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依莫司对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依莫司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依莫司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使用莫司治疗的时间为0.1~23.0个月,其中9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0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4例(13.3%)部分缓解,16例(53.4%)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2个月(1.2~2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0个月(1.3~30.0个月)。在可评估疗效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使用依莫司时间超过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9例患者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困难6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4级病变),皮疹8例(2例为4级皮疹),骨髓抑制1例,3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4例为4级口腔溃疡)。进一步分析HR表达情况、使用依莫司时所处疾病线数、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与生存的关系发现,雌激素受体(ER)≤50%和﹥50%的患者mPFS分别为3.0、6.0个月(χ^2=4.178,P=0.041)。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 简介:苯氧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Src抑制剂对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T47D以及HER2阳性的SK-Br-3细胞做比较。用癌基因c-Src抑制剂来治疗株细胞。采用MTT和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细胞的生长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结果c-Src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T47D细胞生长,对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SK-Br-3细胞的生长没有阻滞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通路决定c-Src抑制剂的治疗效果。HER2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SK-Br-3细胞周期与生长,而对MDA-MB-231没有效果。结论抑制癌基因c-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阴性乳腺癌细胞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C-SRC 基因 C-SRC 抑制剂 基因治疗
  • 简介: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TNBC患者37例,采用顺铂(DDP)25mg/m2静脉滴注,d1~d3;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脉滴注,d1、d8;21d为1个周期,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12例、疾病进展(PD)8例,治疗有效率(RR)为45.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GP方案治疗晚期TNBC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可作为解救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乙醇胺保留灌肠在放射性肠炎中的疗效。方法:将79例不同程度放射性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乙醇胺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常规保留灌肠),治疗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醇胺保留灌肠对放射性肠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安全有效。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性肠炎 三乙醇胺 保留灌肠
  • 简介: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GN方案)治疗ER、PR、HER-2均阴性(阴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37例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均阴性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复治患者参与研究。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d1、d8;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15min,d1、d8。21天重复。结果:全组37例共完成136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数4个周期,范围2~6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2.7%),部分缓解8例(21.6%),病情稳定20例(51.4%),病情进展9例(21.6%),客观有效率为2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6个月(95%CI:4~8个月),中位生存期(OS)24个月(95%CI:11—37个月),1年生存率为(66.24±8.43)%,3年生存率为(28.77±11.96)%。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末梢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流感样症状、轻度肝功能损伤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初步观察有一定的疗效,其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乳腺癌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ll—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问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术式对比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第届哈尔滨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7月28-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各医院、医学院神经外科的同行们踊跃投稿。更多还原

  • 标签: 神经外科 学术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 摘要格式 外科新技术 报到时间
  • 简介:为临床医生提供与国际腕关节镜领域知名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学习手外科最新进展及前沿知识,掌握腕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案,熟练掌握腕关节镜操作基本技能。

  • 标签: 腕关节镜 学习班 香港 华山 上海 操作基本技能
  • 简介:2017年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第届年会将于2017年5月5-6日在广州(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做创外科管理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协办。本次年会将重点围绕微创外科规范化问题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对焦点和争议性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充分展示目前国内外微创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诚挚地欢迎各位同道莅临本次盛会。

  • 标签: 微创外科 外科管理 行业协会 广东省 年会 医疗
  • 简介:2017年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第届年会将于2017年5月5-6日在广州(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协办。

  • 标签: 外科管理 行业协会 广东省 微创 医疗 年会
  • 简介:目的观察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的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身应激状态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中医药
  • 简介:目的分析行胸中上段食管癌野淋巴清扫术患者局部复发的模式,为术后放疗设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05~2010年行胸中上段食管癌野淋巴结根治术后未接受放疗局部复发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模式。结果术后局部复发类型以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占90.50%;淋巴结转移中以颈部及中、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见。原腹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腹部淋巴结复发部位有关(χ2=10.853,P=0.001)。结论颈部、上、中纵隔区是胸中、上段食管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颈部、上中纵隔区,并酌情考虑腹腔淋巴结转移状态。

  • 标签: 食管肿瘤 淋巴结清扫术 复发 放疗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Ki67基因在阴性及非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Ki67与c—erbB-2基因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0例乳腺癌标本(273例为非阴性乳腺癌,47例为阴性乳腺癌)中Ki67及C—erbB-2的表达。结果:较之于非阴性乳腺癌,阴性乳腺癌中Ki67为过表达(P〈0.01)。同时Ki67与C—erbB-2的表达强度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Ki67在阴性乳腺癌中表达升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C-ERBB-2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包括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管狭窄原因包括退变性椎管狭窄、椎管内骨化所导致的狭窄、肿瘤性狭窄和外伤性狭窄等。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异位性 内窥镜
  • 简介:目的对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应用阿瑞匹坦联疗法进行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具有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治疗的癌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信封法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48例予传统托烷司琼预防,观察组52例给予阿瑞匹坦联疗法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从化疗开始至第1次发生呕吐的时间,呕吐预防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阿瑞匹坦联疗法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第1次发生呕吐时间(4.55±1.20)h晚于对照组(2.21±0.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呕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2.21±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76.32±8.21)分(P〈0.001)。两组患者均有头晕、乏力、便秘、焦虑等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高度催吐风险的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癌症患者给予阿瑞匹坦联疗法进行预防,可延长患者第1次恶心呕吐发生时间,预防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恶心呕吐 化疗 阿瑞匹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二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1988~2000年1月对388例复发的APL给予氧化二砷治疗(10mg),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结果应用氧化二砷治疗的388例复发APL中完全缓解(CR)率为74.13%,部分缓解(PR)率10.14%,CR+PR为84.27%,预计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早期死亡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7%、10%.主要死亡原因是脑出血、DIC、脑梗死.本组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为15%.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6%,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肾功能损害6%,心电图改变16%,精神症状7%.结论临床研究表明氧化二砷是治疗复发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可治愈APL.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侵袭技术是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之一的内镜神经外科也发生了较大进步,即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本文就神经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41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随访12~36个月,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35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非交通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 简介:目的观察乙醇胺乳膏(trolamine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以及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71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是否应用乙醇胺乳膏分为用药组138例和对照组133例。两组均行同步放化疗。结果用药组出现1级放射性皮炎56例,2级70例,3级12例,对照组分别为34、76和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2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58,P=0.000),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3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Rank=29.061,P=0.000)。影响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因素为是否用药和是否同步放化疗。结论在放疗早期使用乙醇胺乳膏不仅可以提高皮肤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耐受性,延缓皮肤反应出现时间,还可以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同期放化疗增加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性。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