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瓣转移修复外伤的综合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实施腹部皮瓣转移修复外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肢体妥善固定、皮瓣血运的严密观察、预防感染、有效的镇痛、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中医饮食及理疗等。结果9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综合护理方法的合理实施,是移植皮瓣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的关键。

  • 标签: 腹部皮瓣 外伤 转移修复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口腔四操作是一种新型的有着显著的效果的牙科操作应用同时具有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它能够有效的提升口腔治疗的工作效率和医疗保障,减少医生平时的工作量,让医生在工作的时候不会感受到以前那样紧张的压力,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到不舒服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就诊的时间,减轻患者内心消极负面的情绪,让患者内心感到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升口腔医护人员的认知程度和专业水平口腔门诊应用和推广四操作技术,能够大力推荐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口腔护理 四手操作 应用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卫生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按照编号法随机抽取我院的一些病房和诊室,规则为选择编号是偶数的病房和奇数的2个诊室,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根据统一的方式和表格对医务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然后收集其调查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是31%,同时科室、岗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也不同;病房医师的卫生依从性较门诊而言要高(P<0.05),但不同区域间的护士的差异是不明显的(P>0.05);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之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41%,比实施手术之前的卫生依从性还要高(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改善手段。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48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手卫生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包括开展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的专项检查、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提出改进措施;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后2个月的洗手执行率和洗手合格率。结果经χ2检验,持续质量改进后2个月的洗手执行率、洗手合格率均显著大于持续质量改进前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管理水平,对于改善卫生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临床医务人员 手卫生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卫生习惯及细菌污染情况,为下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3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卫生习惯、指征和卫生知识的调查,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细菌污染情况检测分析。结果患者洗手的意识性及依从性较差。洗手的指征掌握不容乐观,大多不知道规范的洗手方法。患者手部感染的病原菌中,除常见的正常寄居菌外,还可可检测到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大多手部菌落数均不合格,合格率仅10%。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卫生意识不强,依从性差,细菌污染严重,存在交叉感染隐患,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肝硬化 手卫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及合格率。方法运用“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检查表对医务人员现场检查,计算洗手依从性及合格率。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后,该科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由51.2%分别上升到62.4%、65.9%、72.0%、76.1%、80.3%,卫生执行合格率由50.0%分别上升到69.2%、72.3%、80.0%、84.6%、90.3%。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卫生状况。

  • 标签: 医务人员 PDCA 循环 手卫生 依从性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疗效。方法将190例中风后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和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微波治疗、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明显改善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针刺,肩手综合征,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法,微波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观察。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伤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认知等护理干预。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评估疼痛,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轻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 标签: 护理干预 手外伤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在辅助手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高压氧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患复杂外伤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配合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DASH评分与改良四百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杂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配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复杂手外伤 高压氧 配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点科室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卫生执行情况,为有目的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指定各科护士长对其在输液中卫生执行情况进行隐蔽观察,每名护士连续观察1h,并保证观察对象不受任何干扰,请感染管理科指控护士对其进行监测。结果对两个重点科室(ICU、儿科)40名护士卫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监测,ICU和儿科未执行卫生的护士平均带菌数分别为58.5CFU/cm2、67.5CFU/cm2,带菌率均为100%;而进行洗手和消毒的护士平均带菌数分别为19.4CFU/cm2、22.0CFU/cm2,带菌率分别为23.1%、18.6%。护士卫生认知意识不够,洗手和消毒依从性低。结论通过加强对重点科室护士卫生的管理、监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持续强化教育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护士观念,提供有效的措施,对重点科室护士在输液中卫生将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重点科室 手卫生 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操作的技术应用与口腔科门诊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门诊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所收治的牙科疾病患者118例,分成对照组和操作组各59例,操作组在治疗中应用四操作的技术,而对照组则不采用四操作的技术,对比两组工作质量与交叉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操作组的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交叉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科门诊当中采用四操作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技术 口腔科门诊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乳癌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健康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方法以52例乳癌患者为对象,分别阐述对患者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恢复状况目前良好。结论以人为中心护理对于围手术期癌症患者恢复起着重要关键

  • 标签: 乳房癌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预防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护士细菌污染对于护理工作的影响,针对新生儿护理操作前后护士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护士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在对新生儿护理操作前后,采集受细菌,并对护理前受细菌污染与护理后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妇产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操作后,手部细菌的污染长度严重,染菌阳性率已经达到了98%,而早护理操作之前,护士手部细菌的感染情况则相对较低,阳性率16%。结论负责新生儿护理的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之后,就要使用消毒液消毒,然后遵循六步洗手法,以使手部细菌污染率有所降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护理操作 受细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的卫生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患儿,疾病类型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等危重症疾病。分为研究组(接受严格的卫生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卫生护理)。对比⑴两组护士护理前后日均洗手次数。(2)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两组护理前日均洗手次数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两组护理后日均洗手次数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室通过有效的卫生管理可以减少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护士洗手质量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监护室 手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对于手部卫生知识现状的了解情况,便于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患者对于手部卫生的了解和认识。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了解所有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对于手部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所有接受调查的100例门诊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对于手部卫生知识严重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经过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程度,总体可达72例(72.00%)。结论通过对门诊患者有关手部卫生知识的认识程度给予调查和研究,了解患者的认知程度,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能够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门诊患者 手部卫生知识 现状调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当前,大量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到了口腔医学领域。但是口腔医生护士团队的工作压力与之前相比并无改善。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方便流畅的实施口腔操作,需要改进四操作的概念并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需要更新年轻牙科医生对四操作概念的认知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医生和助理护士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节约手术时间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牙科医生和椅旁护士两人四联合共同治疗患者的模式-即四操作系统(four-handedtechniquesystem)逐渐兴起,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被认为是现代口腔护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年轻的牙科医生及助理护士掌握四操作的概念,帮助他们应用最新的技术在现代牙科诊所中更好的开展工作。促进临床上对四联合操作的认识和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口腔 护理 四手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臂丛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予氯胺酮4~6mg/kg臀部肌注实施基础麻醉,再予0.5%~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常规加入1∶20万肾上腺素,注药容量0.5~0.8ml/kg注入肌间沟。术中监测ECG、BP、HR、SPO2,记录追加氯胺酮次数、间隔时间,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术中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追加氯胺酮时间平均间隔40min,追加次数0~5次,全组病例术中镇痛完善,经过顺利,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麻醉苏醒快,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小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是小儿外伤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基础麻醉 臂丛阻滞 小儿 手外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卫生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8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成立专门干预组织,每个科室设立一名监督主管,从各方面监督各医护人员洗手。干预前后对医护人员手部进行取样检测自然菌数,并对细菌类型进行检测,比较各类细菌携带率及总细菌携带率。结果实施干预方案后各种常见细菌携带率均显著降低,实施后总细菌携带率较实施前也显著下降,X2=9.25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基层医院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洗手率和洗手正确率均较低,医院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

  • 标签: 手卫生 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