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液对婴幼儿手足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将122例手足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病患70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结论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儿症状改善快,住院时间短。因此,注射液可作为治疗小儿手足病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液对婴幼儿手足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将122例手足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同时均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如合并感染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比较两种药物在5~7d疗程内的皮疹消退的时间、退热、口腔溃疡愈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注射液退热效果和皮疹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并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热毒宁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热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治疗上加用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疹消退方面,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液治疗手足病患,疗效显著。

  • 标签: 热毒宁手足口病患儿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营养干预治疗对手足病患血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已确诊的手足病住院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患儿年龄及病程给予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血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锌(4.83±1.57ug/ml)、钙(66.73±10.48ug/ml)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锌(3.92±2.14ug/ml)、钙(59.31±7.16ug/ml)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A(1.99±0.31mg/dl)、IgG(13.74±2.86mg/dl)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gA(1.25±0.49mg/dl)、IgG(10.94±3.52mg/dl)水平(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改善临床结局.关键词手足病营养干预免疫力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足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住的90例手足病患,进行隔离治疗,对发热、口腔、手足皮肤等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治疗和临床护理。结果90例患儿经过住院5-7天的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手足等皮疹全部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院内感染及流行情况。结论对手足病患严格隔离,并积极进行治疗争护理,同时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能明显提高速病的治疗率,减少并发后及大流行的发生。

  • 标签: 儿童手足口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心肌酶谱分析手足病患的病情。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手足病患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TnI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病患多伴随有心肌酶谱CK与CK-MB的异常,为此需要积极评估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手足病患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6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信息。结果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1-4岁,以男性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6月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肛周皮疹,主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肺炎、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部分病例同时并发多种并发症。结论手足病是传染性较强的急性传染病,应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手足病的认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例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手足病患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16例重症手足病患,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给予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16例患儿中,7例抢救无效死亡(均因送我科就治时间晚所致),109例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手足病患,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患的有效护理方法,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方法对82例手足病患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8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做好消毒隔离是防止本病传播的关键;防治要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注意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 标签: 手足口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早期重症手足病患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关键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早期重症手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住院期间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与高热、神经系统并发症、消毒隔离、口腔与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果32例早期重症手足病患中,2例入院时便已经出现了循环性的呼吸衰竭,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出现神经源性的肺水肿,于当天发生死亡。剩余3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重症手足病患的治疗中,进行有效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帮助患儿自身病症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需要予以重视和推广。

  • 标签: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 病情观察 消毒隔离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患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判断发生死亡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重症手足病病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病例数据用于建立死亡风险模型,2014年1~6月的病例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以入住PICU首次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乳酸、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CK、CK-Mb、LDH、Mb)、PCT、CRP检查结果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界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以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各项实验室指标的β值作为原始赋分,同时对β值取整后作为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考察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62例数据纳入死亡风险模型的建立,男230例(63.5%),女132例,年龄(24.0±14.8)个月,死亡25例(6.9%);验证数据共171例,男111例(64.9%),女60例,年龄(24.3±13.5)个月,死亡11例(6.4%)。1血NT-proBNP、乳酸、WBC、血糖、心肌酶谱和PCT的ROCAUC均〉0.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乳酸、WBC和血糖是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0.67(3.64~258.68)、5.22(1.22~22.33)、10.04(2.12~47.53)和10.56(1.88~59.27)。3WBC〉16.5×109·L-1、血糖〉7.8mmol·L-1、NT-proBNP〉10ng·mL-1、乳酸〉3.2mmol·L-1、NT-proBNP1.3~10ng·mL-1分别赋2.31、1.65、3.42、2.36和1.98分,简化赋分分别为2、2、3、2和2分。4使用原始赋分和简化赋分,以验证数据预测死亡的ROC曲线AUC均为0.99;简化赋分以4分为界值时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结论4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手足病患的预后有较好价值,总评分≥4分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风险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的脑脊液特点及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病患入院后24小时内行脑脊液检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观察资料。结果重症手足病患脑脊液压力升高59例,占73.75%;白细胞数异常44例,占55%;脑脊液蛋白升高11例,占13.75%;脑脊液葡萄糖升高21例,占26.25%。所有患儿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者19例,易惊者36例,肢体抖动者17例,抽搐、面神经炎者8例(其中抽搐有7例,面神经炎1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及神经系统症状在各年龄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1~3岁组患儿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及出现易惊的比率要更高些。结论1~3岁儿童是手足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发人群,对于此年龄段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及时行脑脊液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脑脊液 神经系统症状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手足病患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4.08-2015.08期间进行诊治的80例重症手足病患,密切观察其临床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80例重症手足病患中,10例患儿病情危重,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经相应的处理后症状消失。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6天,平均时间(8.43±1.30)天,未产生临床后遗症。结论临床及早诊断、及早隔离、及早治疗是治愈重症手足病患的关键,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临床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以利于患儿的及早康复。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危重症手足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PICU收治的临床符合危重症手足病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15例危重症手足病患经早期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支持,同时积极脱水降颅压,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治疗,做好消毒隔离、高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综合护理后,4例患儿转康复科治疗,2例家长放弃治疗,其余患儿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插管、早期治疗、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危重症手足病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呼吸机支持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病患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患有重症手足病患104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并分为实验组重症手足病患和对照组重症手足病患。实验组采用特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重症手足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手足病患,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别护理对重症手足病患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常规护理 特别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