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手足病患实行综合护理对其溃疡面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6-2019.06 期间接纳治疗的手足病患 6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对照组( 30 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30 例,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充分提升患儿的 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手足口病 溃疡面愈合。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择优集成四化护理管理在手足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5~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8月)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手足病患各4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手足病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足病患护理实践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足口病 择优集成 四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心肌酶检测对手足病患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明确诊断为手足病患53例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组成B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肌钙蛋白、心肌酶的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手足病的A组患儿其各项检测指标结果显示均明显高于B组健康体检儿童(P<0.05)。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手足病病情的加重,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检测值也相应增高。结论肌钙蛋白、心肌酶检测可以提高小儿手足病的诊断率,且可作为评判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意义重大。

  • 标签: 手足口病 肌钙蛋白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酶谱(ALT,AST,R-GT,ALP)在手病患肝损害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手足病患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酶转肽酶(r-GT)和碱性磷酸酶(AKP),并同时检测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病患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G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病患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童,说明手病患存在肝脏损害,早期检测血清肝酶谱对手足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肝酶谱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感染手足病,它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发热,在口腔、手、足还有臀部发生斑丘疹、疱疹或者是破溃以后出现溃疡,严重的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目的观察对手足病患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手足病患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退热等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护的效果、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水疱结痂的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接受治护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较高,其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水疱结痂、皮疹消退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手足病患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综合护理 效果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手足病患病情变化与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了解本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手足病患128例,25例出现重症早期症状患儿为一组,103例病情稳定患儿为一组,在治疗过程中检测两组儿童血NSE水平的变化。结果25例重症早期患儿入院血NSE水平平均(35.25±8.14)ng/ml;病情变化后复查血清NSE水平平均(120.25±15.14)ng/ml;症状消失后复查NSE水平平均(16.25±8.14)ng/ml。103例病情稳定患儿入院血NSE水平平均(32.25±7.56)ng/ml;复查血清NSE水平平均(26.25±8.26)ng/ml。25例出现重症早期症状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NSE升高可提示手足病患神经系统受累。

  • 标签: 手足口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系统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病患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监测了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期患儿63例,II期患儿46例,III期患儿28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白细胞、血糖监测结果与病情的关系。结果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I期和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和II期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在判断手足病病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明显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标签: 白细胞 血糖 手足口病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病患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60例手足病患分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就两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和手足病转归率、CRP、IgG、LDH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手足病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RP、IgG、LDH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LDH明显低于对照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病患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缩短病程,加速症状消退,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盐城市手足病皮疹的特点,为手足病的皮肤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11病区收治的36例以广泛的皮肤粘膜大疱反应为特征,临床诊断为手足病的患儿,给予精心的皮肤护理后,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36例患儿皮肤均恢复正常,后期无皮肤损害。结论正确的皮肤护理对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病患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 标签: 大疱样皮疹 手足口病 皮肤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危重型手足病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危重型手足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甘露消毒丹加减煎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精神、食欲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危重型手足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手足口病 危重型 甘露消毒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血常规红细胞改变特点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手足病患87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各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手足病样本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显著降低。同时统计血清铁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表现为小细胞形态的低色素性贫血,与缺铁无相关性。证实手足病对红细胞形态、变性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这与病情恶化互为因果。故关注红细胞参数对预警手足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而保护红细胞的治疗对手足病患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红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 10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感染手足病,它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发热,在口腔、手、足还有臀部发生斑丘疹、疱疹或者是破溃以后出现溃疡,严重的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目的观察对手足病患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中心医院收治的 150例手足病患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退热等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护的效果、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水疱结痂的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接受治护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较高,其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水疱结痂、皮疹消退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 P<0.05。结论对手足病患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综合护理 效果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手足病患在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后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院内研究择期范围在2020.3-2021.3内,70名入选患儿均经过详细筛选,平均划分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组别例数各为35人,划分后提供不同护理对策,并对研究所获结果做出比较。结果 实验组临床效果调查结果远强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指引 手足口病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手足病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感染,预防疾病传播。方法选取2012年4-7月门诊就诊的手足病患112例,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访视组实施健康宣教和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入户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拟定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法,并对主要照顾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演示及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治愈率及对医疗活动的综合满意度。结果入户指导组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入户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对提高患儿治愈率,有效提高主要照顾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综合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健康宣教 家庭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手足病患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门诊的120例手足病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①流行病学男患儿76例,构成比为63.3%,女患儿44例,构成比为36.7%,对比差异显著(P<0.05);<1岁患儿的构成比为2.5%,1~2岁的构成比为9.2%,2~3岁的构成比为31.7%,3~4岁的构成比为29.2%,4~5岁的构成比为22.5%,>5岁的构成比为5.0%;手足病患的发病季节以夏季居多,本组共59例,构成比为49.2%,其次是冬季(22.5%)、秋季(20.8%)、春季(7.5%)。②临床特征手足病患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皮疹伴口腔黏膜病变(72.5%)、发热(68.3%)、手足皮疹(20.8%)以及口腔黏膜病变(4.2%);手足病患常合并呼吸系统损伤(54.2%)、神经系统损伤(48.3%)以及食欲减退(20.0%);手足病患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降低(55.8%)、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48.3%)、EV71型阳性(41.7%)、c-A16型阳性(35.8%)、白细胞升高(18.3%)。结论对儿科门诊手足病患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科门诊 手足口病 患儿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手足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手足病患,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12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足病患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加快患儿的皮疹消退速度,使患儿的体温尽快恢复正常,优化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手足病主要由肠道病毒 A71 (EV-A71) 和柯萨奇病毒 A16 (CV-A16) 引起,由于其高传染性和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对儿科医疗保健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护理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关键方面,包括初始评估、体液和营养管理、疼痛管理、皮肤护理、呼吸支持和心理支持。此外,它还深入研究了脑炎、脑膜炎、心血管并发症和肺炎等并发症的管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支持性治疗的重要性。该综述还研究了护理干预的最新趋势、护理模式的应用以及护理教育和培训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关键作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平对小儿普通型手足病(HFM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2例符合普通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10%GS100-150ml中,qd静脉滴注;治疗组用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d)加入10%GS100-150ml中,qd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平颗粒<1岁,~1/3包,~3岁1/2包,~7岁2/3包,tid口服,连用7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6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普通型HFMD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更昔洛韦 热毒平 手足口病(HFMD) 普通型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重症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手足病患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一般护理外,着重强化对患儿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28例治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结论对重症手足病患,加强监测,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是提高救治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