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分析

王鹏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消化科415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复合药剂;中西医结合;放射性食管炎

当前,放射治疗是颈胸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放射性食管炎则是颈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时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临床上在对食管癌及胸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照射视野内的正常食管黏膜可发送充血、水肿、吞咽困难,严重者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临床上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2]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往往都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深刻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生活质量,因此,我院提出本次研究内容,希望通过西医治疗与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54±5.67)岁。观察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45-67岁之间,平均年龄(53.26±4.38)岁。两组在临床资料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合剂组成:250ml生理盐水(0.9%)、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20ml、庆大霉素40万U、654-2针剂10mg,将以上药液混合均匀,即为常规西医治疗合剂。用法用量:每次5ml,分3天服完。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药品组成:代赭石30g,山豆根15g,急性子10g,紫草15g,蒲公英15g,冬凌草15g,麦冬10g,白术15g,芦根30g,白及15g,生甘草10g,沙参10g。用法用量:每天1剂,加水熬煎到300ml,分4-6次服完。

1.3观察指标

按照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疼痛症状、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良好,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等于显效加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例数38例,其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5.79%;观察组患者总例数38例,其中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X±S,n%)

3.讨论

放射性食管炎通常发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食管受到照射)2-3周,其病理基础为:食管黏膜受到一定照射剂量的照射之后,其生理功能受损,产生充血、水肿等症状,进而出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3]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由于食管受到一定损伤,易出现下咽疼痛、胸骨后烧灼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加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西医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主要措施为使用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方法单一,治疗效果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中医学则认为放射线属火毒之邪,最易伤津耗气,致毒热炽盛,胃失和降,津伤血燥,以使食管干涩,食物难入。起病处多实证,后期易转为虚证,多数为虚实夹杂证,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为主。[5]代赭石,味苦,性寒,《本草正》中记载:下气降痰,清火;山豆根味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等功效;急性子,味微苦,归脾、肝经,具有败毒抗癌、散淤消肿、消积等功效;紫草为活血、清热解毒药,主治解毒、活血、凉血;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冬凌草味苦、甘,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抗肿瘤作用;麦冬滋阴生津,主治热病伤津等;白术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芦根为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生津等作用;白及为活血化瘀药,《本草汇言》中记载: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中医认为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并可用于缓解药物毒性;沙参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通过此药方熬煎得出的药液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药性温和,基本无副作用,有助于调理患者身体状况,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表面,相比于单一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具有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薇.中药预防和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34),11:1623-1624.

[2]郭秀娟,沈莉,宫彦军.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J].临床荟萃,2007,(22),18:1358-1360.

[3]武治明.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甘肃医药,2014,(33),04:265-267.

[4]刘涛.中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5]徐建林,刘杰,吕海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9例[J].光明中医,2013,(28),11:2303-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