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开展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结果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卫生指征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降低脑卒中患者屈肌张力和诱发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行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各项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功能性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卫生干预对体检中心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常规教育组(n=10例)和卫生干预组(n=10例)的形式将我院体检中心2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卫生干预组经过教育后手卫生知识总分(92.14±3.26)分明显高于常规教育组经过教育后手卫生知识总分(83.55±2.87)分(P<0.05)。结论为了帮助体检中心护理人员提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促使自身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提升,就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好手卫生干预方面的工作。

  • 标签: 手卫生干预 体检中心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卫生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共128名,选取时限均在2013年4月~2014年1月之间,将128名医护人员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医护人员64名。其中一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94%(39/64)、78.13%(50/64)以及95.31%(61/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医护人员(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实施卫生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卫生依从性,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采血的医务人员的手套佩戴时间与消毒情况及卫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静脉采血的2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卫生规范认识及消毒剂的掌握情况、手套不同佩戴时间段的破损情况及部位、不同取液量的速干消毒剂干燥时间及达标情况。结果:卫生用具掌握人数达96.98%,消毒部位的掌握人数最多为243例;手套使用15min破损率达1.89%,使用90min破损率为28.30%;1ml取液量干燥时间与2ml和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l取液量且手掌面积<108cm2消毒符合率高于手掌面积≥108cm2(P<0.05);静脉采血中选择戴手套人数达66.42%,全部采血完成选择洗手的执行率为96.60%,不同患者间采血不洗手的执行率为94.72%。 结论:静脉采血的手套佩戴时间越长破损越严重,且静脉采血护理人员对手消毒、卫生的掌握情况较弱,应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规范操作。

  • 标签: 静脉采血 手套佩戴时间 手消毒 手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康复的常见问题处理及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患者34例的康复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经1~3个月治疗,主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有效率97.05%。被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7例,中2例,有效率100%。结论预防、减轻肿胀,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预防肌肉误用、失用或过度疲劳,避免关节再损伤,恢复与重建感觉功能等。在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应有完备的解剖知识,遵循损伤愈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才能实现预期的康复目标。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本文对330例门诊换药室外伤的换药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其外伤损伤的程度、损伤部位和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换药护理。提出了在手外伤换药中使用的新方法,深入探讨了外伤换药过程中心理护理、包扎技巧、手部固定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从而缩短换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手外伤 换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舟骨骨折的原因、机制,为减少舟骨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1月,临床收集舟骨骨折病例16例,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结合X片、CT表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16例均为腕过伸位着地受伤;5例为军事训练(单双杠、倒功)中受伤,其中1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4例呈前屈位;8例为打球时受伤,其中2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6例呈前屈位;3例为高处坠落(2-6m)时受伤,均为上臂前屈位手掌着地所致。结节部骨折0例,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腰部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3例,纵形骨折0例,近端骨折0例。结论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手掌的不同位置及人体的不同运动倾向综合作用,通过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舟骨不同类型的损伤。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损伤机制 预防
  • 简介:见惯了将手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保护壳,这款简洁的Radiusv2让人眼前一亮。Radiusv2选用航空级别的铝合金来打造,只用一个X型支架覆盖背面和四角,造型轻盈时尚。如果iPhone从高度意外坠落,保护严实的四个角落将大大降低碎屏的危险。

  • 标签: 手机 铝合金 保护
  • 简介:孩子爱抠,甚至把自己的都抠破了也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呢?如何做,可以让孩子不再抠伤害自己?小单爱抠的故事这两天主班毛老师请假,把配班小王老师忙得够呛,今天,毛老师上班来了,小王老师说:'毛老师,你终于回来了,这两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可把我愁坏了。'下面就是小王老师说的大事:'毛老师,小单昨天手上起皮了,他就抠啊抠啊抠,结果皮抠破了,出血了,就哇哇大哭,我赶紧给他拿创可贴。结果他就开始抠创可贴,抠啊抠啊抠啊,一会儿创可贴又抠坏了,就让我给他换,我不换,他就使劲哭喊,没办法我赶紧再给他换了一个,

  • 标签: 创可贴 师说 法我 就这样 伤痕累累 不知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节指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实施治疗的60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参与实践调查,将其随机纳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0)。常规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0%,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96.67%,数值比较具有显著区别(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5例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应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末节指骨骨折 手术治疗 注射针头内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