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最初,人们使用产品包装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和保护产品,但是今天,产品包装对消费者产生了新的意义,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品牌营销的手段,一种创新和实用性工具。

  • 标签: 产品包装 营销过程 品牌营销 消费者
  • 简介:  1前言  1.1行动学习来源  行动学习法是英国RegRavens教授创建,二战后他受政府的委托,进行管理发展学术研究,70年代他为英国通用电子公司开办了行动学习课程,被广泛关注.专家们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与案例教学方法并列.……

  • 标签: 中的应用 包装成本 十步法
  • 简介:本文通过在黑啤酒酿造过程改变酵母接种量,并与淡色啤酒进行对比发酵试验,分析研究了黑啤酒发酵过程酵母数与双乙酰的变化关系。.研究得出黑啤酒酿造过程酵母添加量的增加有利于双乙酰还原,但是黑啤酒对酵母还原双乙酰的能力存在不利影响。

  • 标签: 黑啤酒 酵母 双乙酰 发酵
  • 简介:对工业化生产的麦芽热水浸出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麦芽,2,5-二甲基-4-羟基呋喃(DMHF)酮的含量在从未检出(Lager麦芽)到4.2ppm(焦香麦芽)之间变化,后者是其在水中风味阈值的6倍;而5-甲基-4-羟基呋喃酮(MHF)除了在一种样品中远低于其风味阈值外,其它各样品均能检出;2(5)-乙基-5(2)-甲基-4-羟基呋喃酮(EMHF)在各样品均未检出.然后分别在Lager、Ale及焦香麦芽的浸出物接种Ale酵母发酵,结果产生了EMHF,另外,DMHF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Ale麦芽浸出物,两种化合物增加幅度最大,而MHF则有增有减,但最终浓度都远低于风味阈值.同时,分析了十种工业化生产的啤酒,结果所有样品均含有DMHF,其中有5种超出其在啤酒的风味阈值两倍,分别在2.4-2.9个风味单位.通过品评,表明有四种是典型的DMHF香甜味(焦糖味),有六个样品EMHF未检出,三个样品虽然可检出,但只有风味阈值的80%.所有样品均含有MHF,但含量不高.结果表明DMHF是英式Ale啤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少数情况下可能有EMHF.至于麦芽品种、酿造过程及酵母菌株对啤酒DMHF及EMHF浓度的影响尚未确定.

  • 标签: 麦芽
  • 简介:在麦汁煮沸和澄清过程,研究了热负荷对啤酒与老化有关的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如冷麦汁和啤酒的史垂克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物和敏感的风味化合物(二甲基硫、4-乙烯邻甲氧基苯酚和3-甲醇-2-丁烯-1-硫醇)。结论是:热负荷的降低导致了史垂克醛、4-乙烯邻甲氧基苯酚和3-甲醇-2-丁烯-1-硫醇含量的减少,也影响了啤酒质量,包括色泽和苦味。基于对啤酒质量的全面考虑,必须确定麦汁煮沸和澄清的最佳条件。

  • 标签: 二甲基硫 3-甲醇-2-丁烯-1-硫醇 史垂克醛 热负荷 4-乙烯邻甲氧基苯酚 麦汁煮沸
  • 简介:由于大麦和麦芽存在的内潭性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使内源性多酚、不饱和脂类等物质被氧化,导致成品啤酒风味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的降低。酶促氧化反应可发生在不同的酿造阶段,包括发芽、焙爆和糖化等环节。五种主要的内源性氧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最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可防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危害;而过氧化氢酶可催化具有活性的H2O2生成如,由此构成了清除活性氧的初级抗氧化酶体系。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在H2O2和O2存在的情况下,可催化内源性酚类底物生成具有活性的醌类物质,所产生的次级氧化产物可改变啤酒的品质。脂肪酸氧化酶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可挥发性的醛类物质,是导致啤酒风味老化的关键酶。酶促氧化的结果在成品啤酒上主要表现为老化异昧的出现、形成混浊、苦味和收敛性的改变,以及色泽的加深等。本文综述了这五种酶的基本性质,在制麦和糖化过程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对啤酒酿造的影响。

  • 标签: 氧化还原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脂肪酸氧化酶
  • 简介:静态混合器的型号有很多种,我公司使用的是SV型。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是让流体在管线中流动冲击混合器的波纹片,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层流时是“分割-位置移动-重新汇合”,湍流时,流体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还会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形成所需要的混合液。之所以称之为“静态”混合器,是指管道内没有运动部件,只有静止元件(如图1)。

  • 标签: 静态混合器 发酵液 试验 应用 层流运动 工作原理
  • 简介:本法采用固相提取(SPE)小柱提取和富集啤酒的主要香味组成,处理后的啤酒可直接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以GC/MS对14种醇,酯,酸组分作了定性鉴别,采用内标法对其中的乙酸苯乙酯,己酸,β-苯乙酸,辛酸,癸酸等五种组分作定量测定,六次平行测定的PSD在3.9%-18.1%,加标回收率在91.4%-108.6%。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良好,可直接用于啤酒的质量控制分析。

  • 标签: 固相提取小柱 啤酒 香味 组分分析
  • 简介:测定啤酒内源抗氧化剂活性方法的研究成功,为预测啤酒氧化风味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用带电子自旋共振光变的自旋捕捉法测定强制实验时啤酒的自由基,检测出的自由基被认定是氢氧基(OH-基)。监测OH-基产生的经过发现,OH-基并非总是在强制实验开始后立即产生,而是在一定时段之后才产生,把这一时段称为OH-基产生的“滞后时间”。滞后时间与啤酒的内源抗氧化物质活性有关,同时也探讨了OH-基产生的机制。

  • 标签: 啤酒氧化 风味稳定性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内源抗氧化物质活性 测定 氢氧基
  • 简介:原料大麦中含有的p-葡萄糖苷酶和内β-1—4葡聚糖酶的数量是很重要的。这些酶在浸麦和发芽过程逐渐增加,包括内β-1—3、1-4葡聚糖酶、内β-1—3葡聚糖酶和外β-1-3葡聚糖酶。外β-1-3葡聚糖酶在发芽过程很晚才形成,在未完全溶解的麦芽它可能是-种限制性的酶。三种外葡聚糖酶彼此分离的存在于麦芽,每-种都表现出对β-1—3键的分解作用。由于内β-1-3、1—4葡聚糖酶是从非还原性末端分解β-1-4键联结的寡糖,这可能是为什么这种寡糖会在麦汁残留-定数量的第二个原因。金属离子可能是促进外葡聚糖酶敏感性的三个因素之一,如钾离子、钠离子和镁离子。

  • 标签: 大麦内 外葡聚糖酶
  • 简介:谷物感染玉米镰刀霉对麦芽和啤酒都有严重影响。镰刀霉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浸渍过程能够部分去除,而镰刀霉在浸渍、发芽和干燥过程中会又继续生长,产生真菌毒素,因此谷粒发芽过程脱毒作用不大。如何控制发芽期间真菌的生长。本文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辐射是防止谷物发芽过程镰刀霉生长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对残余真菌产生真菌毒素及对麦芽质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化学方法如臭氧在啤酒中将不会残留,也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对麦芽和啤酒质量的影响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将解毒基因插入发酵用酵母,麦汁得到解毒,真菌就不再是个问题。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例如用镰刀霉感染的谷物酿造啤酒。

  • 标签: 麦芽 啤酒 制麦 酿酒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真菌毒素
  • 简介: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和相似系统理论对50批次某品种燕京啤酒和6种市售啤酒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该种系统方法建立的啤酒风味指纹图谱,可快速、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品牌啤酒的差异性。该品种燕京啤酒总相似度集中在0.838-0.900之间,其它品牌啤酒的总相似度值均低于0.75,其结果有效地评价了该品种燕京啤酒风味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 标签: 指纹图谱 相似系统理论 啤酒 风味特征 气相色谱
  • 简介:使用蛋白质分离检测仪和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对啤酒蛋白组分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测定啤酒其他理化指标如泡持、异α-酸和pH等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组分42KDa和9.5KDa与NIBEM法所测泡持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pH(4.0-4.6)对泡持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性分析不同麦芽所制备协定麦汁及其煮沸30mnin后的泡沫蛋白,结果发现煮沸30min后麦汁45KDa以上的蛋白质明显减少,麦芽协定麦汁泡沫活性蛋白含量较高的是甘啤4、Metcalfe和Baudin,经过煮沸后麦汁泡沫活性蛋白含量较高的是甘啤4、Metcalfe和Scarlett值得注意的是Metcalfe煮沸前后蛋白变化量最小,Gairdner变化量最大.

  • 标签: HPGFC 啤酒 蛋白组分 异Α-酸 泡沫稳定性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小麦啤酒中最重要的三种香味物质的挥发性。结果表明,在发酵阶段通过二氧化碳的洗涤作用,这三种香味物质会尽可能地释放出来。我们的兴趣在于确定挥发性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二氧化碳洗涤使这些香味物质释放的条件。在实验,通过充入不同数量的二氧化碳来检测水中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浓度。为了模拟正常发酵过程(原麦汁浓度120p)中二氧化碳的形成,专门设计、制造了一套系统用于此研究。使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在模拟的发酵条件下检测温度、pH和酒精含量等参数。乙酸异戊酯的挥发性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而4-乙烯基愈创木酚是最难挥发的化合物。随着温度的上升,这些香味物质的挥发性也会增加,但pH对其挥发性没有影响。同样,在本实验,不大于4%(体积比)的酒精含量对挥发性也没有影响。乙酸酯类比酚类化合物4-乙烯基愈创木酚更容易释放出来。

  • 标签: 乙酸酯类 4-乙烯基愈创木酚 挥发性
  • 简介:考马斯亮蓝法是将蛋白质浓度和染料与标准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等产生的颜色变化相关联,但这些标准蛋白和啤酒的蛋白质并不直接关联。考马斯亮蓝染料复合物与凝胶过滤分离出的啤酒中高分子量氮成分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对大多数啤酒来说是很好的线性相关。对于高分子氮来说,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啤酒的蛋白质比凯氏定氮法更准确。

  • 标签: 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 蛋白质
  • 简介:近年来,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分析不同酒精饮料气味单独组分的感官活性,以及气味与这些产物挥发性化学组分相关性的研究有所加强。CG-O技术是一种基于色谱柱洗出液感官评价的技术。由于该仪器配有特殊附件,即所谓的嗅觉端口,使得定性和定量气味评价成为可能。嗅觉测量谱图形式取决于被分析物的分离程序和实验中所采用的定量方法。本文讨论比较了目前酒精饮料中最常用的几种样品预处理方法,包括溶剂法和非溶剂法,还讨论了几种定量方法,如检测频数法、稀释到检测闽值法和直接强度方法。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酒精饮料分析和质量评价采用的分析技术。文中列举了许多研究样品,旨在确定挥发性化合物组分、含量以及产品(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精饮料)感官特性间的关系,同时比较和鉴别不同酒精饮料中的主要香味化合物及有害气味物质。

  • 标签: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酒精饮料 气味 挥发性化合物
  • 简介:建立了啤酒混浊活性蛋白质的提取制备方法和基于高效凝胶过滤色谱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对混浊活性蛋白进行了系统的分子量分布特点及定量分析,并将其应用在了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及啤酒样品分析领域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解决了混浊活性蛋白分子量及含量难以测定的问题,对啤酒生产蛋白质分子量的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混浊活性蛋白的分布区间为23.4-150.0kDa、5.7-23.4kDa、1.0-5.7kDa和05-1.0kDa啤酒样品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分子量包括4.8kDa,2.4kDa,3.9kDa和128.8kDa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3%-2.0%,不需混浊活性蛋白提取制备过程的透析除盐处理,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啤酒稳定剂硅胶、酿造单宁和脯氨酸蛋白酶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硅胶主要去除0.5-1.0kDa,酿造单宁去除32.0-55.0kDa,而脯氨酸蛋白酶主要去除51.6-1500kDa部分蛋白质.

  • 标签: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 定量分析 啤酒 混浊活性蛋白 非生物稳定性
  • 简介:在2008~2009年,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结合荧光检测法(FLD),对237种样品的啤酒大麦、麦芽、啤酒花、麦汁和啤酒进行了赭曲霉毒素A(OTA)污染的分析。相比于其他常用的方法,UPLC法是一种具有低检测限和定量限(LOD和LOQ)的快速检测技术。啤酒的LOD和LOQ值分别为0.0003nWmL和0.001ng/mL,大麦或麦芽为0.05μg/kg和0.2μg/kg,啤酒花为0.16μg/kg和0.5μg/kg。赭曲霉毒素A在其中一种大麦样品(0.3μg/kg),一种麦芽样品(0.7μg/kg)和一种啤酒花样品(0.6μg/kg)中被检测到,对啤酒酿造过程的OTA含量也做了检测。此外,对从当地商店购买的国内外啤酒样品也进行了分析,OTA在其中的39%啤酒样品中被检测到,水平介于0.001~0.0544ng/mL之间,只有一个啤酒样品OTA含量达到了0.2438ng/mL。

  • 标签: 赭曲霉毒素A UPLC荧光 酿酒 大麦 麦芽 啤酒
  • 简介:硬质麦粒的总氮含量一般比相应的粉状麦粒高。对于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大麦来说,它的β-淀粉酶活性与硬质的多少,总氮含量的高低以及总的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高低相关。β-淀粉酶活性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大麦的β-淀粉酶含量不仅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差别,而且反映出蛋白质种类和麦粒结构的不同。尽管如此,制麦期间麦类谷物的β-淀粉酶酶含量还是不能作为麦类谷物β-淀粉酶活性强弱的指标。

  • 标签: 大麦颗粒 Β-淀粉酶 酶活性 硬质麦粒 粉状麦粒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