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生存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目的描述食管癌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对癌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食管癌的症状群,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群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为180(94.6%),(6.13±1.65)分;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3.53±12.44)分,处于中等水平。评分最低为情感状况(14.37±4.72)分,最高为社会/家庭状况(17.45±3.40)分;食管癌患者存在胃肠道、情感及病感3种症状群,且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0.05);胃肠道症状群和病感症状群是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症状多,受多个症状群困扰,生活质量水平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群特点,制定更高效、更个体化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症状群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调查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研究原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测定45例原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患者术后GLQI评分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随病理分期增高,患者GLQI总分、心理情绪状态、生理功能状态及主观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男性患者在GLQI总分及生理功能状态上均优于女性患者(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及主观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2周腹腔镜组在GLQI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主观症状方面优于开腹组(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及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3个月以后,腹腔镜组在GLQI总分及主观症状优于开腹组(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生理功能状态及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性别及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病理分期早优于分期晚的患者,男性优于女性,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胃癌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 标签: 肺肿瘤 知信行干预 术后疼痛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liverpartitionandportalveinligationforstagedhepatectomy,ALPP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一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以腹腔镜辅助ALPPS方法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第1步在腹腔镜下结扎门静脉右支并离断左肝内外叶;第2步在第1次术后第8天,评估剩余肝脏体积能满足机体要求后行右半肝的扩大切除术,同时对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手术出血50ml,手术时长225分钟。第2次手术出血700ml,手术时长335分钟。切除右肝三叶大小约24.0cm×22.0cm×15.0cm,重量2.7kg,肿瘤大小约18.0cm×16.0cm×14.0cm,残余肝大小约15.0cm×13.0cm×8.0cm。术后病理结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200ml,AFP降至150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术后随访至32个月,再次评估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300ml,AFP16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无疾病生存期达32个月。结论腹腔镜辅助ALPPS手术可作为残肝体积不足的一些较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剩余体积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结果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训练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通过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弹性训练,均连续护理8周。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和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两年内胃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CD-RISC评分、POMS量表评分(疲劳、慌乱、愤怒、抑郁和紧张)、KP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CD-RISC评分、PMOS量表评分(疲劳、慌乱、愤怒、抑郁和紧张)、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胃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的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弹性训练,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心理弹性训练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因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按不同人口学指标进行分组,对各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析.结果共收到269份有效量表.青年比中老年直肠癌患者在社会-心理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P=0.021)和未来期望(P=0.044)方面,承受更大损害,而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在生理相关领域如躯体功能(P=0.039)、性功能(P<0.001)和性感受(P<0.001)方面受损更严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低主要集中在性功能(P=0.022)、性感受(P=0.036)及症状领域如疲倦(P=0.043)、疼痛(P=0.002)、失眠(P=0.018)及胃肠症状(P=0.029).教育程度低以及无工作的患者生存质量更差.结论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受损领域和程度各不相同,术后随访、康复治疗以及社会支持需有针对性地进行.

  • 标签: 生活质量 直肠癌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胃肠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病区快速康复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统计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患者饮食情况知晓率、饮食执行正确率、活动情况知晓率、活动情况执行正确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为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改进措施实施后所有评估项目都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患者饮食知晓率、活动情况知晓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在改善后均提高到100%。结论品管圈可持续提高我区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快速康复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的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5例伴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安慰、鼓励、帮助、同情及换位思考等心理支持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氮平(10mg/d,连用4周)。引入国际通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个条目(EORTCQLQ-C30)量表,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躯体(83.14±14.86)、情绪功能领域(67.74±21.86),恶心呕吐(20.24±17.40)、疼痛(18.30±19.66)、失眠症状领域(27.09±18.86),总体生活质量领域(64.74±21.98)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可改善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 标签: 奥氮平 肿瘤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9.8±7.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8.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7,P﹤0.01)。对照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1.2±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肺癌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晚期癌症患者91例,应用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癌性疼痛缓解程度并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36.14%,缓解率为83.13%。治疗2周期后患者KPS评分为CR49.45%(45/91),SD30.76%(28/91),NR19.78%(18/91)。体质量CR60.44%(55/91),sD18.68%(17/91),NR20.88%(19/91)。结论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抗肿瘤手段。

  • 标签: 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 晚期癌症 癌性疼痛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宣教管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就诊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就诊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的患者作为宣教组,每组49例。术后第1天和术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的负面情绪;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和本组术后第1天(P﹤0.05);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QOL量表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QOL量表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结论持续性宣教管理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性宣教 管理 食管癌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Mc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运用翻译后的McGill生活质量问卷(MQOL-C)调查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评价翻译后量表的信效度。结果63例癌症患者参与研究。MQOL-C量表各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602-0.828之间,内部一致性较好。除了项目1外,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较好地解释了量表的4个维度共15个项目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结论MQOL-C版本适用于中国内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 标签: 癌症 生活质量 信效度检验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 标签: 胃癌 化疗 营养状况 化疗不良反应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行同期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50mg,每天1次,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28d1次,持续3年).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3年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癌症状评分表(EPIC)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3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67±1.68)ml/s和(11.03±0.9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EPI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5%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理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同期放疗 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从生存质量的角度比较永久性造口及手术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全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内、手术后第1、3、6月采用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生存质量数据采集。最终共65例患者完成了全部四次量表调查.其中造口组23例.无造口组42例。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同一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组内手术前、术后4个时间点的各领域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造口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角色功能(P=0.020)与总健康状况(P=0.025),3个月时的性功能(P=0.045)显著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造口组在3个症状领域:失眠(P=0.048),便秘(P〈0.001)与腹泻(P=0.007)的生存质量优于无造口组。结论在术后3个月内.无造口组的生存质量略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保肛患者比造口患者受到了更多排便相关症状的困扰。无论造口与否.术后1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在各时间点中都是最差的.术后1到6个月的生存质量均能逐渐恢复。

  • 标签: 直肠癌 保肛 造VI 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述情障碍对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高TAS评分组(≥71.08分,52例)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项评分和平均依从性总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71.08分,34例;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肺癌/术后 述情障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