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东兴区2016—2017年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控经验。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对该时间段内手足口病流行病患者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其发病年龄、发病月份、发病区域等情况并实施分析。结果报道病例在城乡均有分布,城区的发病比例则显著高于乡镇;此外疾病全年均有分布,2017年发病高峰期为10月~12月;0~5岁为发病最多年龄段;经过积极控制501例发病患者均未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现象。结论手足口病可控可治,且具有显著流行性特征,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做好防控工作,以期降低病发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流行病学 特征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操作技术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资深医生操作。对照组采用非四操作技术,全部操作过程由医师一人独立完成,护士只准备器械材料。实验组采用四操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护士配合操作。比较2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操作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邻面去釉操作中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无托槽隐形矫治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用品管圈模式管理对其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我科近年医护人员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抽取19例,根据进行品管圈管理模式时间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前)和观察组(实施后),通过临床资料归纳了解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的临床价值。结果医护人员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洗手率有明显提升,在不同阶段即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脱手套后,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均有所改善;在品管圈持续管理中医护人员的卫生依从性相关负面影响因素在不断被纠正。结论对于医护人员卫生用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较为良好的影响效果,且有利于帮助医护人员树立相关意识,做到自主不断提升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卫生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QCC提高外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卫生依从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卫生依从性为目的的活动,对科室23名医务人员进行连续性操作卫生调查,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品管圈开展后我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卫生依从性由64.32%上升至94.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增加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提高了连续性操作卫生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连续性操作 品管圈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早产儿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实验组予强化医护人员卫生行为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带菌数目、医护人员卫生意识评分、医护人员卫生行为评分、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早产儿者实施强化医护人员卫生行为干预效果好,可改善带菌数目,减少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率。

  • 标签: 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 早产儿院内感染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免刷消毒方法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手术室的适用性。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参加手术的各民族医护人员100例,将其分为免刷组50例和刷组50例。手术人员在外科洗手后,均采用3M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免刷组采用规范的“六部洗手法”进行外科消毒;刷组采用无菌刷蘸取消毒液刷后在进行外科消毒。两组人员消毒后均用生物检测法进行手部采样送微生物室培养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对外科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多民族地区免刷消毒方法与刷消毒方法手部细菌培养均获得同样的消毒效果,两组对照检查结果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民族地区免刷手外科消毒法的消毒效果可达到卫生部《医务人员卫生管理规范》标准,且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医护人员感受舒适等特点,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手术室推行免刷消毒方法,经济适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免刷手消毒方法 手术室 多民族地区 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科室内实施多角度强化卫生管理的效果,并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手术科室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4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22例患者为1组。2组医护人员均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手部消毒和护理,给予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陪护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结果观察组给予卫生管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科室卫生管理中实施多角度强化可以有效减少手术科室发生院内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手术科室 手卫生管理 多角度强化 院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肩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肩综合征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6例,A组实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B组予以针灸推拿,采用SS-QOL量表及Fugl-Meyer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B组治疗后SS-QOL量表及Fugl-Meyer评分明显提升,与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针灸推拿与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综合征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肩手综合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功能障碍患者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功能障碍患者60例(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式对急性期脑梗死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极佳,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肌电反馈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手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方法结合常规质控方法,对ICU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医护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及正确性均得以提高,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整改中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重症监护室 医护人员 提高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作用脑血管病并发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具有肩综合征的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施以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的综合疗法,对比分析2组临床作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5)。结论采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综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 标签: 中药针灸 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 肩手综合征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病并发肩综合征患者,选取研究对象46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3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并发肩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肩综合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管 肩手综合征 中药 针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塞后肩综合征患者恢复过程中,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0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塞后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实验量表采用SS-QOL、NRS及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分别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上肢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与上肢功能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均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后肩综合征患者恢复过程中,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比单纯行康复训练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泡洗 针灸推拿 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