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许多放射污染物质,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非放射污染物质,比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各种污染物的存在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污染场地修复的难度,混合污染场地修复是当前场地修复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总结放射以及非放射物质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混合污染场地修复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措施,对混合污染场地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的混合污染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放射125I密封籽源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探讨护理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注意事项,更好的做好医护人员及病患的防护。放射治疗是目前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涎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以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随着放射治疗学科的不断发展,精确放疗的概念被提出来,精确放疗的目的是提高靶区的剂量,更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因此,精确放疗已经成为放疗界提高疗效共识的目标。放射粒子植入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确放疗,具有近距离、定位准确、适形、低剂量和微创的优势2

  • 标签: 碘125I密封籽源 精确放疗 涎腺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放射食管炎的发病机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以及总结,并观察其治疗以及实验研究的进展。放射食管炎是肿瘤患者在放射线辐射治疗下,所致的一种食管黏膜损伤,属于剂量限制毒性之一。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在放疗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以及伴有烧灼感等。对于急性反射食管炎,需要住院治疗,提供鼻饲营养支持以及支持治疗。对于放疗结束后继续发展的食管晚期损伤,则容易出现狭窄、溃疡甚至穿孔的病症发展,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中,主要分析放射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探究其治疗进展。

  • 标签: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线辐射治疗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率小于30%甲亢的-131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63例甲状腺摄率小于30%甲亢的-131治疗后出现早发性甲减及甲亢治愈率与甲状腺摄率大于30%甲亢-131治疗后其甲亢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有无显著差别。结果甲状腺摄率小于30%甲亢的-131治疗与甲状腺摄率大于30%甲亢的-131治疗其治愈率及早发性甲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甲亢-131治疗不仅适合甲状腺摄率大于30%的甲亢患者,同时适合甲状腺摄率小于30%的甲亢患者。

  • 标签: 甲亢 碘-131治疗 甲状腺摄碘率小于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接受放射核素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将54例接受放射核素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放射核素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131治疗与以-131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治疗GD(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对257例G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131治疗,一组行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后18~36月观察、回顾、统计、分析。结果128例单纯-131治疗GD治愈率不如129例综合治疗GD的治愈率,单纯-131治疗GD甲低发生率高于129例综合治疗GD的甲低发生率,综合治疗组甲功开始降低时间、降低程度及对突眼疗效均较单纯-131治疗组有一定程度提前及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D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不仅可提高治愈率,而且降低甲低发生率。

  • 标签: GD 碘-131治疗 综合治疗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接受131I治疗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对152例确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住院患者进行131I治疗,实施优质护理,使之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结果在医护紧密配合下,患者接受131I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优质护理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接受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应作为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状腺机能亢进症 131I治疗 优质甲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49-02
  • 简介:【 摘要】 医学的不断发展让以前难以治愈的癌症得到某种程度的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对未清除的癌细胞则是通过 131来来治疗。本文将主要围绕 131在甲状腺癌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用于更好的临床治疗甲状腺癌。

  • 标签: 甲状腺癌 碘 131 治疗及护理
  • 简介:摘要鼻咽癌(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多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NPC的主要方式。但放射治疗易对周围脑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当前NPC放射治疗后REP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治疗进行总结,旨在为NPC放射治疗放射脑病的预防和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脑病 诊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在肿瘤生长区域或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植入-125放射粒子行组织内放射治疗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同时观察-125放射粒子植入的安全副反应。方法对2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和尽可能的淋巴结清除后,于肿瘤区域和可疑淋巴结转移途径上,以粒子枪和植入针在组织内植入-125放射粒子,首先要清楚手术切除过程中肿瘤向周围侵犯的部位、程度,其次要探查清楚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淋巴结重大的的程度和手术清除的难度,将-125粒子源装人粒子枪内,进行高压灭菌,通过无菌穿刺注射针,直接植入可疑组织内,术后进行腹部x线、胃镜、CT及彩超等的复查、随访。粒子的数量15~20枚不等。结果接受手术患者总共21例,植入术均安全完成;-125粒子植入1周后拍腹部x线片提示分布均匀,术后6个月随诊20例均无特殊反应,术后1年随访18例,1例肝转移灶出现,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其中结肠癌患者达7年随诊无复发转移表现。与单纯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在安全上无差异性区别。结论手术切除结合-125放射粒子植入组织内放疗来提高疗效可靠、安全,并发症少,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胃肠道 恶性肿瘤 手术 碘-I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剂量放射联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治疗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放射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给予小剂量放射联合甲硫咪唑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甲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及TSH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放射联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放射性碘 甲硫咪唑 甲状腺功能 亢进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治疗Graves病导致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60例行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将1年随访期内诊断为早发甲减者纳入早发甲减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估重、摄功能、服用放射药物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导致早发甲减的可能因素.结果早发甲减组36例,对照组212例,失访12例.根据甲状腺质量进行分级处理,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甲状腺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89,P〉0.05).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131I转换率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66±0.19比0.79±0.21,t=2.712,P〈0.01).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每克甲状腺给予131I活度(100μCi比90μCi)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u=2.144,P〈0.05).结论转换率和每克甲状腺给予的131I活度是影响早发甲减发生的因素.

  • 标签: Graves病 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31I治疗 吸碘率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粒子植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在肝癌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复发情况、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4、6周,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12、18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5%、17.5%、45.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5%、40.0%、85.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CD4^+/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更有效地杀灭肝癌细胞,预防肝癌复发,并改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性碘粒子 免疫功能 肝功能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