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短期病死率高。虽然目前国际上缺乏规范统一的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但其概念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提高肝衰竭的早期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病因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发病机制相关参数,对肝衰竭发生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肝衰竭早期诊断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从而进一步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早期预警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37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7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查并对比两组人员的各项血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DW指标(14.36±0.77)%显著高于对照组(13.02±0.37)%(p

  • 标签: 血液检验指标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指标及脑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0例,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麻醉诱导,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前(T0)、升主动脉开放时(T1)、体外循环结束10 min(T2)、术后6 h(T3)的心肌指标及T0、T1、T2、T3、术后24 h(T4)脑代谢指标。结果两组脑代谢指标在T0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脑代谢指标均显著上升,并于T2时开始下降,但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小、下降幅度较大(P<0.05);T3时两组脑代谢指标基本稳定(P>0.05)。两组心肌指标T0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心肌指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T4时两组心肌指标基本稳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麻醉效果较好,镇静作用强,利于平衡脑代谢与心肌指标,保护心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心肌指标 脑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45.14±10.36)岁,年龄范围22~69岁。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后创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2.16)周,短于对照组的(13.63±2.39)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05%(32/39),高于对照组的61.11%(22/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LDH、肌酸激酶、GPT、GOT分别为(205.36±20.51) U/L、(25.19±3.97) U/L、(11.37±2.04) U/L、(9.35±1.02) U/L,低于对照组的(248.95±22.73) U/L、(41.85±4.64) U/L、(18.76±2.12) U/L、(16.68±1.34) U/L,补体C3、补体C4水平分别为(1.48±0.16) g/L、(0.45±0.07) g/L,高于对照组的(1.15±0.14) g/L、(0.23±0.06) g/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钙素、BALP、PINP水平分别为(6.27±0.92) μg/L、(71.05±7.46) IU/L、(92.39±7.12) ng/mL,高于对照组的(5.63±0.76) μg/L、(64.82±6.88) IU/L、(79.47±8.64) ng/mL;CTX、TRAP、吡啶啉水平分别为(5.52±0.96) ng/mL、(3.47±0.61) U/L、(25.07±4.02) U/L,低于对照组的(6.38±0.99) ng/mL、(4.40±0.73) U/L、(29.14±3.85) U/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30.56%(11/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提高肘关节功能,术后创伤较轻,骨代谢较好,较Y型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肘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平行双锁定钢板 创伤指标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分布特征,筛选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为劳动能力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分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120例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在不同尘肺期别、尘肺类型、工种、接尘工龄段以及不同组间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异常率的分布特征,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MVV、RV/TLC、DLco,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aCO2、pH。结果不同尘肺期别中,FEV1/FVC(H=4.338)、RV/TLC(H=13.616)、PaO2(H=4.071)、PaCO2(H=8.680)及肺功能(χ2=12.205)、血气分析(χ2=5.737)检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尘肺类型中,PaCO2(H=8.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尘工龄段间FEV1(H=7.931)、FEV1/FVC(H=9.060)和肺功能检测异常率(χ2=14.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中FEV1、FEV1/FVC、RV/TLC,血气分析中PaO2为最敏感的指标,鉴定中可主要参考以上指标,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 标签: 尘肺病 肺功能 血气分析 敏感指标 劳动能力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治疗,分析临床改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4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的疼痛度评分 为( 3.2±0.8 )分,对照组为( 4.7±1.3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8.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6.7%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病情,有利于缓解疼痛,防止并发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肋骨骨折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血气胸的穿透性胸部损伤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本科室接收的伴血气胸的60例穿透性胸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有30例,经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共有30例,经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较参考组显著更短,手术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较参考组显著更少(P<0.05)。结论:穿透性胸部损伤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血清疼痛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 2017年 4月— 2018 年 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 30例。常规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论 实验组患者 LH、 FSH、 E2、前列腺素 E2、白细胞介素 -6、心肌细胞 P 物质、环磷酰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肌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卵巢功能 血清疼痛指标 氧化损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在妊娠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我院体检孕妇 94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94例为研究对照,分析各孕期体检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孕早期凝血四项和健康组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孕中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健康组相比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晚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进行检测时发现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处于动态平衡状况,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疾病预防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指标 妊娠孕妇 观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冠心病诊疗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在我院心血管病房就诊的 8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 80例。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如 D-二聚体、 Fib、 PT、 APTT的值。结果:经测定冠心病患者组 D-二聚体指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大众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分级准入管理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可靠方法。我国卫生部已广泛开展医疗技术分级准入管理,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尚未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且较成人相比,儿科病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等特点,极易给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国儿科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儿科 护理 分级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形成由10项一级指标、36项二级指标、95项三级指标的调查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再用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权威性,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及讨论后形成第二轮问卷,以同样的方式再次筛选和确定评价指标。两轮讨论后最终确定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最后用层次分析法和乘积法分别计算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经两轮咨询后,最终确立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和三级指标67个。专家权威程度为0.79,显示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较高。从显著性检验的角度来看,P值均小于0.01,说明咨询专家对指标评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满足要求,结果可取。结论此次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今后需与分级标准与方法、专家主观评估相结合,以检验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继续修正和完善。

  • 标签: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医院 科研绩效 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为动态监测和评估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及可量化的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于2019年7—9月采用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函询,确立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敏感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4项结果指标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7;2轮函询结果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7、0.32(P<0.01)。结论构建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实用,有利于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疼痛,术后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疼痛管理
  • 作者: 陈佳佳 童莺歌 刘苗苗 黎晓艳 成燕 柴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4期
  • 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杭州 310006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312000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323000 ,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杭州 31001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医院评价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以Donabedian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原始指标,通过小组讨论法构建初级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5名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展开2轮咨询,构建最终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构、过程和结果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4、0.4;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分别为镇痛效果(0.266 7)、疼痛评估与再评估(0.160 0)、镇痛治疗(0.160 0);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是中重度活动性疼痛发生率(0.143 9)、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0.079 2)、镇痛健康教育充分率(0.073 0)。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15,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25(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科学合理,能体现术后疼痛管理多环节及多学科合作的特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疼痛管理 质量指标 德尔菲方法 Donabedian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旨在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构建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4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第1轮发放问卷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为91.17%;第2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2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9、0.214(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及6项结果指标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且可信度高,能够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肿瘤 恶性血液病 德尔菲法 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 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 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 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 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 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 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 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 443)比6.2%(90/1 443),χ2=169.76, 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 标签: 贫血,缺铁性 儿童 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 红细胞分布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