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室是构成医院功能的基础单位。科主任作为科室的主要领导,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在繁杂的事物中抓住重点,重要的在于时间管理。科主任的时间管理一般分为四项内容。即:年目标管理,月进程管理,周任务管理,日时效管理。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创业绩、争第一”,其重要性不是从8小时以内省出多少时间,而是把有限的8小时用的有价值。

  • 标签: 科主任 时间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全科医学病房疾病类型多,病情复杂,静脉药物分类多,维持静脉用药的血药浓度稳定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保证静脉药物给药时间准确性是维持血药浓度的重要保证。方法:通过品管圈分析全科医学病房时间性静脉用药给药时间不合理的原因,并探究改进措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全科医学病房静脉用药给药时间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时间性静脉药物的给药时间准确性由原先的 70.62%提高至 98.8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提高全科病房时间性静脉用药给药时间的准确性,效果明显。

  • 标签: 品管圈 时间性静脉用药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全科医学病房疾病类型多,病情复杂,静脉药物分类多,维持静脉用药的血药浓度稳定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保证静脉药物给药时间准确性是维持血药浓度的重要保证。方法:通过品管圈分析全科医学病房时间性静脉用药给药时间不合理的原因,并探究改进措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全科医学病房静脉用药给药时间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时间性静脉药物的给药时间准确性由原先的 70.62%提高至 98.8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提高全科病房时间性静脉用药给药时间的准确性,效果明显。

  • 标签: 品管圈 时间性静脉用药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对于缩短时间所产生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急诊科接救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74例作为分析对象,均等分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接受护理方法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 预见性护理 抢救时间
  • 简介:对急性二氧化硒中毒所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进行时间形态学定量研究,以发现其敏感时间点,为临床合理地使用硒制剂提供基础资料.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染毒组,每组3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个时间组,每隔4小时各一组,每组5只.染毒组小鼠以口服LD50量腹腔注射二氧化硒(SeO2).两组均在1小时后处死.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Vv)、比表面(δ)、表面积密度(Sv)、平均体积(V)和数密度(N、)进行测算.硒中毒后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δ除04:00组外,其他时间组则明显减小(P<0.05),最低值出现在12:00;V除08:00组外,其他时间组普遍增大,其中12:00组明显增大(P<0.05).N在12:00、16:00和20:00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其他时间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密度和表面积积密度则无明显改变.硒中毒可直接导致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表现为线粒体体积增大,比表面及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其功能降低.硒中毒时其线粒体损伤变化表现为夜间较轻,白天较重.04:00h可能为肝细胞线粒体的不敏感时间点;而12:00h可能是其硒中毒的最敏感时间点.为以后更好地认识和预防硒中毒提供了基础病理资料.

  • 标签: 小鼠 肝细胞 线粒体 时间形态学 体视学
  • 简介: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 标签: 不同温度 不同时间 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标签: 献血 血液存储时间 红细胞免疫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一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一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急救时间并进行比较,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检测患者的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急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再进行比较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脑卒中 急救时间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0名本社区民众进行研究。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按照所选民众睡眠时间进行分组,分别为甲组(每天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至8小时之间)及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三组均有200人。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应对所选三组民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数据不难得出,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26人、30人、19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13.00%、15.00%、9.50%,与甲组及丙组对应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乙组民众的发病率较低,(p<0.05);甲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85人、88人、82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42.50%、44.00%、41.00%,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77人、69人、70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38.50%、34.50%、35.00%,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微小,(p>0.05)。结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合理的睡眠时间为6小时至8小时之间,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进食时间对于患者其血压及血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40位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及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以平均其随机的方式将40位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患者前6次在血液透析1.5小时时进食,后6次则在血液透析2.5小时时进行进食。第二组患者在前6次血液透析时会在透析时2.5小时进食,而后6次则会在血液透析1.5小时时进食,对1.5小时进食以及2.5小时进食组其学透析前与透析1、2、3、4小时,血压及血糖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1.5小时进食组在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时出现低血压发生的几率,与2.5小时进食组相比相对较低,1.5小时进食组血糖值在透析2、3小时与2.5小时相比相对较高。结论:应用无糖透析液开展血糖透析的非糖尿病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与2.5小时进食相比,1.5小时进食更加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并且不会使低血压发生率得以增加。

  • 标签: 血液透析 进食时间 血糖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急救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停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实验选取对照实验类型开展,筛选我院诊治的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临床治疗时间区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4月,分组处理,分组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结果:实验组(n=34)、对照组(n=34),分别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患儿退热时间。结果:两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停止时间,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障急救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退热时间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针对性急救护理 退热时间 惊厥停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25 例 肝脏疾病 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组在 PT、 APTT、 FIB的数值对比分别为 (13.6±1.3 )VS (20.9±1.7) 、 (29.1±1.2) VS (25.1±2.1) 、 (3.1±0.4 )VS (2.2±0.1)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PT 、 APTT 、 FIB 作为临床检验肝脏疾病的有价值的参考, FIB 单独检验正确率明显 低于 PT 、 APTT 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肝脏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