总结重症手足病患转院途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住院重症手足病患进行转院,在途中治疗的同时,密切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本组12例重症手足病患顺利转到指定医院的专科病房,途中无伤亡病例。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重症手足病患转院成功的重要保障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转院途中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手足病(HFMD)的发病年龄多为1~5岁,该年龄段患儿的病情发展快,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而且患者家长通常难以承受孩子突如其来的病情变化,心情复杂,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中将以手足病患的临床护理工作为研究内容,分别从疾病特点、患儿护理、家长健康教育等方面探讨心理护理在手足病患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足口病 家长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重症手足病患的护理,得出结论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极大地提高重症手足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足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住的90例手足病患,进行隔离治疗,对发热、口腔、手足皮肤等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治疗和临床护理。结果90例患儿经过住院5-7天的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手足等皮疹全部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院内感染及流行情况。结论对手足病患严格隔离,并积极进行治疗争护理,同时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能明显提高速病的治疗率,减少并发后及大流行的发生。

  • 标签: 儿童手足口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手足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症状,多由EV71感染引起。我科2008年4月-2010年5月收治手足病患者821例,其中重复感染1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复感染 手足口病 患儿 传染性疾病 引发 症状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心肌酶谱分析手足病患的病情。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手足病患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TnI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病患多伴随有心肌酶谱CK与CK-MB的异常,为此需要积极评估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足病患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223例手足病患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症状患儿采用中药痰清+利巴韦林、核黄素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134例,占60.1%;有效88例,占39.5%;无效1例,占0.4%;治疗有效率为99.6%。平均退热时间为(2.3±0.4)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2.8±0.5)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5±0.4)d、平均住院时间(5.0±0.6)d。结论临床上,对一般症状患儿采用中药痰清+利巴韦林、核黄素等常规治疗,对重症倾向手足病患要填写观察表,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其加速患儿的退热,促进患儿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儿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手足口病 中药痰热清 核黄素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病(HFMD)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生化阈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钟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利用ROC曲线分析相关生化指标预测HFMD患儿预后的价值;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经ROC分析,乳酸清除率、心输出量、PaO2/FiO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767、0.67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乳酸清除率<25.655%(OR=2.689,95%CI:1.467~4.929)、心输出量<2.465 L/min(OR=1.487,95%CI:1.078~2.051)、PaO2/FiO2<271.645 mmHg (1 mmHg=0.133 kPa) (OR=3.689,95%CI:1.251~10.878)、血糖>8.3 mmol/L(OR=5.423,95%CI:1.389~21.173)及抽搐(OR=11.258,95%CI:1.201~105.531)是HFM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血糖升高、抽搐等症状的出现及乳酸清除率<25.655%、心输出量<2.465 L/min、PaO2/FiO2<271.645 mmHg可能提示HFMD患儿预后不良,需要临床医师及时关注,对症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乳酸清除率 心输出量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手足病患的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5 年 5 月~2016 年 5 月收治且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病的诊断标准的多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所有入组患儿和护士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品管圈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手足口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