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独特的求生本领。比如鸥鸟水中捉鱼,让人感慨之余不得不佩服和羡慕。但鸥鸟属于鸟类,鸟类动作敏捷,纵能捉鱼,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会飞的鸟,那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 标签: 智谋 大鲵 鸥鸟 鸟类 动作
  • 简介: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又叫娃娃鱼,属两栖(Amphidia)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tobrahida)。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野生资源日益衰退,为了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需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国内已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驯养和繁殖。

  • 标签: 大鲵 人工饲养 野生资源 野生动物 经济价值 开发利用
  • 简介: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其叫声似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是3.65亿年前由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陆生类过渡性两栖动物.它与恐龙同一个时代。由于地壳运动.环境变化。身材庞大的恐龙灭绝.而大鲵存活了下来。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它生活于山区溪河之中.生长缓慢,性成熟较晚。受精率、成活率均低.资源再生能力差。在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省份才有分布。

  • 标签: 大鲵 繁衍 生物进化过程 恐龙灭绝 两栖动物 环境变化
  • 简介: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大型两栖动物,被誉为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食用、药用价值非常大。

  • 标签: 大鲵 程序 养殖 两栖动物 生物进化 保护动物
  • 简介:目的:确定大鲵成体后血细胞发生的模式及其造血器官。方法:骨髓及脾组织涂片用Giemsa(姬姆萨)染料染色,光镜镜检并记录结果。结果:在骨髓及脾组织涂片中均发现存在有造血干细胞和血细胞发生相应阶段的细胞。结论:大鲵成体后.血细胞发生的模式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相类似,红骨髓是其成体后活跃的造血器官,脾的造血功能虽不及骨髓活跃,但其仍是大鲵终生的造血器官。

  • 标签: 大鲵 血细胞发生 骨髓
  • 简介:文中介绍秦岭大鲵繁育基地的亲鲵人工繁殖技术。三年间连续催情32组,自然交配产卵雌鲵27尾,共获卵14000粒,并连年孵化出苗。其中,产空卵带亲鲵5尾,催繁成功率为84.4%。每年7月下旬至8月底性腺发育成熟为最佳催情期;交配产卵池要彻底清池,严控给水流量与水深;以及亲鲵繁殖与护卵行为等系列要素。

  • 标签: 人工繁殖技术 秦岭山区 大鲵 性腺发育成熟 交配产卵 繁育基地
  • 简介:两栖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全球现在两栖类动物约有3000多种,绝大部分体形较小。大鲵在两栖类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小的体长在60~70厘米之间,最大者体长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前些年在湖南桑植还曾捕到一条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形大鲵

  • 标签: 大鲵 两栖动物 两栖类动物 体长 栖息 体形
  • 简介: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由于大鲵养殖属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大鲵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制约大鲵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鲵病害的防治,对提高大鲵养殖成活率意义重大.大鲵发病,除自身免疫力降低引发疾病,水体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加上投饵不科学、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病害的严重暴发,所以大鲵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而使用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和病害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 标签: 中的应用 大鲵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动物标本是动物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教学科研价值,其中剥制标本最为直观和形象。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标本缺少。通过剥皮、防腐、填充、整形、上漆等一系列步骤,获得了1具较完整的大鲵剥制标本。制作的标本除体型稍圆、皮肤干燥收缩导致标本个体变小外,基本符合预期。小型无鳞类水生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可选用钢丝作为填充支架,简单易行,但填充物不宜选用锯末、棉花等无法维持标本形状的材料,以免皮肤干燥收缩后标本体型发生变化。

  • 标签: 中国大鲵 剥制 标本
  • 简介: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tobrahida),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之一,仅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它是一种集科研、观赏、药用与美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非法的大量捕杀,加上大鲵自然繁殖率低等因素,大鲵的野生资源日益衰退。

  • 标签: 中国大鲵 南方地区 工厂化养殖模式 水质管理 饵料选择 日常管理
  • 简介:综述了大鲵蛋白质、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强调了大鲵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借鉴;分析了大鲵营养价值的开发现状,指出了其今后的开发方向。

  • 标签: 大鲵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矿质元素 开发利用
  • 简介:大鲵(Andriasdav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大区域,因人为过度利用与捕杀,大鲵生息环境破坏严重,对野生大鲵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 标签: 大鲵 人工养殖 北方地区 工厂化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实验
  • 简介:本文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1530尾大鲵的全长与体重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10X2。

  • 标签: 大鲵 全长 体重 回归分析
  • 简介:通过对采自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50份蕨类植物标本整理鉴定表明。该区共有蕨类植物26科,55属,117种(包括亚种、变种)。优势科为:Dryopteridaceae,Polypodiaceae,Thelypteridaceae,Selaginellaceae,Aspleniaceae,Athyriaceaeo

  • 标签: 蕨类植物 资源 优势科 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 贵州
  • 简介: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及珠江上、中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大鲵是非常古老的物种,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大鲵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人参”。

  • 标签: 产业化发展 大鲵 保护 地球演化 生物演变 生物进化
  • 简介:2011年10月17日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总工冯建新等一行6人到河南省大鲵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地考察并进行交流。卢氏县人大李正军副主任、农业局杨治洛书记等陪同参加调研。李正军副主任介绍了卢氏县大鲵自然分布及资源情况及中心发展过程。卢氏县科技副县长赵道全介绍了卢氏县适宜大鲵繁养的自然条件、中心的目标、

  • 标签: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产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 大鲵 调研 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