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江河、湖泊和水库是内陆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工农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上溯产卵场进行繁殖。世界各国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内陆水域开展人工放流移殖鱼苗,对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内陆水域 发展途径 世界 概况 工业“三废” 中国
  • 简介:玛可河为大渡河主要干流及正源,近年来,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多,玛可河珍稀鱼类资源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玛可河鱼类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为修复玛可河珍稀鱼类资源、改善玛可河水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措施。

  • 标签: 玛可河 珍稀鱼类 生态保护 对策
  • 简介:<正>2013年三门峡市认真执行《渔业法》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黄河中游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渔业种质资源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东入河南进入三门峡市境内,流经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四个县(市)区,在三门峡市境内全长225公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

  • 标签: 渔业资源保护 水产种质资源 人与自然 种质资源保护区 陕西省潼关县 保护区管理
  • 简介:品种是21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优良的品种对于养殖产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种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育种,二是引种。引种是改良本国已有的传统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异国优良种类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引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正式报道.截止2000年。我国相继从国外(或境外)引进的经济鱼类(不包括小型观赏鱼类)共计62种,隶属11个目、26个科。这其中.又以罗非鱼的引进最为成功,取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 标签: 种质资源保护 罗非鱼 引种 养殖品种结构 水产养殖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山水相连。由于地缘上的优势,广西与越南的边贸额占了中越贸易总额的80%以上。"八五"期间,广西与越南的边贸成交额达133亿元人民币,仅1995年的边贸额就达27亿元。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为振兴广西经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广西经济

  •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法 水生野生动物 中越边境贸易 边贸点 野生动物资源 走私
  • 简介:1我国淡水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曾对532条江河进行了监测,发现受污染的约占82.3%,其中有些江河的局部水体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长江的污染源有3万多个,鱼、虾死亡,人畜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现有3500公里河段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兰州河段,酚超标15倍、砷超标10倍.由于水体污染,鲤鱼产量减半.松花江水系每天约有800万立方米污水排人,这些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其中含有汞、氟化物、酚、石油、煤灰等,第二松花江吉林市以下300公里江段,鱼、虾基本绝迹.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巢湖等湖泊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 标签: 中国 淡水水产养殖业 水域环境 集约化淡水养殖 养殖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域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加上大量的富含氮、磷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废水排入江、河、湖,致使水体中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造成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暴发性水产病害的发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水产养殖业 养殖水体 生活污水 生态环境恶化 工业废水 关键因素
  • 简介: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每年因多种疾病而死亡生猪约占养猪总数的8%~10%.死亡猪中75%~80%以上为未成年猪。仔猪阶段(1~60d),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健全.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弱.尤其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极弱.这时正是仔猪处在生命的最高危险期.许多时候环境变化是导致仔猪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创造和利用有益于仔猪健康成长的外界环境条件.消除或避免有害因子和不良状态对仔猪的影响.是仔猪管理的基本任务。

  • 标签: 仔猪生长 环境变化 调控 病原微生物 饲养过程 系统识别
  • 简介:池塘混养青虾与池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控制好池塘生态环境条件是提高养虾产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推广池塘混养青虾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青虾的成活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1、池塘清整冬捕后或青虾放养前,将池水彻底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底层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先让池底曝晒1~2周,淤泥干涸后再用生石灰和硫酸铜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及卵、有害藻类、青苔和杂草,为鱼虾健康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青虾 池塘养殖 混养 生态环境调控
  • 简介: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市吕田镇桂峰山麓,全长157公里,流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8.4亿立方米,既是哺育从化人的生命线,也是广州人的生命河。将要建立的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流溪河从化段,总长度113千米,平均宽度200米,总面积2260公顷。

  • 标签: 种质资源保护 保护区建设 流溪河 国家级 渔业资源 水产
  • 简介:非洲鲫鱼是优良养殖鱼类,几年来,我市已逐步推广饲养,并出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向阳公社津头大队18亩高产塘,1976年平均亩产2000斤,其中非洲鲫鱼占700斤;葛麻大队1976年13亩配养非洲鲫鱼的试验塘,平均亩产1929斤。实践证明,大力饲养非洲鲫鱼,是夺取我市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鲫鱼 亩产 高产稳产 越冬 饲养 养殖鱼类
  • 简介: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部湾东侧、广东雷州半岛西侧,总面积46864.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是环北部湾建区历史最长、面积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海洋生物资源,是维持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重要的生态作用。

  • 标签: 海洋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海洋生物资源 机制 海洋生态系统 雷州半岛
  • 简介:血液作为反映鱼体生理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其生活环境质量直接相关。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类面临着水质因子刺激、营养缺乏等所造成的各种类型环境胁迫,这在鱼类血液变化有所体现。本文对环境胁迫影响下鱼体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和相应规律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环境胁迫下鱼体血液相关指标改变是造成体内免疫能力的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施用抗应激药物如中草药等能够增强鱼体免疫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危害,不过提高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对环境胁迫危害的认识才是关键。

  • 标签: 环境胁迫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广西海岸带位子我国南海,濒临北部湾,东与广东省廉江县交界于英罗港,西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海岸线全长1083.04公里。沿岸20米水深内浅海面积为6488.31平方公里;滩涂总面积为1005.31平方公里。

  • 标签: 渔业环境 广西 北仑 西海岸 现状 措施
  • 简介: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生产中的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日益突出,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养猪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方面,本文从猪场的合理规划、营养调控以及排泄物的合理处理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养猪 污染 防制
  • 简介:近年来,邕江(南宁段)水域受污染情况有加剧趋势,每年都有因污染造成的死鱼事故发生,不仅危及人畜水安全,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也对邕江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本研究对邕江(南宁段)水域水质理化因子组成及变动情况作了综合研究,分析水域受污染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整治对策及措施,为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邕江 渔业环境 水化学 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评估报告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从观测得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的雪和冰融化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证据支持了这一观点。全球海平面1961~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1.8mm(1.3~2.3mm)(IPCC,2007),而广东沿海海平面近百年的上升速率为1.7mm/年(200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广东沿海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全球平均气温 海平面上升 环境
  • 简介:大气物理学家卡尔霍哲斯于1977年创立了海水基金,将海水引向内陆灌溉不毛的沿海荒漠以形成绿洲,进行海洋生物燃料和海产养殖等综合性生产。该基金在墨西哥开发的项目经过四年半时间,目前在厄立特里亚建立了总面积为1000余公顷的世界上最大综合海水养殖场,育有大量的海篷子属植物和鱼虾等。

  • 标签: 海产养殖 生物燃料 海水 世界 农场 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