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率。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再筛选出同期进行阴道试产无剖宫产史的90例产妇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经研究,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均更短,p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本院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86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中选择再次剖宫产74例,其中因疤痕子宫要求择期手术62例,占83.7%;12例阴道试产,其中9例孕妇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75.0%。结论医患对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是导致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16例患者的病例使用了回顾式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属于前次刨宫产切口异常与感染者,对16例孕妇均行了B超检查,其中,有5例不完全子宫破裂,11例完全子宫破裂,都是由于孕期管理工作不到位引起。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娘是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对于有剖宫产再次妊娘的患者,整个孕期都要提高警惕,加强孕期管理和监护。

  • 标签: 子宫破裂 剖宫产史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再次分娩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产前选择将其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66例,其中甲组为阴道试产,乙组则再次进行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成功率、产程、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阴道试产34例,成功26例,成功率为76.5%,甲组的产程为8.35±1.8h明显长于乙组的手术时间1.4±0.7h;甲组在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均优于乙组。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安全性更高,可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应可能选择阴道试产。

  • 标签: 子宫下段 剖宫产 妊娠分娩方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开展分析,以2021年3月以内,2019年3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予以随机分组,实验组72例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样本给予传统干预,概述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实验组资料的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可保证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了分娩不良并发症情况,保证了产妇的分娩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方式的分析。方法将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295例产妇,其中297例阴道试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8例均成功分娩,9例在试产过程中行剖宫产术,阴道分娩者产程及产后出血均同一般无瘢痕子宫者。结论每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同意阴道试产,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彩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在2.5mm以上者均应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子宫下段切口厚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流手术591例患者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1~2021.12收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流手术59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无痛人流手术,对患者预后情况展开分析与总结。结果59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就接受无痛人流术,完全流产:580例(98.14%),不完全流产:10例(1.69%),无效或失败:1例(0.17%)。无1例患者漏吸,术中出血人数为2例(0.34%)出血量200ml,在剖宫产术后0.5~1年左右患者为主,分析原因得出,处于哺乳期时,子宫质软、子宫疤痕影响下会对收缩造成影响,与缩宫素等药物配合口服后、按摩子宫后出血症状随之消失。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需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用药准备工作,评估患者胚胎与疤痕距离等情况,同时结合患者剖宫产妊娠术后时间并制定出无痛人流术计划,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性。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无痛人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科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30位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剖宫产在自然分娩的情况下分娩效果较好。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建议使用自然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妊娠分娩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科处理临床分析。方法8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按照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自然临产方式,对照组行缩宫素引产方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再次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进行产科处理应当尽量选择自然阴道分娩,不仅具有着更高的安全性,而且更有利于母婴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再次妊娠分娩 产科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与选择剖宫产妊娠结局。方法:将2021年09月-2024年02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椎管内麻醉镇痛);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拒绝阴道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评估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破裂发生率、羊水栓塞、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患者住院天数,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剩余碱,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前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多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住院天数长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相关指标差于观察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前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椎管内麻醉镇痛)可改变人们既往“一胎剖二胎必剖”的观念,使更多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现阴道试产,避免重复剖宫产剖宫产带来的母婴并发症,实现孕妇自然分娩梦,从而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二级医院即可开展,且易被孕妇及家属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1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进行研究,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初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1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时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各产程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进行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n=200)及对照组(n=400),观察组产妇为阴道分娩,对照组为剖宫产,对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发生率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感染发生率、出血量、恶露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可减少产生出血量,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产妇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提高生产质量;临床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选择剖宫产术比例较高,需加强阴道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教育,从而提高妊娠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分娩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急诊剖宫产组和择期剖宫产组,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母婴的结局。结果24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中有117例行阴道试产(47.6%),其中成功的有85例(72.6%),中途行急诊剖宫产的有32例(27.4%),行急诊剖宫产的原因是在产程中出现了宫缩乏力、先兆子宫破裂以及出现胎儿窘迫等现象,有129例行择期剖宫产(52.4%),其原因是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短于2年,有胎儿窘迫、产程停滞以及社会因素等,与阴道分娩组比较,急诊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产时出血量更多(P<0.05),急诊剖宫产的产程长于阴道分娩组(P<0.05),三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感染以及子宫破裂率比较,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要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症、剖宫产的指征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其中阴道试产对母婴结局影响最小,因此条件允许可以尽量选取阴道试产的方式进行分娩。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新生儿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剖宫产产后进行二次分娩的具体细节,对其分娩方式和分娩安全进行讨论,产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分娩质量和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4-2016年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收治100例剖宫产产妇。并且在术后8年时间,进行再次怀孕并且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的住院历程和分娩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我们研究人员根据产妇的子宫切口疤痕情况与胎儿位置,将产妇进行安全性评估。将产妇分为高危组和普通组。同时我们研究人员根据普通组再次分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组以下简称为VBAC组以及在剖妇产后再次剖宫产的RCS组,在临床研究中对VABC组和RCS组的产妇分娩结果,母婴情况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长短等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产妇中,高危型的疤痕子宫妊娠组人数为24人,普通疤痕子宫妊娠组的产妇为76人。其中VBAC组4人,RCS组72人。RCS组中因社会因素、家庭建议进行手术的人为36例,占50%;我们经过研究和比对后,发现VABC组的经阴道生产的产妇的产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RCS组,且经阴道生产的产妇的其住院时间缩短,胎儿的出生情况较好。结论在妇产科临床中,我们应该对剖腹产后二次妊娠的孕妇进行详尽的筛查,对胎儿的位置和胎盘异常进行鉴别,根据疤痕分级程度,对子宫疤痕进行高危和普通的划分,再综合家庭意见和产妇个人意见,选择剖宫产和阴道试产,在条件允许和家人、产妇、陪护意见统一的情况下,倡导阴道顺产从而降低产科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医疗压力。

  • 标签: 二次妊娠 剖宫产后妊娠 分娩评估 临床生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以及分娩方式选择。方法 选取本院9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根据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将98例产妇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剖宫产)和观察组(38例自然分娩),对比两组分娩情况、预后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分娩、预后以及新生儿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采取自然分娩的安全性更高,新生儿状态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