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消化仅能观察胃肠道黏膜表面,确定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造成活检部位欠准确、诊断延迟、下治疗不能同步进行,且放大倍数有限。共聚激光显微(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y)在传统的基础上集成了共聚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可得到放大1000倍的图像。并可对黏膜进行一定深度的断层扫描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细胞的显微结构,有助于下作出组织学诊断并指导靶向活检。本文结合文献及作者应用共聚激光显微的体会。从基本原理、构造、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对其作一较全面综述。

  • 标签: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道疾病 应用
  • 简介:微探头共聚激光显微(pCLE)是一种新型的消化诊断技术,可将组织放大1000倍,能同时观察组织表面形态学结构和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提高了普通白光的病理诊断速度和准确性,达到了实时“光学活检”的目的。pCLE通过钳道进人体腔进行检查,较整合式共聚激光显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pCLE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激光显微(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显微镜检查 胆管疾病 临床方案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诊断胃黏膜病变的能力。方法:收集门诊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行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检查术。检查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每例患者均经直视诊断、共聚微探头诊断并获取靶向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结果:6例患者共7处病灶,其中息肉2处,黏膜粗糙、发红2处,浅表凹陷灶1处,隆起伴凹陷灶1处,深溃疡1处。所有患者均完成共聚检查,共获得连续视频图像32段。微探头共聚易于操作其诊断正确者为6例(6/7),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操作简便,即时成像,是有效的胃黏膜病变诊断手段。

  • 标签: 共聚焦显微内镜 微探头 胃黏膜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激光显微(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4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LE检查和细胞刷检的12例性质不明胆管狭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结果、pCLE检查图像、细胞刷检病理结果,以术后组织病理及12个月以上的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分别计算pCLE和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体准确率。结果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9例恶性肿瘤,3例良性狭窄。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3/9,特异度为3/3,阳性预测值为3/3,阴性预测值为3/9,总体准确率为50.0%(6/12)。pCLE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2/3,阳性预测值为9/10,阴性预测值为2/2,总体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pCLE可用于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胆管疾病 诊断 胆管狭窄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近年来刚应用于临床的共聚显微(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e,CLE),由于其即时的虚拟组织学成像加检测功能,成为消化道特别是食管、胃和大肠黏膜浅表肿瘤临床诊断的新器械,现就CL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阐述。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癌前病变 胃癌
  • 简介:本文报道运用激光扫描共聚显微观察细胞游离钙的测定技术。用Flo-3/AM进行染色,有37℃,5%CO2的孵育箱内孵育60分钟,用激光扫描共聚显微进行荧光监测。药物最适应的pH值为7.4。此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多种细胞游离钙的测定研究上,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简单,快速,能实时监测细胞游离钙的变化。

  • 标签: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 游离钙
  • 简介:摘要激光共聚显微是一种可以配合各种技术对消化系统器官进行探查,获得细胞层面实时组织微观结构,进行“活体病理诊断”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大量文献表明,激光共聚显微在判断病变良恶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对该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检查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共聚激光显微(CLE)的价值,为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1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主体,全部患者均采取白膀胱(WLC)+CLE检查,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分析,予以可疑病灶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于切除病灶实施病理学检查,同时与WLC、CLE结果进行比较,病例选择日期为2019年1月-2022年5月。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整了手术治疗,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21例患者共有27例病灶,病灶形态包括14个乳头状病灶,13例扁平状病灶。根据病灶的部位进行分类,16个膀胱左侧壁,5个膀胱底壁,3个膀胱右侧壁,3个膀胱前壁近颈口。根据病理进行分类,有7个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TaLG),6个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TaLG),3个原位癌,3个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个腺性膀胱炎,3个膀胱慢性炎,2个重度异型增生,1例电切后瘢痕。结论:在膀胱恶性肿瘤的诊断中,CLE检查可通过显微细胞层面实时成像膀胱黏膜上皮病灶,尤其在区分扁平病灶方面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膀胱恶性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反射式共聚显微(RCM)1995年开始在皮肤科应用,可以实现皮肤活体的细胞水平成像。经过20余年的发展,RCM技术在皮肤病筛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皮肤病和皮肤美容治疗评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RCM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进行评述。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反射式 应用 挑战
  • 简介:共聚激光扫描显微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皮肤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等特点。其可以在生理状态下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皮肤的正常结构及异常改变而无需创伤性的皮肤取材、固定、染色等程序。该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辅助皮肤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皮损动态演变的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皮肤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 标签: 共聚焦 显微镜 皮肤
  • 简介:日本Lasertec公司推出了Optelics混合共焦显微,将激光和白光源组合在一体,用于多功能高性能共聚显微。两组共焦光学器件与附加器件相结合,包括干涉仪、微分干涉对比观察和光谱反射膜厚度测量仪。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混合 激光 共焦显微镜 白光 光学器件
  • 简介:摘要共聚激光显微(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共聚显微成像原理, 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CLE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用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离体培养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显微下观察细胞Ca^2+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16.7mmol/L葡萄糖和100μu/ml胰岛素使细胞Ca^2+浓度显著升高,钙拮抗剂硝苯地平(NF)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刺激效应。然而在基础状态下,NF在低剂量(0.5μmol/L和1.0μmol/L时)对细胞Ca^2+无影响,只有在高剂量(10μmol/L)时有轻微而短暂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肌细胞 钙流动 硝苯地平 钙离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棘皮病皮肤和反射式共聚显微(RCM)特征,探讨皮肤和RCM对黑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黑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黑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皮肤共聚激光扫描显微(confocalJaseFscanningmicroscopy,CLSM)俗称皮肤C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它以激光作为点光源对皮肤进行逐层扫描,获得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组织影像学图像改变,再根据表皮及真皮浅层组织的影像学改变对皮肤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 标签: 扁平苔藓 组织病理 显微镜 共聚焦激光扫描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显微(cornealconfocalmicroscopy,CCM)是一种快速、非侵袭性、可重复的检测技术,并能够清晰地显示实时细胞水平结构,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角膜及眼表疾病的研究,本文就CCM在干眼病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干眼病
  • 简介:在体反射式共聚显微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获得细胞水平分辨率的水平扫描皮肤图像。在炎症性皮肤病常用光下炎症模式基础上明确了四种主要反射共聚显微炎症模式,以这四种主要炎症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为主干可能进行模式诊断,基于这些模式诊断标准的明确将有可能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达到智能诊断的目的。

  • 标签: 炎症性皮肤病 共聚焦显微镜 人工智能
  • 简介:目的:激光共聚扫描显微是一种激光扫描、计算机自动化分析与显微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分析仪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龋病学研究,其可以在不破坏牙体及菌斑的完整性及其成分之间关系的状态下,对活细胞进行动态观察、三维重建、空间定位等,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共聚扫描显微的结构、基本原理及其在龋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龋病学 牙面菌斑 再矿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显微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结论使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 标签: 蠕形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睫毛 睑板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