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廖辅叔在音乐学、词学和翻译学三个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其中音乐学领域的成就又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国近现代音乐、中西音乐交流的研究和外国音乐论著翻译等方面.从大量的综合文献中寻找并梳理脉络是廖先生学术研究工作的一大特色.而明清时期的大量文献是其主要的着眼点.廖先生论述独到的学术文论,展现了一片新的史学视野,拓开了一块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廖辅叔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西音乐交流史 外国音乐论著 翻译
  • 简介:刘再生先生新著《中国近代音乐简述》,是近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研究中不可多见的力作。该书通过90个专题,以其新颖的形式,脉络清晰地梳理了1840--1949年一百余年间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史料的翔实引征、史实的宏富辩证、述的精巧铺叙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来让人不无启迪意义。

  • 标签: 刘再生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 史料 史观 史述
  • 简介:面对本期梵净古典学的5篇稿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这种激动来自久违了的学术与文化上的感动。本期的核心论题是古典文学文本的音乐背景问题。什么是啸?这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绕不开的问题。回顾近现代以来对啸的研究,日本学者起到了先导作用。2000年10月31日,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横山弘教授(正仓院博物馆馆长)寄来了2篇论文的复印件,一篇是青木正儿的《"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另一篇是泽田瑞穗的《啸的源流》。福冈大学人文学部的甲斐胜二教授在2002年11月14日寄来了船津富彦《关于魏晋文学中的"啸傲"》一文的复印件,当然,此前我已经读过他的《阮籍〈咏怀诗〉和其"啸"的关系——阮籍怎样地吟诗》一文(《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272页).

  • 标签: 古典文本 音乐史 横吹曲 南京大学中文系 南京大学出版社 舌头
  • 简介:中国音乐与作品赏析是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本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手段与方法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日益显露。针对中国音乐的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更新,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同专业实行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高校 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 教学 改革
  • 简介:德国考古研究所东方部与布兰肯堡(哈尔茨)于1998年5月在克罗斯特米歇尔斯泰因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金属时代的考古学”的音乐考古学学科国际研讨会,本文是大会的宣读论文之一。文章指出,古以色列/巴勒斯坦音乐活动的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即《圣经·旧约金书》和《塔木德经·密西拿》有关盛大音乐活动的记载是经过渲染、夸大的,有时甚至是虚构的,这是美化历史从而强化当时神权统治的需要。

  • 标签: 古以色列 巴勒斯坦 音乐史 圣经·旧约全书 塔木德经·密西拿 音乐考古
  • 简介:<正>笔者从事中国音乐教学多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未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以往的中国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包括讲授法、音乐欣赏法、讨论法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日新月异,掌握多少材料不再是衡量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辩论法 教学方法 教学法 学生素质 获取信息
  • 简介:摘要:笔者以《中国音乐》为例进行研究,优化原有音乐理论课程的课程结构,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重新定位,为探索高校音乐理论教学改革和评价新模式,创新音乐教育新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课程思政 技能实践 《中国音乐史》
  • 简介:《中国音乐》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对此问题的探讨希望大家对地方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引起关注。

  • 标签: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音乐史》 教学
  • 简介:小议格劳特《西方音乐》新版中的几个新视角周小静《易经》中真的有"二进制"思维吗?近年来比较着读格劳特(D·J·Grout)的《西方音乐》第二、三、四版,其中不断修订、补充的论点,使我颇有感触。阅读中,有关莱布尼兹(G·W·Leibniz)受中国《...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帕勒斯特里那 格劳特 定旋律 《易经》 文艺复兴时期
  • 简介:中国的古老传统音乐文化和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文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并存并重,努力争取做到符合客观史实的平衡.近现代音乐应该和古代音乐恰当地衔接.近现代音乐过去对理论方面历史性成就的反映相对薄弱.理论方面的重要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应该同样受到关注,纳入近现代或当代音乐.对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需要考虑古老音乐和新音乐两个传统在逐步互相靠近、互相渗透的客观史实,从历史的视角加以总结,以利于推动新时期的音乐文化建设.

  • 标签: 中国 音乐文化 音乐史教学 教学内容 近现代音乐史 古代音乐史
  • 简介:在中国音乐教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中,以律制部分的教学为一个特别的重点和难点,常有学生反映不太明白其中的要义。就这部分的教学疑难,笔者作出相关思考,以求从四个方面生动教学,刺激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和熟稔程度。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 律制 律种
  • 简介:摘要 :用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本文将课程思政引入中国音乐理论教学中,提出改善传统的中国音乐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打破音乐学科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

  • 标签: 思政教育 《中国音乐史》 应用研究
  • 简介:  翻开西欧音乐的巨幅画卷,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源而上,我们就会发现,当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浪潮冲击了欧洲之后,欧洲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巴罗克时期.  ……

  • 标签: 史上繁荣 巴罗克音乐 时期巴罗克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还原为音乐文化。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写谁的音乐文化?”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
  • 简介:通过与梁茂春教授的学术对话及综合学术分析,文章对“口述音乐”的内涵、特性及制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口述音乐音乐口述下的一个子类。其研究的主要范围为现当代音乐,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曲家、作品,也包括重要的音乐事件及其艺术思潮的揭示。在实践操作中,要把握五个关键。一,访谈人具有专业素养;二,找到关键受访人;三,用“骨”搭建历史框架;四,多重散点视角“勾绘”历史;五,同步建设“数字化口述音乐历史资料库”。

  • 标签: 口述音乐史 梁茂春 添写音乐历史 口述访谈资料 数字化口述音乐史资料库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许多高校教育专业当中都开设了双簧管教学,双簧管属于木质管类乐器,与其他乐器相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然而在许多高校双簧管教学当中,仅仅注重技巧方面的教学,却忽略了西方音乐对双簧管教学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以双簧管教学中西方音乐发挥作用的研究为写作角度,在文章的内容当中,首先简述了双簧管的发展及教学情况,并详细的分析了西方音乐对双簧管教学的影响作用,最终提出了有关于提高双簧管教学与西方音乐结合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双簧管教学 西方音乐史 教学策略
  • 简介:音乐学─—问题与思考(上)刘经树在西文中,史学理论(Historiography)按其字面的意思又可译为历史编纂学。它从探讨史学研究方法人手,深入到对历史哲学以至于对史学本体的思辩,因此有人又称它为元史学、史学学。本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版了一大批...

  • 标签: 音乐史学 史学理论 问题与思考 音乐作品 史学研究 历史主义
  • 简介:<正>第二讲文艺复兴以后的一百年(下)第三节巴赫和亨德尔总述J.S.巴赫(1685—1750)和G.F.亨德尔(1685—1759)在音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并没有象上两个世纪的音乐家那样重于音乐形式上的创造,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形式,将其补充和更加完善,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去深刻地反映他们生活的时代。这两位大师承继以往的传统,并汲取同时代各国的音乐成就。他们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来的欧洲音乐发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 标签: 作品 意大利 巴赫 亨德尔 法国 创作
  • 简介:概况《玉音法事》是道教音乐上第一部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囊括了自东晋以来历代流行的道教仪式经韵,收载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雕板印行的《政和万寿道藏》之中,不着撰人。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卷中诸曲均附曲线谱式,因而在道教音乐及中国音乐上具有特殊价值,引来众多学者注目。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史料研究 法事 道教仪式 词曲 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