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常易出现门轴侧骨不连及椎板再关门,导致相关并发症或复发。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SODL)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MSCS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行SOLD联合MTPIF治疗,对照组行SODL联合丝线缝合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颈椎椎管矢状径,两组末次随访的颈椎轴性症状、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未见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3年,平均(1.8±0.2)年。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的实验组JOA得分、颈椎椎管矢状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35.6%)(P<0.05),实验组未见微形钛板变形、松动以及椎板塌陷现象。结论:SODL分、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丝线缝合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手术技术和短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4±10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100±5分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亦低于对照组(12±4%),术后疼痛程度(2±1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1 VAS评分),所有比较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结直肠癌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在短期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疼痛轻的优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质量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基础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共计37例。本研究所选病例都接受基础治疗,观察并分析本组37例患者基础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PD、BI、AL以及PLI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本组患者的PD上升位点达28.82%,BI上升位点达43.53%。结论利用基础疗法对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经保留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患者术后短期控尿和性功能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BPH诊断并进行TUPKEP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对照组在术中不保留膀胱颈,观察组保留膀胱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esidualurinevolume,RUV)评价。观察两组两组患者的控尿率、逆行射精率,并经国际勃起功能量表(internationalindexofErectileFunction,IIEF-5)评价患者的性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PSS、Qmax、RUV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IPSS、RUV出现下降,Qmax出现上升(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控尿率高于对照组,逆行射进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PKEP术中保留患者的膀胱颈能有效的改善短期控尿和性功能。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膀胱颈 控尿能力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可有效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对于提高短期疗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 内固定 短期疗效
  • 简介:口腔溃疡是最常见口腔黏膜疾病,其患病率高达20%,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发病时,溃疡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2013年4月-10月我们对在支队教导队各类集训期间92例患口腔溃疡的战士采用西瓜霜混合丁卡因联合复合维生素B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西瓜霜 丁卡因 口腔溃疡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鹿通督联合腺苷钴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腺苷钴胺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鹿通督进行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对照组82.1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5%略高于对照组2.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鹿通督联合腺苷钴胺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中短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丹鹿通督 腺苷钴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短期疗效
  • 简介: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应用的逐年增加,选择安全可靠的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中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术后中短期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18个月的Harris评分和术后18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亦高于对照组,而各项中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和较高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生物型加长柄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中短期疗效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及术中出血量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收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采用保髋手术进行治疗,对短期疗效和术中出血量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出血量更多,Harris评分更低,VAS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与观察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 股骨头坏死 短期疗效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应用效果。方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取样75例,收治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06月,抽签分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39例,实验组)和常规麻醉(36例,常规组),对比Ramesay评分、麻醉优良率、PSQI、VAS评分。结果:麻醉后15min、手术开始30min、术毕、术后1h实验组Ramesay评分依次为(4.31±0.40)、(3.45±0.57)、(3.01±0.30)、(2.48±0.16)分,比常规组高,麻醉疗效优良率97.44%,比常规组80.56%高,PSQI(3.39±1.12)分,VAS(0.82±0.25)分,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可改善患者短期睡眠,减轻患者疼痛度,取得良好麻醉疗效

  • 标签: 短期睡眠 麻醉疗效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麻醉疗效以及短期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6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缓慢注射氯化钠溶液,观察组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结果:用药后5min、用药后20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麻醉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短期睡眠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提高麻醉疗效,改善短期睡眠状况,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氯化钠溶液 右美托咪定 麻醉疗效 短期睡眠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麻醉疗效以及短期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6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缓慢注射氯化钠溶液,观察组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结果:用药后5min、用药后20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麻醉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短期睡眠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提高麻醉疗效,改善短期睡眠状况,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氯化钠溶液 右美托咪定 麻醉疗效 短期睡眠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不同类型黄斑水肿治疗中,对比抗VEGF治疗和抗炎治疗之间的短期疗效。方法:共60个病例按照黄斑水肿类型不同分为①黄斑囊样水肿;②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③弥漫性视网膜增厚。接受抗VEGF治疗或抗炎治疗,对比短期疗效。结果:各类型下不同治疗方案对应的病历资料差异不大(P>0.05),同抗炎治疗相比,黄斑囊样水肿抗VEGF治疗后BCVA更高,而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抗炎治疗后SRD高度更低(P<0.05)。结论: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经抗VEGF治疗或抗炎治疗均有效,其中抗VEGF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BCVA,但对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改善效果较抗炎治疗欠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抗VEGF治疗 抗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积水小儿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内压力的恢复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术中放置肾造瘘管。手术后14天内,每天测量肾盂内压力、膀胱内压力、患侧尿量。结果术后第一天,患侧肾盂内压力即降低至和膀胱内压力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左右,肾盂内压力短暂升高,之后再次降低并保持稳定。患肾尿量于术后7天左右短暂性增多。结论术后7天左右,吻合口存在"功能性"梗阻。肾造瘘管或者输尿管支架管至少应该放置1周。

  • 标签: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成形术 肾盂内压力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7.35)岁,GardenⅢ型67例,GardenⅣ型24例,其中采用THA治疗组为48例,HA治疗组43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其中3~5年内通过门诊随访51例,家访及电话进行随访37例,平均随访(4.11±0.73)年,3例失访,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THA组与HA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HA组优于TH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THA组优于HA组。结论THA和HA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对于那些相对年龄较轻(〈75岁)或者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高的老年患者,宜采用THA治疗,对于85岁以上生活质量较差,甚至预期寿命3年内者,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短期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优良率为98.2%。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短期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髓核摘除术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操作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运用中医短期禁食疗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68例,随机分为常规短期禁食组和中药联合短期禁食组各34例,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的BMI、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降低(P

  • 标签: 中医短期禁食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背景: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常用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以及保留更多骨量等优点,而且中长期随访疗效良好,但随着手术数量增多,下肢力线异常、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屡有报道,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并分析髌骨弹响及膝外翻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82膝),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score,HSS),术前及随访时拍摄负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并测量胫股角,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48h引流量为10-580ml,平均(120.6±86.2)ml。7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8个月,平均(36.4±21.1)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05±0.89)分降至(1.16±0.88)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8.05°±8.85°)升至(124.70°±5.57°),HSS评分由术前(64.35±5.40)分升至(88.71±3.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其中1例行单髁翻修手术,2例患者术后出现髌骨弹响,末次随访时均自愈。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短期疗效满意,但须术者熟练掌握单髁置换技术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单髁置换 骨关节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入路方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比病例选择在2018.6~2020.6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入路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入路方式的患者分别归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1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均位于齿状线以上1.5~7.0cm内)随机选取82例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腹腔镜组);另89例作为对照组在开腹条件下完成相同手术(开腹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保肛率1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0min和106min(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0ml和92ml(P<0.05).两组术后镇痛和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52例(63.4%)和开腹组59例(66.3%)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便能力;其余出现不同程度控便能力障碍(大便次数10~20次/d)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括约肌功能训练,6个月后也逐渐实现了良好的控便.术后随访1~18个月,两组均无腹壁切口种植、局部复发以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系膜 保肛术 治疗 直肠癌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