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消化道内技术从硬式内、半曲式内、光导纤维内到电子内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J.Lddan和英国Paul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用于小肠的一线检查工具。2005年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OMOM胶囊内,当年即投入临床使用。胶囊内的研发开辟了内技术的全新领域。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对腹腔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腹腔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腹腔全子宫切除231例,对患者年龄、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种、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引流管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1例行腹腔全子宫切除患者有2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对术后感染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大小(OR=3.339,P=0.027)、术前住院天数(OR=1.290,P=O.000)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应根据相应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感染
  • 简介:目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内科常见病,占各种心脏病住院第三位,诊断并不困难,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基层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肺心病,为临床提供更简便的客观依据,对病人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临床上将尽可能采取措施干预和延缓病情发展。方法:现总结经中美互利公司ACUSONAspenImagega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明确的108例肺心病人,用SHANGHAIKOHDENMedicalElectronicInstrumentCorporation-6511型单导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了解其图形改变。结果:108例病人心电图检查结果按照1977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统计,在七条主要条件和两条次要条件中,具备:5项以上:9例,占2.4%;4项:17例,占18.3%;3项:21例,占26.7%:2项:22例,占26.8%:1项:39例,占36.2%。

  • 标签: 肺心病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心电图检查 肺源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比较经胸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指标诊断左前降支(LAD)显著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120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前一天进行双嘧达莫(0.56mg/kg)负荷试验,测定LAD的CFR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peak)、收缩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mean)、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SCFRVTI)、舒张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peak)、舒张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mean)和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DCFRVTI)。结果82例获得LAD血流频谱,按照CAG结果分为LAD显著狭窄组(A组,≥70%狭窄,n=16)和LAD非显著狭窄组(B组,〈70%狭窄,n=66)。A组患者各项CFR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ROC曲线法分析显示,DCFRmean〈1.825诊断LAD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价CFR有助于检出LAD显著狭窄,DCFRmean〈1.825是较好的判别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双嘧达莫
  • 简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以及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现出了显著且更加持久的疗效。本文就当前这类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预后和预测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肺癌
  • 简介:目的总结内微创技术对胰周坏死感染外引流术后残余病灶清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例胰周坏死感染经外引流术后未愈患者,采用胆道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识别并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下清创术治愈64例,治愈率90.1%,3例因经费原因中途退出治疗,4例患者分别在胆道下清创1~3次后因技术原因改行剖腹手术。64例胆道辅助清创治愈者接受胆道下清创2~9次,平均5.1次,87.5%的患者需4~6次清创;第一次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为18~125d,平均71.3d。胆道下清创并发出血3例,肠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通过已建立的引流通道对胰周坏死感染残余病灶行胆道下清创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 坏死 清创术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下胃旁路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胃下旁路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下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腔镜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自体移植
  • 简介:1临床资料男,45岁,因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1月余入院。体检: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腹部稍膨隆,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全腹未及明显肿块,神经系统及病理征检查(-)。

  • 标签: Von Hippel-Lindau病 胰腺疾病 腹腔镜
  • 简介:关节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创伤小、治疗精确、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膝关节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及骨科医生的重视,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推广最快的现代手术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关节手术器械是以机械切割、刨削和打磨为主,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处理组织表面的损伤,

  • 标签: 治疗 膝关节疾病 关节镜下 射频消融 关节镜手术 骨科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诊断胃黏膜病变的能力。方法:收集门诊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行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检查术。检查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每例患者均经内直视诊断、共聚焦微探头诊断并获取靶向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结果:6例患者共7处病灶,其中息肉2处,黏膜粗糙、发红2处,浅表凹陷灶1处,隆起伴凹陷灶1处,深溃疡1处。所有患者均完成共聚焦内检查,共获得连续视频图像32段。微探头共聚焦内易于操作其诊断正确者为6例(6/7),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操作简便,即时成像,是有效的胃黏膜病变诊断手段。

  • 标签: 共聚焦显微内镜 微探头 胃黏膜病变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术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性 经口入路
  • 简介:目的利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方法显示肺血栓栓塞症(PTE),总结出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像表现,同时对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大面积PTE患者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2—78岁,平均69.7岁。其中肿瘤2例(肺癌、胰腺癌),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患者2例。均经CTPA检查诊断为大面积栓塞。分别行抗凝和介人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CTPA影像表现直接征像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介入治疗对大面积PTE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结论CTPA是目前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医生诊断PTE具有重要意义,可为PTE预后疗效做出评价。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CTPA检查 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抗凝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简称纤支)局部注入凝血酶对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将70例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凝血酶组)及对照组(肾上腺素组),通过纤支器械孔分别注入凝血酶及肾上腺素到出血创面。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55.9%,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凝血酶为局部止血药,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而止血,并能刺激纤维母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病灶的纤维化,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注入 凝血酶 药物治疗 咯血 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内下喷洒或注射药物联合雷尼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并发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4例为治疗组,用内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或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治疗,术后给予雷尼替丁150mg一日两次静脉滴注,48例为对照组,单用雷尼替丁静脉滴注和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治疗。结果:24小时内的止血率治疗组为77.3%(34/44),对照组为16.7%(8/48),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2=33.99,P<0.001);72小时内的止血率治疗组为90.9%(40/44),对照组为70.8%(34/48),两组有显著差异(?2=5.88,P=0.015);5天内的止血率治疗组为97.7%(43/44),对照组为93.8%(45/48),两组疗效相似(?2=0.179,P=0.672)。结论:内下喷洒或注射药物,术后联用雷尼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时间短,疗效良好,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并且操作较简便,所需的设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药物喷洒 药物注射 联合用药 雷尼替丁 药物治疗
  • 简介:近年来刚应用于临床的共聚焦显微内(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e,CLE),由于其即时的虚拟组织学成像加检测功能,成为消化道特别是食管、胃和大肠黏膜浅表肿瘤临床诊断的新器械,现就CL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阐述。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癌前病变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